做直銷,不做傻瓜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林昆輝
期數 / 第58期
做直銷,不做傻瓜
朗讀:
打從你被朋友相中,一起從事直銷,到你花了不少時間瞭解直銷是怎麼回事,以及這家公司葫蘆裡賣什麼藥之後,現在該輪到作決定的時候了。不管表面上是一廂情願、半推半就,還是被趕鴨子上架,在做決定時將面臨的心理歷程是:
決策之心理歷程
一、需求強度
在「知道、瞭解、喜歡、需要、購買」的心理歷程中,擺在臉上的,是懷疑與拒絕;放在心裡的,其實是經濟需求度的琢磨。
個體對現有經濟能力與賺錢方式的滿意度,以及對未來財務狀況與賺錢方式的期望值,決定了對直銷事業需求的強度,滿意度愈低,期望值愈高,就會愈主動、愈仔細、愈熱切地去搜尋、接觸與評估,那一家直銷公司真的能夠讓他快速成功賺大錢,反之則否。當然,也有不少人,只是追求自我成長,只喜歡這種工作氣氛,或只是一個希望取得基本折扣的單純消費者。
二、風險知覺
不論經濟需求強度如何,你的腦袋裡同時會浮現三種憂慮:
1.功能性風險知覺:是對商品操作功能的懷疑。例如:這種健康食品有效嗎?吃了會不會怎樣?別人吃有沒有效?我吃也有效嗎?公司會不會倒?制度會不會改?上線真的會幫我嗎?會不會領不到獎金?
2.心理性風險知覺:是對決策之人的自我評價。例如:我會不會被騙?我會不會當傻瓜還不自知?我會不會下錯判斷,到最後證明我是笨蛋?
3.社會性風險知覺:是對消費者社會階層與社會關係的評價。例如:做直銷會不會被人家笑?親友會贊成我做嗎?
需求強度愈高,三種知覺風險愈強烈,可是主動尋求規避風險的行動也愈積極有效;需求的強度低,風險知覺也薄弱;可能很快地拒絕介紹人的干擾,也可能很快地締結成交,然後毫無作為,或整天纏著上線幫他做業績。
三、態度與期望
當你下決心並在申請書上繳費簽章之後,錢財滾滾、一路順風的美夢與期望,都會化為態度。態度包括認知、情緒、行動三個要素,在熱切的(情緒)期望(認知)中,會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該怎麼做;也就是說,還沒收到直銷商證書之前,你可能已經在懷疑──我該不該做直銷?
所以,在所有的評估結束之後,一定要明確地思考「行動」要素,建構完整而明確的「態度」,然後才繳款簽約成為直銷商。如果自己的態度是「撥一點時間試試看」,那就必須搞清楚,是什麼時候?是幾點到幾點?如果自己的態度是「全力以赴」,那麼現在的工作要不要辭掉?還是白天公私兩便,晚上全時投入?
所有的評估與決策的心理歷程,都總結在你對這個直銷事業的態度。因此當我們開始認真思考:「如何擁有自己的直銷事業」之時,真正的捷徑是仔細評估,試問如果已是直銷商,我能怎麼辦?這個思惟的歷程或沙盤推演,才是讓你真正擁有自己直銷事業的保障。
讓非理性也理性起來
也許你會說,好朋友熱誠邀約又拍胸脯保證,商品好像也不差,大家都對我很好,他的上線也成功賺大錢……等等;因為這些非埋性的因素,你已貿然成為直銷商,而該理性考慮全沒想過,那麼現在又該怎麼辦呢?
一、情報的蒐集與接觸
你可以有步驟地瞭解你的上線、體系、公司、制度、商品與企業文化。趕緊去接觸不同的直銷公司,多聽幾場OPP,認識一些不同直銷公司的直銷商朋友比較一下,不同公司的內涵;放心,這不是禁忌而是權利,這是應該建構的直銷文化。
二、態度重建
直銷業最忌諱的是:不清不楚、矇著眼一頭栽下去,然後怨聲載道、鎩羽而歸;所以,你一定要回頭把大環境(競爭主場與對手)、小環境(自己公司)看清楚,再中肯地評估自己,現在是以什麼態度來面對自己的直銷事業,重新審視自己的期望和態度,重建一個積極明確的態度,一個能持續燃引熱情的態度:這是非理性決策者,在身為直銷商之後,必須「說服」自己去做的事。
學習是永續經營的關鍵
也許你會說,怎麼會這麼麻煩,其實,除非你只要當個夥計,否則,不管投入那一行都必須這麼慎重,因為在直銷事業裡沒有夥計,任何加入者都是從老闆當起,直銷是一個事業而不是一份工作。
直銷事業省掉你從基層職員→中級主管→高級主管→老闆,艱苦而漫長的工作歷程,讓你立刻當老闆,並從老闆的位格全力以赴,全時衝刺;它以最大的立即報酬,推動你全力自我改造,努力追求自我與業務的成長;讓你拋棄傳統事業夥計的三等人(天天等下班、月月等薪水、年年等退休)心態,蛻變為擁有光明人生觀、積極態度及全力以赴的熱情,所以,你會一直催告自己:「我一定要成功。」。
所以,擁直銷事業有之後,一個新任直銷商就必須開始學習,學習直銷事業知能,學習如何成功。「只要一個找三個,什麼人都行;只要帶到會場,上線、體系和公司會幫你締結成交;只要帶人來,其它什麼都可以不必做;馬上可以賺大錢,不信我算給你看……」千萬別騙人,也不要被人騙;曾經擁有與真正擁有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接受了直銷商基本訓練,而這也正是你有沒有能力永續經營直銷事業的關鍵。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