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前瞻》
當新人類碰到直銷
直銷事業已不同於早昔,由於直銷商品的實用性、普及性,以及人際間的親身影響力,人們之間交談的話題,已從「你有沒有聽過直銷事業」提昇為「現在的你從事的是哪一家直銷公司」或是「某家的直銷商品有著何種功效?」
直銷不再靦腆
話題轉換的背後,同時也顯示出,採用直銷的行銷管道,不再被人們視為靦腆的交易行為。而隨著接受度的遞增,直銷事業也已不僅流行於一般大眾,這股來勢洶洶的新式行銷風潮,也已吹進校園;而且似乎有著愈趨熱絡的態勢。
根據行政院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針對「青少年勞動條件分析」的最新研究報告中顯示:20─24歲的青少年打工薪資集中為15,000元~25,000元,而策動青少年全時或課餘工讀的主要因素,來自於「增加收入」;然而就業動機與工作收入更是有著高度的正相關性質。「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早已凌駕「學有所長」的重要性。
另外,在「當前青年生活需求與態度取向」、「青少年白皮書」的研究調查中也顯示出,新新人類(註1)在食、衣、住、行、育、樂的育方面,主張自我,反傳統。換句話說,不少新新人類對於擺地攤、直銷業、保險業、期貨等行業接受度較高。新新人類相信,如果要累積財富需要一些非傳統的做法,賺錢必須掌握時機和積極的作業方法。
自由彈性擄獲人心
一向標榜「自由又有彈性」的直銷業,因其工作型態似乎已被多數莘莘學子接受,繼而取代傳統的打工方式。譬如:家教、加油站打工、或是到速食店當服務生。為了深入瞭解直銷事業(涵蓋單層直銷)在台灣各大學院後分佈的情況、以及直銷事業究竟擄獲多少社會新鮮人?面對即將踏進的社會環境,直銷事業是否會成為未來就業的新指標呢?
直銷世紀雜誌特別就全國各大學院校,進行抽樣調查,選定9所大學院校,以不分科系的方式,對於即將驪歌輕唱的畢業生,進行「大學生從事直銷趨勢調查」。
藉由真實數據的披露,進一步剖析大學生對直銷事業的看法?大學生對直銷事業的認知程度?現階段從事直銷事業的大學畢業生比例?其中,尤令直銷公司關切的是,在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直銷公司是那些?在校際間,直銷公司知名度的排行榜為何?校園裡的熱門商品為何?又有那些產品在學生之間流傳最廣?
解讀真相瞭解魅力
這一連串的探索,我們都將在這期的校園分析篇,一一為讀者剖析。
在解讀真相之後,欲加使我們關切的是,在學業的壓力下,莘莘學子如何兼顧課業和工作?特別是直銷事業是隨著組織的成長,付出的心血也需越來越多。在純樸的校園,學生如何展開直銷事業及進一步的拓展直銷事業?直銷公司方面是否會給學生族群,提供更多的教育訓練呢?倘若校園成了直銷事業的另一個新興戰場,這對於我們的社會結構、學生心態、學習態度,又會造成何種影響呢?
在直銷事業日漸蓬勃發展的今日,身為直銷事業媒體的我們,時時密切注意直銷事業的發展與建構。上述的每一個問題,我們闢有「人才招募」、「教育訓練」、「學者專家」篇,針對問題與象現來探討。並於問捲回收中,挑選出成功的直銷學生菁英,進行專訪,分享他們成功的歷程。
藉由業界、學者專家、相關單位各種不同聲音的匯聚中,赤裸裸的透析直銷業在校園的魅力與實力。
註1:新新人類的年齡層定義不一,心理學者認為青少年泛指12歲至18歲的人,也有學者細分為青少年前期是指國中生,青少年早期為高中階段,青少年後期為大學時期,因此為12歲至25歲。本文採用後者說法定義。
《分析篇》
校園直銷13大趨勢
趨勢1.年齡與直銷事業的瞭解程度成正比
根據問捲回答分析顯示出各年齡層學生對直銷事業瞭解程度,以「部分瞭解」居別數占36%;自認「非常瞭解」與「瞭解」者占25.8%,而其餘近4成學生對直銷事業仍是不甚瞭解。
若以性別比較,大學男生較大學生女生瞭解直銷事業。由統計數據中可看出,瞭解直銷事業的男性約32%,女性則為22.6%;而男性對直銷事業「非常不瞭解」與「不太瞭解」者共佔34.4%,較女生的48.5%來得低些。

趨勢2.因不瞭解而仍存有負面印象
在大學生對直銷事業印象統計中,僅9%的學生對直銷事業有「非常好」與「好」的印象。大多數的大學生依舊存有負面印象。
然而,進一步分析對直銷事業自認為「非常瞭解」者中,有48%對直銷事業產生良好印象;對直銷事業表示「瞭解」者亦有17%的學生認為直銷事業「非常好」或「好」。其餘對直銷事業「部份瞭解」、甚或「不瞭解」者對直銷事業的印象,則每下愈況。顯然對直銷事業印象的好壞,與對直銷事業的瞭解程度有大幅度的正相關性現象存在。

趨勢3.僅2成對直銷商品表示好印象
對直銷商品持有「非常好」和「好」印象的大學生,占全部人數的17%,不到2成的比例。顯示出直銷商品在大學生心中的魅力,仍有待加強。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與大學生對傳統事業的印象相比較,可以說已有大幅提升。
透過交叉分析,將對直銷事業瞭解者與對直銷商品印象的比較,結果顯示出,自認為對直銷事業「非常瞭解」者,對直銷商品有好感的比率高達49%;相反的,倘若對直銷事業認知程度不足,對直銷商品表示有「好印象」者僅有4%~5%。這數據可進一步推論出,對直銷事業的瞭解程度,攸關對直銷商品印象的好壞。

趨勢4.45%覺得價格合理
直銷商品的價格向來是引人格外注目的話題。以往人們總是認為直銷商品因利潤、制度等因素價格過高。在這一波問卷調查中,數據顯出有45%的大學生認為直銷商品價格「合理」及「尚可」。由此似可推論出,人們對於直銷商品價格的接受度逐日昇高,一反過去的刻板印象。
此外,從對直銷事業「非常瞭解」者分析,有32%的人對直銷商品價格表示「非常合理」與「合理」;但也有高達4成的人認為直銷商品「不合理」與「非常不合理」;而對直銷事業「瞭解者」,認為價格不合理的程度,也高達48%。若將對直銷商品印象與價格做進一步分析,則發現「印象非常好」者有61%認為價格「非常合理」與「合理」;認為「不合理」者僅占255。

趨勢5.直銷事業嘗試看看又何妨
問及大學生是否有意願從事直銷事業,明白表態「非常願意」與「願意」加入者有1.1成。而有30%的學生似乎抱著「嘗試看看又何妨?」姑且一試的心態;至於表示「不願意」與「非常不願意」者雖達59%,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意願也愈低;也就是表示新鮮人加入直銷事業的意願較高。
這與'94年問卷調查的結果,截然不同。過去的莘莘學子認為高年紀的課業壓力,不似低年級沉重,面臨即將離開校園,展開求職生涯,直銷事業不免成為抉擇之一。但是由此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剛進大學的新鮮人似乎對直銷事業有著更濃厚的興趣。在性別的比較中,又以男性意願略高於女性同學。
研究中亦發現,影響大學生從事直銷事業的因素,除了本身意願,對於直銷事業的瞭解程度,直銷商品印象好壞、直銷立嗣價格的合理與否都有足以左右的力量。譬如:對直銷事業「非常瞭解」與對直銷商品印象「非常好」的學生中,分別有40%和52%「非常願意」與「願意」從事直銷事業。而認為直銷商品價格合理者中,表示願意從事直銷事業者也高達5成。

趨勢6.怕被騙是排斥直銷事業的主因
深入剖析大學生排斥直銷事業的主要因素,透過問卷統計結果發現,41.7%的大學生排斥直銷主要是「怕被騙」。一個從事兼職的學生直銷商也明白表示出,「由於許多同學對直銷事業認識有限,判斷力難免有誤。」透過心聲可以瞭解大學生對於直銷事業的情結,正糾結於又愛又恨之間。
一向標榜獨特性的直銷商品,在問卷調查中,有29%的人對「產品質疑」進而排斥直銷。這彷彿在告訴直銷商,誇大神奇的效果較傳統的廣告宣傳,令人望之卻步,若真要贏得人心與信任,實實在在的做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其餘類似「家人反對」、「怕被朋友知道」等因素,僅占極少部份,倘若對直銷事業及產品有著相當的瞭解,這些問題似乎自然可迎刃而解。

趨勢7.創業說明會不再居於幕後
當直銷事業還蒙上一層面紗時,直銷商總是難以啟口邀請朋友來聽一場OPP(創業說明會),而喜用「不曝光」的方式來預防人們的預設立場。然而,在此次開誠布公的問卷中,問及「如果邀請你來聽一場OPP,意願如何?」。有18%的學生願意前往聆聽,意願普通者占3成,這樣的數據相信會讓直銷業者感到十分欣慰,因為直銷事業的邀請,不須有刻意安排或隱藏。隨著行銷方式和人們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會開始聽到「走吧!我們一起聽場OPP。」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趨勢8.現在從事直銷事業的意願不強
「現在的你想不想從事直銷事業呢?」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在「非常想」與「想」從事直銷事業者,僅佔比率中的7%,而表示尚可的意願者有2成人數,表示不想者有53%,非常不願意從事者也有近2成的人數。
透過普遍性意願不強的數據中,男性參加意願較女性意願來的高些,而對於直銷事業印象愈好,想從事直銷事業的比率愈高。
此外,對於直銷事業的瞭解程度,也有著高度的相關性,譬如:「非常瞭解」中即有31%的人願意從事直銷事業,對直銷事業印象「非常好者」有65%的人願意從事,認為直銷商品價格「非常合理者」亦有35%的人願意從事直銷事業。而斬釘截鐵表示出強烈意願從事直銷事業者中更是有71%的學生願意現在從事直銷事業。
從上述各現象中可推估出,現階段是否願意從事直銷事業,與對直銷事業的印象佔大多數的因素。

趨勢9.1000以下是理想投資金額
學生願意投資直銷事業的資金究竟有多少呢?根據統計顯示,學生或限於資金不足,投資金額大多屬於1000元以下,這似乎反應出,人總是希望以小錢賺大錢的心態。
在此次的問卷顯示,4成的學生投資金額在1000元以下,「1001─5000元」佔16%,「5001─10000元」者為9%,而10001元以上總共才6%。若以組中點計算,平均的投資金額為2,378元。
若將從事直銷事業的意願與投資金額做分析,可知對直銷事業「非常瞭解」組中點平均投資金額為3,516元,對直銷事業有「非常好」印象的組中點平均投資額為5,457元,對直銷商品有「非常好」印象者,其組中點平均投資額為4,222元,對直銷商品價格認為「非常合理」者,其組中點的平均投資額為2,849元。所以,整體而言,對於從事直銷事業意願愈高者,其願意投資的金額也隨之提高。

趨勢10.男生的期望收入較女生來得高
大多數學生願意投資的金額,在1000元以下,而其期望收入卻是以「10萬元以上」者最多,這可看出現代學生,似乎有著「以小博大」的心態,總希望花小錢賺大錢,卻是忘了豐碩的成果也須自己辛勤耕耘才能獲得。
在此次調查中,「3萬~5萬元」者佔10%,位居第2;「1萬~3萬元」者佔14%;「5萬~10萬元」與「5千~1萬元」者各佔9%,而「5千元以下」者佔4%。
若以組中點計算,學生對直銷收入的平均期望收入為36,535元。這期望收入較一般傳統行業受僱者薪資來得高些,而男生的期望直銷收入又比女性來得高。

趨勢11.高年級的學生收入偏高
1109份的有效問卷中,從事直銷事業的學生比率為7.66%。這不到一成的學生直銷商中,有29%的人平均月收入在5千元以下,而「5千~1萬元」與「1萬~3萬元」者各占2成,「3萬~5萬元」者有12%,「5萬~10萬元」者各占2成,「3萬~5萬元」者有12%,「5萬~10萬元」者僅有4%。
倘若以組中點計算學生直銷商的平均月收入,則僅有14,315元。由此收入顯示,大多數的學生直銷商收入偏低。若試分析高所得群,則可發現年齡層幾乎都落在「21~22歲」年齡組,這也就是說以大三、大四的學生收入較高。
這是否與課業輕重有關呢?透過抽樣電訪中,從事的學生們則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大三、大四的學生人脈較為成熟」、或「課業壓力較小」等因素,由此我們似乎也可以進一步描繪出,高年級的學生們,較願意撥出時間來從事個人活動或事業,甚或為未來事業奠下基礎。

趨勢12.美容保養品是學生熱愛的銷售產品
根據學生目前從事的直銷活動(複選)中,以從事「美容保養品」佔49%居首位,「健康食品」佔32%次之。這與開放式問卷中調查的「直銷商品普及度」結果一致,顯示出美容保養品與健康食品不僅在校園中流行,更是學生們在銷售時熱愛的產品。
而其它的產品從事比例,分別是「家庭清潔用品」佔19%,「調整型內衣」佔13%,「健診」與「健康器材」分別佔2.4%與1.25。

趨勢13.同學、親朋好友是主要通路
從事直銷事業的學生們通常是採用何種通路開發下線呢?根據統計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以「同學」、「親朋好友」為主要通路,開發下線。
在抽樣電訪中,雖然部份學生表示,「開發同學為下線容易破壞市場。」但在此次調查(複選)中,「同學」、「親朋好友」仍以53%和51%的高比率,成為學生開發下線的首要對象。這揭示出,學生們仍就會以本身最親近的人際關係,開始著手,相對其活動範圍也有限。
另外,以「逛街」、「陌生推薦」者各佔13%,「速食店」與「其它」方式者均占9%。

《知名度排行榜》
'95年知名度排行榜
擅於運作「倍增定律」的直銷人,已將其行銷魅力推至校園。根據此次開放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回答「你聽過哪些直銷公司?」問題者共有824人,問卷的回答率為74.30%。
而名列於各大學院校知名度前10名的直銷公司,分別是安麗、永久、如新、雅芳、雙鶴、偉新、玫琳凱、燁旺(玖順)、雅築及仙妮蕾德10家公司;這之中共有4家本土公司,6家外商公司。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雅芳與玫琳凱公司的行銷方式為單層直銷。由此次的統計結果,似乎可以推論出,大學生對於直銷事業與單層次直銷事業間的差異性,在概念上仍舊有些模稜兩可,這一點仍待業者加把勁,教育大眾釐清觀念。
根據此次統計數據顯示,一向坐擁直銷界龍頭的安麗公司,在全省不分區的得票數是582票,名列榜首。在分區的計票中,北區知名度的統計數據,安麗公司以13票之差,落居第2,由永久公司拔得頭籌。而中、南部的知名度統計數據,安麗公司則以些微票數,扳回兩城。整體而言,安麗在校園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大贏家。
過去,以蘆薈產品著稱的永久公司,在此次的統計數據中,一直以緊追不捨的態勢,尾隨於安麗之後。在不分區及分區中的中、南區都名列第2,北區更是發揮了全體總動員的影響力,贏得冠軍。
成立迄今甫3年之久的如新公司,以黑馬姿態異軍突起,由'93知名度排行榜的第9名竄升為第3名,可見在校際之間,如新公司的知名度大幅提昇。
一向體貼女人心的雅芳公司,以單層直銷行走市場,在此次問卷統計中,名列第4,並經由統計數據顯示,雅芳小姐在全省各區都有著不錯的知名度。而僅以一票落後的雙鶴公司,其知名度與雅芳公司在伯仲之間,在北區統計中,雙鶴也以7票之距超越雅芳。
偉新公司一向擁有著廣大的學生族群,與'93年的問卷調查相較,名次持平,不論是一般大眾或是大學生都有深刻的印象。
在排行榜中名列第7的玫琳凱化粧品公司,與雅芳公司相同,皆是採用單層直銷方式。兩家公司在此次問卷調查中都有很好的成果表現;這亦呈現出單層直銷在學校裡的魅力,絲毫不遜於直銷公司。
過去與雙鶴公司淵源頗深的燁旺(玖順)公司,在校園的知名度扶搖直上,名列第8。並由北、中、南各區的票數顯示出,燁旺(玖順)在各區擁有響亮的名聲。

然,曲線美是直銷事業另一重點訴求,去年曾以23億營業額叱吒直銷市場的雅築公司,於此次排行榜中名列第9,更於分區的中部地區,名列第6。這結果似乎可進一步描繪出,現代大學女性日趨在意內在美的現象。
至於已有9年歷史的仙妮蕾德公司,得票最為平均,不論各區似都有一定程度的知名度。
當然,在10名之外,仍有些出奇不意的狀況,譬如:美兆健診在全省不分區並未進入前10名,而在分區中,分別於北、南2區進入前10名;而在'93年調查中進入前10名的中華日健、松柏、統健、泰瑞公司;此次都在10名之外。
安麗贏得最佳喝彩
問及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直銷公司是哪一家?根據問卷統計共有524人回答,回答率高達47.25%,然扣除不願從事及考慮中的人數,能夠確切回答出心目中理想直銷公司的大學生,佔總人數的2.5成。這結果顯示出,目前大多數的學子仍舊不清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公司為何?在考慮選擇那一家公司之際,必須等待對直銷事業有著進一步的瞭解,再做決定。

而根據問卷統計,安麗公司在這一項目中仍是直銷贏家,而且其票數在各區顯得相當平均,不論北、中、南各區的大學生,對於安麗公司都有相當好的印象。而永久公司在各區的表現起伏就較大些。北區的大學生視永久公司為心目中理想公司的占大多數,並以16票超前安麗公司;但在中南部的表現則是另一番局面,在南部永久是名列第3,如新公司則超前,位居南區心目中理想公司的第2名。
在各家相競角逐中,知名度名列第9的雅築公司在中區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直銷公司則晉升第4名。
其餘各家公司排名與知名度排行榜不相上下,由此也可推論出,知名度愈大者在人們心目中成為理想直銷公司的機率愈大,因其可信度而成為大學生願意投資的對象。
《商品排行榜》
美容保養品熱度不減
向來標榜薈萃優質的直銷商品,其種類可以說是不知凡幾,在此次問卷調查中顯示,普及率最高的前3項直銷商品,分別是美容保養品、健康食品、家庭清潔用品;這與'94年校園暢銷商品排行種類,大致相符;原本於'94年排名第3的日常用品,在此次統計中位居第4。這結果顯示,近年來在產品的銷售乃以這4類為最大宗。

如果你要做直銷,你會選擇哪一項產品呢?根據問卷資料統計,大學生心目中熱門商品前5名分別是;美容保養品、家庭日用品、健康食品、健診、家庭清潔用品。

保養從年輕開始
美容保養品以最高得票數在直銷商品中獨占鰲頭,這顯示出同學們已有對於「保養從年輕開始」的觀念,使得美容保養品從非必需品,成為每人每日必用品。
不負眾望的健康食品、家庭清潔用品、家庭日用品均名列前茅。在公平會'95年甫出爐的直銷商品或勞務銷售概況中,上述的4項產品在銷售額的結構比即占了55.88%,可見近年來的熱門產品仍以此為趨勢。
《教育訓練》
因材施教塑造直銷尖兵
近幾年來,愈來愈多學生嚮往「獨立自主」的生活,寧可用自己打工賺來的錢,買所需的衣物、飾品,或支付日常的交際費用,也不想開口向父母要錢花用。
一方面可避免父母的嘮叨,一方面覺得用自己賺來的錢,更像「新新人類」,更符合社會潮流。
放眼望去,時下青少年打工的管道,不再只是家教、速食店、便利商店,有些對金錢收入要求較高的學生,紛紛轉向MTV、KTV、Pub等高消費場所打工,這些看似收入頗豐的打工機會,往往令大人們捏把冷汗,深怕一不小心,會出什麼意外!「學生的本分是唸書,若要利用課餘時間賺錢,最好能選擇時間彈性運用,又能學到東西的工作。」銷售健康食品的高層直銷商林秀卿認為。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規定:欲從事直銷者,年齡須滿20歲,滿18歲未滿20歲者,須有父母的同意才能加入直銷。因此,加入直銷事業的學生,多半屬大專程度,正處於為自己規劃一生事業藍圖的階段。如何帶領這批社會生力軍,鼓舞其旺盛的求知慾及培養其專業的銷售力,便成了現今高階層直銷領袖肩負的重任。
針對需求召募學生
銷售調整型內衣的高階直銷商岳春英表示,學生在求學階段,若能接觸直銷,掌握人脈,拓展人際關係,畢業後,會具備相當爆發力。況且,在求學時代,就練習與人溝通、培養社交情誼,一出社會,給人的感覺,和一般的「菜鳥」不同,也較能適應現實環境。但是,學生多半愛玩,如何吸引並留住他們從事直銷呢?
「通常,我會從創業的角度切入,問他們畢業後是想看別人臉色?或自己當老闆?」本身亦是學生的高階層直銷商廖秋欽說。從投資自己的方向談,較能引起同感,「我只能告訴他們,做直銷不僅可學到不同層面的知識,充實內涵,更是學會一技之長,與其做些努力性的工作,為何不試試直銷?」除了充實自己,累積人際資源,也是一項誘因。「20歲靠學歷,30歲靠經濟,40歲靠人際;假如20歲時,不只有學歷,還開始建立人際關係,那不是比別人更勝一籌?」岳春英道出她吸引學生做直銷的話術!
活潑方式帶領學生
20歲左右的年輕人加入直銷事業,一樣要上一些訓練課程,有時候教育訓練和休閒時間會撞期,大部份學生在衡量輕重後,還是想去玩!這時,直銷領袖便不能採用一成不變的帶領方式,須花點巧思讓他們覺得「留下來上課」是很值得的。林秀卿自己也是學生時期加入直銷,所以她很清楚學生的好動性,要他們像成年人坐在咖啡廳、茶藝館上課,簡直是難上加難。針對這個特性,她在帶領學生族群時,多用帶團康的心態,以活潑的方式進行教育訓練;此外,她舉辦各式的戶外活動,帶下線去郊外烤肉、爬山,凝聚其向心力。她覺得要留住學生下線,一定要經常和他們聚會,使他們和不同學校的學生成為好友,一起遊玩、一起創業,常保新鮮感。
對學生定性不夠的問題,岳春英則強調,應透過不斷激勵,視他們視要的目標,給予不同程度的鼓舞。比方說,有些學生想存筆錢出國遊學,就提醒他們犧牲這些玩樂時間,出國的夢想更可早日完成,何樂不為?也許學生仍會想出去玩,領袖便得多花一些時間耳提面命,才不會使學生因小失大!
時間管理最為重要
「學生一定喜歡和三五好友出門遊玩,但總不可能一周7天都在玩樂吧?」廖秋欽笑著說道,「只要減少1~2天玩耍時間,來上教育訓練,就足夠了。換句話說,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時間管理』!」一個人的時間規劃得宜,24小時可當48小時運用,對既要專心課業又要兼顧遊玩與直銷事業的學生,完整的時間規劃應用,無疑是最須重視的一環。
什麼樣的時間規劃才是最好的呢?廖秋欽認為,每個人對自我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自然不相同。基本上,要看一個人對「學生本分」的定義為何,如果覺得唸書、拿學位相當重要,那就多花點時間於課業上;如果分數的意義不是那麼大,或許可以嘗試多花點精神在直銷,為以後事業舖路。「但是,這一定要和父母溝通,取得他們諒解。」廖秋欽強調。
「其實,加入直銷,學生更會利用時間,也更能發揮時間的邊際效益。」林秀卿解釋,由於下課後,要從事直銷,學生上課會更專心,時間的利用更為精確;而且,只要上課專心,且不翹課,考前再複習,學生應都能有不錯的成績。此外,直銷領袖多會適時的「盯」下線的課業成績,主要是希望學生們不要因為從事直銷而荒廢課業。岳春英說,她會和學生下線一起訂定出每一周的課業進度表,規定他們每週、每月的功課進度,「功課做好了,才能去玩!」
諄諄教導處事原則
經過上線專業的「盯人戰術」,學生通常能做好自我管理,他們也不希望因為自己從事直銷,使課業落後,「我們一直要求做直銷的學生,一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課業表現,避免外人的誤會。」林秀卿說道。如果學生課業退步,她會和他們討論,問題究竟出在那裡;是做直銷影響課業?還是不懂功課?若是前者,便找出做得不順處,加以輔導;若是後者,便充當老師,做課業輔導。保持親密與輕鬆的輔導方式,較能瞭解學生問題所在。
教導學生族群,建立正確的直銷觀念、產品知識,是直銷公司一貫的訓練課程內容;體系領袖的教育訓練課程,便傾向教導學生如何待人處事、拓展人脈、維繫情誼。「雖然,學生目前在學校的影響力不大,不過,日後他們一樣踏出社會,先告訴他們基本處事原則,訓練做事態度,他們就先贏別人一大步!」岳春英分析道。
現在學生們流行一句話:「不打工就不夠high,落伍了!」但在選擇打工的行業前,或許該考慮的不只是鈔票的多寡。也該想想,在這份工作中,我是否能學到什麼,累積什麼,一路走過,才不會在青春歲月中,留下莫名的遺憾!
《專家看法》
變形蟲的新人類值得發掘
近年來,隨著升學管道的增加、教育知識的普及、大學聯考錄取率逐年升高,促使大學生人口正逐年加增,一些有心開發學生下線的直銷商,無不積極佈線,進軍大學校園。
變化多端的多元時代
大學生,這群貴為天之驕子,身處校園象牙塔,集多方恩寵於一身的知識分子,在面對忙碌繁雜的社會、詭譎多變的世局,是如何調整自我步伐與心態?而整個社會環境、組織結構又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行為態度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想增加一條大學生下線,就不可不一探目前大學生的內心世界。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李明政表示,目前是一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人類所接觸的是個複雜、無法實質把握、操控的環境,相對地,一般人對於環境很難有穩定、成熟的瞭解。
生活中所能觸及的人、事、物,屬日常生活層面,可親身經驗的小環境,較是一般大眾能力控制範圍所及的部分。而超乎日常生活層面的大環境,如:社會環境變遷、世界經濟環境變化、海峽兩岸政治關係演變、全球政治生態快速遞變,諸如此類一般大眾活動空間無法達到,無法參與決策、親身體驗、超乎人類知覺之外的事物,人類多藉由傳播媒體的訊息傳達,才能有粗淺的認知。
人類存活在不確定的狀態中,生為大環境中的一份子,無法支配環境,為因應適者生存的社會價值觀,就從改變自我的日常生活行為及習慣開始,人們一方面慶幸著自我能追得上大環境改變的腳步;另一方面卻不知自己是否會因著環境改變而遭殃,因而倍感焦慮。如此體驗愈深,伴隨而來的喜悅與焦慮也日漸加深,真可謂憂喜參半。
擁有多年豐富教學經驗,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良好關係的李明政說到:大學生受環境的影響勝於改變環境,行為模式及內在價值觀,因受外在環境的影響,穩定程度較低。自我發明、創造、抉擇的機會較少,大學生成為一種充分反應大社會中價值觀的環境反應體,而非主導價值觀念的意見領袖。
具體利益獲青睞
在瞬息萬變環境中成長茁壯的大學莘莘學子,雖每日進出於樸實單純的校園,卻能靈敏的嗅出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而對於修身養性等較抽象的價值觀較不重視,多抱持可以接受、卻無法身體力行的態度。相反地,涉及個人權利、金錢利益,能親身體驗其價值與成效,與個人自身息息相關的具體事物,泰半成為大學生努力的方向與尊崇的指標。
打工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工作性質,大學生多會考量薪水收入之間的差異,選擇賺取金錢較多的工作從事。面對金錢的當口,不論師生或同學之間,多採取親兄弟明算帳的方式,人情味較淡薄。上午1、2節課及下午7、8節課或星期一及星期六,儘管課程內容對未來生涯發展上有所助益,卻造成目前生活上的不便,就不加以選修,這也使得課程時段成為促使選課與上課出席率高低的主因。學生打老師的暴力行為漸在大學校園出現。大學生亟欲參與校方決策過程、動則採取的抗議行為,一幕幕在校園中上演著。
這些狀況在在顯示出大學生強烈的本位主義,講求具體且與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的行為態度。
變形蟲隨環境調整
「大學生多是一群壓抑自我興趣,配合聯考制度,達到社會要求的一個族群,也因此大學生並不具備穩定的性格,如此造成自我選擇與自我決定的能力較差。」李明政持平的說道。
用變形蟲來形容大學生是最貼切不過,大學生的興趣、喜好,常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調整。婚姻與事業,是大專生告別學生生涯所面臨的最大課題,但面對目前高離婚率、及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壓力,使得一般大學生更覺前進黯淡,無法掌握未來,慌亂及無力感愈發加深。大學生選擇職業所考量的因素,再也不能用多變的「興趣」來評定,一般多半以當時所擁有的機會及愈富具體實質利益的職業,對大學生愈具吸引力。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面臨即將告一段落的學生生涯,大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選擇更表現出慌亂的情形,生活中的小挫折,都將引爆出未來如何安身立命的人生課題。前途、情感及升學考試等問題,也是這段時期,大學生與師長、同學最常談論的問題。
目前大學生多半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所謂的思考多是經由外界灌輸而來,即便是問題的產生、到問題的解決方式,無不是經由外界訊息的傳遞,直接全盤吸收,並不加以抉擇是否刪除部分自我意識到的不恰當的方面。
經由外界而來的思考模式,對於學業將告一段落的大學生而言,選擇職業時,較易受外在環境改變而波動。而對於報考研究所或高普考的大學生來說,外在環境較不能支配其選擇職業的態度。
直銷事業,已正在大學校園中萌芽,大學生中接觸過直銷公司、直銷商品的更不在少數,如何開發大學生下線,拓展大學校園的組織網,是許多直銷商苦思的問題,然而,不得不提醒的是,致勝奇招在於攻心為上,瞭解大學生在想些什麼,你才能真正擁有大學生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