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才是唯一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0期
價值才是唯一
朗讀:
我們常說現在是消費者導向的時代,但是消費者到底在意什麼?品質?價格?還是服務?
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最新的趨勢顯示,愈來愈成熟的消費者,對於意欲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所考慮的已不再是單一因素,而是將所有因素權衡輕重後,找出價格與品質或服務之間的對應關係,如果一經盤算之後,覺得合理而滿意,便會心甘情願掏出腰包。否則,單是品質極佳,或是價格極低,精明的消費者還是有可能掉頭而去。
這就是所謂「價值導向」的消費趨勢,諸如「物超所值」、「便宜又大碗」等,正是反映這種趨勢的流行用語。對於從事行銷或業務工作的人來說,這帶來什麼啟示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住兩個原則:第一、如果你的商品跟別人一樣的價錢,那麼你必須提供較好的品質與服務。第二、如果你的商品品質與服務跟別人一樣好,那麼就必須提供較低的價錢。當然,如果你的價錢比別人低,品質與服務又比別人好,消費者十有八九會來向你報到,剩下的一兩個漏網之魚,不是一時不察,誤入你的競爭者囊中,就是他有與眾不同的特殊偏好,因此不為你所動。
這種「價值比價格更重要」的觀念,在美國新興的超市文化中,得到明顯印證。以往在超級市場中,消費呈現兩極化趨勢,有錢的中上家庭往往購買大做全國性廣告的知名品牌,而沒沒無聞或是根本沒有品牌的商品,儘管品質粗劣,依然是低收入家庭的垂青對象。
價值認定,自由心證
隨著經濟不景氣,購買力普遍降低,加上消費者逐漸明瞭,他們所支付的費用中,有一大部分是為廠商分擔巨額的廣告及人事成本。而另一方面,機靈的超市經營者,也紛紛推出並不斷改良店內自有品牌,不做廣告,但是品質已經直追知名品牌。尤其是加工技術簡單,如早餐燕麥片、牛奶、沙拉油、寵物食物、衛生紙等類「無印良品」,開始大受青睞。即使有能力購買高檔廠牌的消費者,也紛紛轉向,畢竟以三分之二的價格換來同等享受,何樂不為!
然而,這並非意味著高價名牌已為人摒棄,畢竟有人愛青菜蘿蔔,有人愛人參燕窩,所謂的價值,充滿自由心證色彩,最後還是要由消費者自己來認定。再以前述美國超市文化為例,如果一個平日不重視口腹之欲的消費者,美金一塊八毛的沙拉油就可以打發;然而另一個講究美食的人,可能非一瓶二十元美金,地中海原裝進口的特級橄欖油,不足以擔當烹調大任,而且他還覺得這個錢花得甚是值得。
同樣的道理,價值感的差異,也會顯現在不同的需求上,例如日前麥可傑克森在台演唱會,票價高達四千元,對於搖滾樂迷或崇拜偶像的歌迷來說,目睹天王巨星的風采,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花再多錢都值回票價;而視搖滾為噪音,對麥可又無特殊好感的人,從純聽演唱的角度,可能覺得太過奢侈浪費。不過如果這群人是在廣告或公關界工作,那又是另一種可能。
想想看,世界級的天王巨星舉辦演唱會,其排場、搭景、節目設計與控制,無不是舉辦大型演唱活動者的觀摩對象,即使對音樂冷感的人,也可能覺得四千塊錢的「學費」實在太便宜。
掌握顧客心情
因應消費導向
同樣的道理,一個極為注重穿著打扮的女性,對於服裝和化妝品可能一擲千金而面不改色,但是卻捨不得吃一客三百元的牛排;而另一個人,則可能剛好相反。因此,同樣的服裝、化妝品,同樣的牛排,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價值。
就是因為有價值個別差異的存在,行銷專家才會想出將顧客分成不同的區隔市場,並針對不同區隔,擬出不同訴求。然而即使在同一個市場區隔中,依然存在極大個別差異,所以消費導向做到極致,應是針對每一個單獨的客戶,因應其獨特偏好或需求,提出最佳解決方案。以直銷來說,這點其實不難做,端看你能否心思細微地,掌握顧客的心情轉折。
要能把握價值導向的消費新趨,必須謹記,價格可以降低,但是品質不容妥協;品質可以登峰造極,但卻不能因此而漫天要價,新時代的消費者在理性狀態下,算盤可是愈打愈精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