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謝晨彥
期數 / 第198期
投資組合與資產配置
朗讀:
從去年6月開始跟大家談投資,陸續介紹了國內基金、境外基金、ETF、連動債跟避險基金,或許文章中有時會出現較為艱澀的專業術語,不過相信對於讓大家進一步認識金融商品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這一年來隨著專欄的撰寫,剛好經歷金融風暴到景氣觸底,上次的專欄特別跟大家闡述了景氣循環的一些特性,接下來希望利用景氣循環的特性,提醒大家接下來資產配置的方向。
核心資產以報酬穩定為要
華爾街一直有句話「把你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並且抱好這個籃子」,這樣的觀念似乎又跟資產配置的觀念相衝突,資產配置強調的就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兩種極端的想法,令人頭痛,到底要追隨哪一種投資模式才對?若從這一波金融風暴來看,若單壓一種投資商品,受傷的機率的確是大的多,因此從資產配置的觀點來看,還是要強調核心資產跟衛星資產的觀念。
核心資產主要是配置在波動小、風險性低且報酬穩定的資產,例如歐美政府長期公債、歐美政府短期債券、國庫券等,均非常適合作為核心資產的佈局;至於比例,以年齡來做區分,會比個人的風險承受屬性來得適合。畢竟退休族群,即使個人風險承受屬性再高,也因為年齡較高,損失後要再用時間彌補回來的可能性大減,加上投資的需求也比較偏向抗通膨的低報酬特性,因此核心資產的比例可以稍高。簡單的公式,可以直接用現在的年齡為核心比例的方式來計算。
就統計數字來看,若將60%的資金放在股票,40%放在債券,5年循環下來,最佳報酬率155.06%,最差報酬率13.16%,平均年化報酬率10.66%;若將40%的資金放在股票,60%放在債券,5年循環下來,最佳報酬率147.67%,最差報酬率23.40%,平均年化報酬率9.95%;若將20%的資金放在股票,80%放在債券,5年循環下來,最佳報酬率140.28%,最差報酬率31.66%,平均年化報酬率9.24%。因此核心資產和衛星資產的配置作法,實在有其必要性。
全球股市在一波明顯反彈後,近期漲幅略有縮小,短期經濟指標雖然多空雜陳,但綜合評估仍屬偏多。以美國最新經濟數據為例,正面訊息包括2月貿易赤字大幅縮小、4月全美建商指數大幅彈升、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回揚;負面消息有3月零售銷售增長回跌、3月物價增長持續疲弱、工業生產年增率仍未回升及新屋開工回跌。技術面指標顯示,未來股市中期展望偏多,即使部分金融機構的狀況尚待進一步改善,短期股市漲勢可能趨緩,但整體並未出現明顯反轉警訊。
衛星資產可依景氣變化調整
衛星資產的部份,就有依照景氣變化調整的必要性,若依目前景氣觸底後將逐步走揚的階段來看,各個區域又有不同的作法。以區域來看,目前可以肯定經濟成長的引擎是以中國為首的亞洲新興國家,新興亞洲可望最快走出經濟谷底,例如台灣、南韓工業產出已趨穩定,中國、新加坡也有築底跡象;但新興歐洲則因東歐失業率仍不斷攀升,且降息空間有限,難以刺激經濟復甦,後市較不看好;新興拉美以巴西的經濟情況較穩定,墨西哥受美國影響較大,未來展望不明朗。
亞洲地區經濟基本面改善,以及與股市的連動性高、流動性佳、資金持續流入等指標,均顯示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的未來表現可期。3月以來與股市連動性高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基金,有不錯的反彈行情,據Lipper調查,近一個月全球高收益債基金平均報酬率8.85%以上,及彭博截至5月1日的統計,今年前四個月美林全球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漲幅達8.69%。考量美元轉弱以及新興東歐國家違約機率下降等因素,今年新興市場債展望轉趨樂觀;此外,權值國巴西受基本面與題材面的支撐,主權債有機會在2009年領漲整體指數。
自今年3月18日美國聯準會落實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美元供給量暴增使美元資產吸引力大減,因此短期間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的風險不再。G20高峰會會後各國決議,美國、中國、歐盟與日本等成熟國家將聯手合作,增加國際貨幣基金(IMF)紓困資金至7500億美元,另加碼2500億美元提供新興國家貿易融資額度。不僅如此,IMF還修改會員國的貸款方式,增加各國靈活信用額度,並適度放寬備用貸款條件等,以幫助許多體質健全,但卻因全球金融海嘯、信貸緊縮,而需要紓困融通的國家渡過難關,也藉此穩定國際金融體系的運作。一方面因為美元強勢轉弱,以及東歐國家破產危機不再,加上新興債指數權值國巴西的降息空間寬廣,搭配原物料出口中國需求回升等題材,有機會支撐新興債市轉強。
順應景氣循環,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以增加新興市場債券,並可適度提高股票比重,尤其應開始佈局原物料部位費;此外,信用市場通常領先股市復甦,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跌深的公司債市場。現在高收益債價格已有超跌現象,今年可以適度提高高收益債比重,以美國高收益債為例,信用利差逼近16%,而違約率僅約5%,假設市場止穩,信用利差開始收歛,獲利空間相當受期待。
原物料跟亞股的未來投資看好
雖然目前投資大亨索羅斯跟末日博士麥嘉華,對於美國金融類股的看法分歧,但對於投資原物料跟亞股的看法倒是一致。受到美國次貸風暴的影響,原物料價格也自高點快速回落,跌幅甚至創下二次大戰以後的最高紀錄,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大幅衰退,使得對原物料之需求快速減弱。然而,在劇烈衰退過後,通常伴隨的就是相對強勁的復甦,由於全球主要國家政府都砸下令人吃驚的資金救助金融業及提振景氣,再加上生產商因為價格崩落而減產,短期之內難以有效提升產能,都提供了未來原物料可能供不應求的可能。
中國、美國、歐洲及俄羅斯等重要國家,都持續以寬鬆貨幣政策及超乎想像的財政支出及補助挽救經濟,以中國來說,除了壓低房貸市場利率以刺激房市之外,對出口商的融資也成為重要的政策之一,使得中國出口成長得以獲得延續,更重要的是,需要使用大量原物料的汽車業也開始自谷底反彈。中國汽車產出成長率卻快速的由負轉正,許多以低價車為主的生產商成長強勁,而汽車整體用量最大的鋼鐵製品成長也隨著向上反彈,由此可見,一旦全球汽車產業在今年上半年可以重新整合及整併成功,對於下半年的原物料需求將有提振作用。
因為各國政府大量釋出的「現鈔」,將有可能使得未來的全球需求僅小幅回升,就可能會造成物價大幅走揚,使得下半年到明年以後的通貨膨脹疑慮增加,其中影響最大的將會是美元,一旦美元中期走弱的趨勢成形,對於實質的原物料價格更將成為推升之主要原因。
這一波金融海嘯起始於次貸風暴,也就是整件事的導火線就是房地產,也因為房地產的泡沫,讓人聞房色變。在美國甚至傳出有豪宅的屋主,為了能更快速的將豪宅脫手,打出買豪宅送法拉利的賣屋手法。還有一元成交的房子,只是只賣房子,土地不賣,買了以後得想辦法將房子搬走。
如果這樣就對房地產的投資打退堂鼓,那就大錯特錯!趁著房市走入谷底,應該要佈局在商業不動產才是。商業行為會因為景氣衰退而減緩,但絕不會消失,而辦公室的租金一向佔公司營運成本中不低的比例。若從反向思考,在商業不動產落入谷底的階段,改租為買,是不是也是一種策略。所以,別忘了也應適度的佈局商業不動產,尤其是大中華地區,不動產證券化基金會是很好的選擇。
總結來說,核心資產的部份別忘了以全球債的方式來投資,衛星資產債券的部分建議佈局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股票的部分建議能源、原物料、不動產,當然兩岸三地相關概念的股票也是佈局的一部分。若能從現在開始分批佈局能源跟原物料市場,耐心等待3-5年,獲利應該會令人非常滿意。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