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貴的良心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47期
可貴的良心
朗讀:
像這位竹北人一樣曾經搭車逃票的人不知道還有多少,為什麼沒有人人像他一般想要謀求良心的平靜?此中原因十分複雜,大致歸納可得3點。
首先,人們十分健忘,光是為了應付每天的生活所需就已經耗盡了心力,又怎麼記得過去的小事呢?人的大腦有篩選作用,會刻意忘記不愉快的經驗。何況搭車逃票受損的是公家收益,並非特定的個人,我又何必在乎呢?正如現在學生考試作弊並不覺得自己不對,但是一旦被監考人員查獲就懊惱不已。他所懊惱的不是作弊,而是作弊『被抓到』。就像有人開車違規被罰,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犯錯,而是自己倒楣。換言之,行為的對與錯不在於行為者自身,而是外在的制約力量是否生效。這種觀念如果推而廣之,整個社會將會逐漸走向失序,然後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也將日趨薄弱。
其次,人們不夠真誠,即使記得過去的錯誤也不願意面對。一般而言,真誠是對當前狀況的覺悟。譬如,學生搭車時自己坐著卻讓老人家站著,如果一陣煞車使老人家摔跤,那麼通常學生會起身讓座。因為眼前的景象催使學生面對自己的良心,使他覺得不好意思。千萬不要小看『不好意思』這四個字,孔子所說的『安不安』,孟子所說的『忍不忍』,換成白話來說,就是『會不會不好意思』。這正是社會學家所謂的『羞恥感』。個人的行為如果沒有抵達社會所要求的標準,就會自覺慚愧。
然而,試問今日社會是笑貧還是笑娼?在此,『貧』是指貧窮,而『娼』則須作廣義的解釋,包括所有『為了獲得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其實這不是今天才出現的狀況,也不是台灣所獨有的現象。推究原因,則是人們不夠真誠,因而以為錢財可以決定快樂。當然,一個人如果想要活得快樂,『必須』有生活條件的保障;但是光是有錢可以活下去卻未必可以快樂。那麼,快樂還需要什麼?良心平靜是不可或缺的。良心若要平靜,非有真誠不可。
第三個原因,是為了瞻望未來。往者已矣,不論是非功過都是既成的事實,不可能有什麼改變。於是,我所能做的是以服務社會來彌補過去的錯誤行為。這種心態值得肯定,因為它除了後悔之外還有感恩的成分,感激自己過去沒有被抓到的恩。同時在更深的層面,它是謙卑的。犯過錯的人才會體認自己的卑微,也才能在行善時避免趾高氣揚。今天台灣的有錢人很多,但是有錢而行善的人顯得較少,有錢行善而又謙卑的人則更是少之又少。人的生命是一個整體,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不可分割的。誰在年少時不曾受過別人的恩情?誰在年少時不曾有意或無意傷害過別人,或者損害過公物?認清自己的過去才會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才能以正確態度在未來對社會有所貢獻。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要不健忘,將可避免重蹈覆轍,減少失敗的機率。如果能真誠就會重視良心的呼聲,從現在的每一天都有自我改變的空間。等到年齡稍長步入中年,在社會上站穩腳步時就須思考如何服務大家了。一位退休的朋友說:「以前總覺得錢不夠,現在才發現錢用不完。」他的意思是:在他有生之年無法花完他所賺的錢。我勸他捐一些給慈善機構,他卻面露難色而不置可否。由此可見,能夠想起從前逃票而付錢補償的人,確實值得我們的讚賞。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不是他所付出的三萬元,而是他所示範的可貴的良心。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