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與師父當一位永遠的學生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王絹閔
期數 / 第152期
老師與師父當一位永遠的學生
朗讀:
南亞大海嘯造成幾十萬人死亡、百萬人無家可歸,這個災難帶給全世界各國不可忽視的警惕與借鏡。如果海嘯是在國內發生,國人又該如何應變與處置呢?例如,醫院是否足夠容納傷患、亡者遺體如何處理、核電場是否會引發生命的威脅、傳染病衛生方面的問題,以及如何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等,相關災後應變的處理,政府單位應當深思,並做好未雨綢繆的防範工作。
預先知曉並懂得如何回應
從事組織行銷的工作,若能先了解別人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我很忙,沒有多餘的時間…」;「我認識的人很少,恐怕不適合…」;「我沒經驗,能力不夠…」;「將東西賣給朋友,賺朋友錢…」…等一些推託說詞,能預先知曉並懂得如何回應,就能夠減少挫折的發生,事業自然能夠經營的快又順利,而且大部分的人會遇到的困難大致上是相同的。
因此搜集問題、了解成因、解決問題,並多聽別人的經驗談,自然能學會處理問題的能力。凡事能先準備好的人,當然能比別人早一點成功,與防災的道理是一樣的。經營者準備好了之後,再配合積極的行動,其他的就看個人的態度來決定事業發展的速度。
「組織行銷」是團隊事業,每一位成員都是你、我事業上的老師,他們每天都有著實際操作的驗證,所經歷過的挫折及面臨到的問題,新人日後一樣是會遇到的。因此,向他們學習請益及吸收成功的方法,做為自己寶貴的經驗,進而培養自己成為一位有能力的師父(上線、領袖),領導下線們一起邁向成功之路。
學習是做好組織的最好方法
想做好組織行銷的事業,學習是最好的方法。將所有經營夥伴當成是自己的老師,不僅學習他們的經驗、了解失敗的原因外,還令自已不犯相同的錯誤;之後再以正確的方法教導下線,這樣你就是一位好師父、好上線。你的下線夥伴,經由你這位師父的指導後,事業能夠順利的經營下去外,透過他將正確的經營方法,再複製給其他下線,如此邊學、邊做、邊教、邊傳,先做好學生、做好自己的老師,再當好下線的師父,事業就會做的輕鬆有效率。
股市有一句行話:「會買股票不是師父,會賣股票才是師父。」股票市場只要有交易,隨時可買到想買的股票。而什麼時候才是賣點?是虧一點的時候就該斷然賣出,還是等到融資被追繳快斷頭時才被迫賣出?是賺一點錢就應該賣了?還是能夠算準賣到最高點呢?這些都需要經驗與專業能力才能夠做出合適的判斷與決定。
生意無他法客戶即為老師
我們邀請朋友來參與「組織行銷」說明會,似乎都很容易不困難;然而能夠獲得朋友的信任與參與,並且能夠協助他們做好事業,那才是「組織行銷」的師父。
做生意沒有特別的方法,客戶就是你的老師,客戶會上門,就是看上你的優點與親切的服務;客戶不上門,改進的方法即是檢討自己。凡事不懂就要問,心中時刻牢記每個人都是老師,就不會有問題放心不下。
老師與師父的差別,重點在於學習與教導,學生向所有的老師(夥伴)學習,將正確的方法再教導下線,既是學生也是老師的身份。當學生者,重點在於認真學習;當師父者,最重要是將個人的功夫轉移給下線,以及能夠以良好的品格修養成為下線做人處事的榜樣,這樣才能複製出優秀的下線組織網。
大部分的經營者,過去沒有「組織行銷」的經驗,由於與原本的工作不相同,加上要推薦產品做組織,這些作法均讓他們感到害怕與不習慣。然而,當他們分享成功感言時都會表示:「我沒有銷售產品的經驗,一向習慣內勤的工作,加上個性內向、口才不好,所以想要經營好這份事業實在是不可能的事,畢竟我非常了解我自己。結果呢?我勉強去接觸,做了之後才發現,事情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原來經驗與能力都不重要,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有沒有去做,因為自己的想法本來就是不會成功的想法,去做別人已經成功的動作,自然是向著成功之路走去。」
因此,參與組織行銷的新人,只要認真當好學生,自然就能再做好老師與師父。
在分享別人的經驗時,你的身份是學生;別人分享你的經驗,你是別人的老師,每位經營者都會是別人的老師,也會成為別人的上線老師。新人因為不懂,所以要學習,組織行銷可貴的地方,在於身旁有著許多免費的老師與師父教導下線成長至成功。然而,不論是新人、老師或師父,每天一樣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業務問題,同樣需要不斷的學習精進。因此成功不能自大,不可自以為是,學習的態度要誠懇,心態上要能當一位永遠的學生,事業才能夠維持持久性的成功。畢竟學生、老師、師父的心態都是一樣的,永遠需要謙虛地學習。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