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典嚴
期數 / 第106期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朗讀:
俗語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做生意也是一樣,想擁有一路長紅的淨利營業額,行銷手法不可一層不變。
身為A藥品進口配銷公司的B經理,日前與筆者聊天時,大歎經濟不景氣生意難為。以往的促銷活動是,凡購買量達30萬元的西藥房,均享出國旅遊的福利,業務代表也只要成功推出10戶的交易實績,不僅可陪同客戶出國,還能領到豐厚獎金;如今大環境蕭條,無論業務人員怎樣鼓其三寸不爛之舌,公司整體業績仍跌跌不休,而這種情形,急壞了B經理。想來A公司的困局極易發生在其它行業上,故藉此個案分析與讀者分享。
事實上,生病的人不會因景氣不佳而減少,所以藥品的消耗量應該很穩定,換言之,「需求面」不虞匱乏。造成A公司進口配銷藥物的困難度,可能在於促銷手腕已失魅力,或市場上競爭對手增多所致。
山不轉路轉:落實推拉式促銷管道
先論促銷方法。A公司過於集中於銷售人員促銷(Sales force Promotion)面,欲藉國外旅遊「紅利競賽」促銷產品,卻忽略對消費者(Consumer Promotion)、經銷商(Trade Promotion)等要角下「猛藥」。
消費者促銷是在「需求面」下功夫,係針對一般大眾或目標客群來促銷,以吸引他們走入各個零售據點,屬於拉式促銷(Pull Promotion)。A公司可打出「防範未然」的口號,鼓勵世人購買較大規格、較多單位的藥品儲存,或仰賴相關藥品搭賣促銷(tie-in promotion),搭售物品就如贈品般的效果,例如買牙膏附贈牙線、買眼藥水附贈簡易洗眼器,或以高額折價券建立非使用者試用,吸引競爭品牌使用者轉換品牌。
至於經銷商促銷,則是在「供給面」動腦筋,直接對中間商促銷,使之大量進貨,屬於推式促銷(Push Promotion)。A公司可使用「購回保證」,爭取在各藥房上架情形,並提供數量折扣,說服藥房承銷更多種類藥品,因為據統計,經銷商存貨一多,他們會更賣命銷售。再者,嘗試廣泛推行更有戲劇效果的POP購買點(Point of Purchase)陳列策略,勸誘藥房在走道或結帳檯旁展示生活常備藥品,增加顧客選購機率。A公司還可撥出一部分行銷金額,作為參與公益活動的開支,諸如愛心照顧燒燙傷孩童,以博得正面的社會形象,增加民眾認同,都是提昇業績的良方。
路不轉人轉——另闢第二戰場吸納消費者
再談如何面對競爭對手。A公司必須修正「銷售力管理(Sales-force Management)」的行銷技巧。如賣產品給單一區域的顧客,需採用「地區別的銷售力結構(Territorial Sales-force Structure)」;販售多種產品給目標群,需仰賴「產品別的銷售力結構(Product Sales-force Structure)」。使用產品別售貨結構時,必須注意「副作用」的衍生,例如,醫院用品Baxter國際集團,旗下數個部門各有自己的銷售人員,於是可能一天內多位Baxter銷售員不約而同到醫院拜訪,等於付出了額外的推銷成本。
不過,在不景氣時局裏,B經理所面臨的問題是,即使額外付出成本(像是招待出國旅遊的費用),也不見得激勵西藥買氣。換言之,A企業在台灣市場可能已經「山窮水盡疑無路」,那麼想要「柳暗花明又一村」,不妨從事轉口貿易,西進中國大陸,在廣泛的區域銷售產品給許多顧客,採用「混合式銷售力結構」。
據日前工商時報登載,大陸消費者「花錢買健康」已成一大時尚,導致保健品消費增長勢頭強勁。城鎮居民平均用於常備藥品的開銷每年增長90%左右,而且全中國35個大城市,30%曾以保健品作為禮物贈送親友。由於當前大陸醫藥商業流通方式仍效益低下,隨著WTO的入會在即,外國藥品(特別是一些製劑品)進口中國會更加容易,關稅將從14%左右降至不到6%的水準,而且中國目前偽藥充斥,倘若A公司能做好品質宣傳,大陸無疑是塊利基地,B經理實不必目光短淺,心傷台灣,而需放眼神洲,去賺13億人口的錢吧!
(本文作者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系講師)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