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成功法則

聽聽內心在說話


分類 / 成功法則
作者 / 吳文傑
期數 / 第30期

    聽聽內心在說話


朗讀:

在許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是分裂的,好像內心有好多聲音,而這些聲音卻又彼此相互衝突,到最後你會因其中的一個聲音而做出某種行為,可是結果卻令自己很自責,因為「該做的沒有做,不該做的反而一直去做。」可是這種在理智上的理解,對行為上的改變好像起不了任何作用,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一樣陷進去,進而引發更大、更深的自責,對自己更沒有自信,造成惡性循環。

知與行似乎有落差
針對上述的情形一般人很容易把它解釋成是一種壞習慣或習氣,甚至更宗教性的說法,就稱之為「無明」。這些觀點畢竟也只是一種「理解」,對事情或行為的改變沒有多大幫助,若人只要「理解」(知)就會造成行為改變(行),那事情就好辦了。事實上,知與行之間似乎永遠有一段落差,這種知行不合一的現象,是壓力及負面情緒的主要根源之一,會使人產生自卑、自責、焦慮,嚴重影響到自信心以及積極的自我價值感,頗具有殺傷力。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它把人的身心狀態當成一個系統(system)來看,這個系統是由許多「部分」(part)所組成的,而每一個部分透過一種很微妙的平衡關係來運作,目的在使這個系統能生存下去。因此,每一個部分發出一種訊息或反應,不論它在行為面是否讓你喜歡或帶給你困擾,在這個行為的背後都包含著一個「善意的目的」(positive purpose)。比方說一位常有偏頭痛現象的人,可能是某個「部分」在提醒他不要太緊張、放輕鬆點,但是我們可能忙於其它的事,沒有去傾聽這個「內在之聲」,只用吃止痛藥來回應它。
但對整個系統而言還是處在不平衡的狀態,如果不處理甚至會嚴重到威脅整個系統的生存。因此,這個「部分」就發出更強烈的訊息,讓偏頭痛變得更嚴重、更頻繁,以提醒我們要調整工作步調。這種提醒雖在表面上造成困擾,但是在它的背後卻有保護我們的善意的目的,是要我們有更健康、更充實的生活,對於這種善意的提醒,首先我們要去傾聽,並衷心的感謝它的告知。

內在訊息形於外
這種由內在某些「部分」所發出的訊息,不僅表現在生理上,也會表現在行為或情緒方面。有一位朋友,常被早晨「賴床」的毛病所困擾,雖然試了許多方法,如多用幾個鬧鐘、調整睡眠時間,飲食習慣的改善等等,但還是沒有多大的效果。僅管在理智上知道這個毛病不好,會造成工作及人際關係上的困擾,也一直想改善,但是還是陷入「該做的不去做,不該做的卻一直做」的矛盾當中。
不過,當他把注意力轉向內在的時候,注意傾聽「內在之聲」時,豁然發現自己為什麼早上要賴床,需要這麼多睡眠的原因是,把大多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覺得對許多人都有責任,一直想拉別人一把,幫助對方成長,可是卻忽略了別人也是有能力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因沒有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而使自己心力交瘁。
當他有了這一番新的領悟時,在工作態度及助人關係上做了調整,發現工作更輕鬆,效率也提昇了,因肯定對方的能力,他們成長得更快,更有創意,以前賴床的老毛病,在一夕之間就有了改變,令他雀躍不已。

與自己溝通有法可尋
有關與內在的「部分」溝通的方法,茲將要點簡述如下:
1.選擇要改善的部分。
■確認在你的生活中想要改善的感覺、想法或行為(以下簡稱X經驗)。
■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放鬆自己,把你的注意力轉到你的內在,回想到你要改善的X經驗中的一個最近或印象最深刻的具體情境,請你進入這個經驗,注意你內在出現的影像、聲音和感覺。
■請歡迎並接納這個「部分」。
2.發掘這個「部分」所發出之善良的目的。
■請你向造成X經驗之「部分」尋問「你要什麼?」;或「你要告訴我什麼」,然後注意內在所發生的任何影像、聲音或感覺。
■若聽到負面的回答請重覆問題,一直到聽到善良的目的出現。
■謝謝這個「部分」讓你知道。
3.記錄所聽到的內在之聲,並將得到的領悟表現在行動上。
人在歷經不同的問題、困難中逐步的茁壯、成長,但千萬不要被問題「卡」住,我們可運用這個關卡,把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在,坦誠和自己做個深度溝通,你將會發現問題正是一個向上一躍的跳板,所謂危機=危險+機會的更深層的涵意,也就更能體會、更有實在感,而我們正是永遠有「機會」的一群幸運者。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SQ成功商數的問卷與分析

開發潛能締造佳績

台上掌聲四起,台下人人尊重

夢想讓組織效能一飛沖天

探究潛能的奧秘

追求成功人生

行動是成功的開始

學習革命─巔峰成就的槓桿

自我激勵12字箴言

4Q結合,明天會更好!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