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學習在壓力下繼續前進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06期

    學習在壓力下繼續前進


朗讀:

內文:這是一個充滿壓力的時代。以每天接收的資訊為例,各大媒體的標語是「人民有知的權利」,所以儘量提供豐富的新聞。但是,經由調查,卻發現,我們每天所閱聽的新聞中,有高達70%是「讓人沮喪的」。
於是,知的權利變成「沮喪的義務」,心理健康飽受威脅。美國人見面時所談的話題中,前三名有一項是「我的心理醫師說了什麼」,因為求助於心理醫師可以由健保給付,而大多數人覺得自己有此需要。在6月份衛生署公布的資料中指出,台灣地區成年人有四分之一患有精神官能症。我們尚未形成找心理醫師的風氣,但是別忘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算命的行業一枝獨秀。換句話說,我們的算命師所扮演的角色,接近西方的心理醫師,也能為許多人紓解心裡困境。

解套的逆境智商
不過,長期依賴別人,終究不是辦法。為了在心裡上自立自強,我們必須提高「逆境智商」,這是美國心理學界在「情緒智商」之後所作的建議。本文將大致介紹其立論根據,再作簡單的評估。
所謂「逆境智商」,是用以判斷一個人處於逆境中,能發揮潛能,克服困難,堅持朝著目標前進。它在學術上的依據有三:一、 認知心理學:認知是指觀念對行為的影響而言。我們的反應模式常在不知
不覺中形成,幾乎構成一張牢不可破的網。譬如,我若從小念不好數學,長大之後看到任何與數字或演算有關的東西,都會放棄嘗試。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態為「學來的無能」,亦即我們被挑戰擊敗了,並且認定自己不可能東山再起。一個受逆境折磨的人,常是自己先在觀念中認為「挫折無法控制,是自己造成,範圍涵蓋很廣,時間持續很大」。反之,逆境智商較高的人,會認為「挫折只是一時不順,影響很有限,由外在原因所造成,只要努力便可加以控制」,然後振作精神,繼續前進。了解這個理論,就不會預先放棄奮門的意志。
二、 神經生理學:人腦的神經結構極為複雜,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自己的處
境作綜合評估,並且形成固定的習慣。所謂習慣,真是雙刃的劍。它的優點是,使人走在穩定的軌道上,排除次要的干擾,專注於遠大的目標。如果沒有習慣,我們將時時刻刻處於猶疑不安之中,好像一切都變得不可預測,那實在是難以想像的壓力啊!但是,習慣會造成保守、退縮的性格,不敢嘗試創新,排拒所有的變革,然遇到挑戰時的適應能力就變差了。因此,我們必須明白,習慣這種鎖鏈「可以立即被打斷」,並且迅速形成新的習慣。換言之,一個人對逆境的反應習慣是可以汰舊換新的。我們不應該在逆境中對自己失去信心。
三、 精神免疫學:這門學科的重點是:如何回應挫折,與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之間,有直接的關係。它會影響免疫功能,手術後的復原速度,以及罹患重病的機率。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心態,結果身體的免疫能力增強了.由此延伸到「自覺有無能力」的問題,重點不在於能力大小,而在於自覺與自信是否足夠。譬如,養老院中的老人分為兩組,一組要負責管理一些瑣事,包括照顧一盆花;另一組完全無所事事。結果,第一組的平均壽命較長。這個研究證明了:每個人都希望能掌握及控制一些事物,即使為此而辛苦勞累,也是值得的。
台灣目前的失業率較為嚴重,失業之後少了收入,固然是很大打擊,但是真正讓人難過的是─「自己覺得沒有用處」。但是,中年人失業並不代表他沒有能力,只是他的能力沒有適當的地方可以發揮。轉念一想,人的能力從養育子女、互相關心開始,總是有運作的空間;人的習慣可以調適,在困境中依然愉快地活下去;人的觀念更可以學習變得積極些。壓力越大,越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逆境智商。

(本文作者為台大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掌握情報,建立關係

直銷文化與偽文化

誰說世界是平的──在投機的金融遊戲中,經濟體系脆弱易變

'95年台灣直銷商現況調查

化解自殺的壓力

服務膽識

一半的牛排

增強心智力量

合作的藝術

企業賺錢錦囊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