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法令實施周年看馬來西亞直銷業的發展趨勢
分類 / 世界直銷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20期
直銷法令實施周年看馬來西亞直銷業的發展趨勢
朗讀:
馬來西亞的直銷業,比起其他歐美及日本,起步是比較遲的。
然而,不怕遲,只怕無。
隨著馬來西亞過去幾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在8.5%左右,工業化政策加深,製造業成長快速,流通業相當蓬勃,其中直銷業也成長超過20%。
據估計直銷業的營業量去年約五億八千萬馬幣,步入步行業的人也有約35萬~50萬人。
在整個大馬流通業中,據報現有直銷業的經營額只佔5%,也就是說這領域還有很寬廣的天空。可以大展拳腳。
由於越來越多人涉入直銷行業,政府為了使這行業更健全發展及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不得不於1993年頒發直銷法令。
這直銷法令迄今實施已一年,它對馬來西亞直銷業界帶來什麼正面及負面的影響呢?
「直銷世紀」雜誌在吉隆坡的分公司「傳智國際(馬)有限公司」,於今年七月一日假吉隆坡一家直銷公司會議室召開了一項座談會。
這項外為「直銷法令實施一周年看馬來西亞直銷業的發展趨勢」,是由傳智國際(馬)有限公司代表傅興漢主持。
董偉強(同樂齡有限公司董事長)
有競爭才有進步
我歡迎各位到本公司會議室主席這項座談會。平時,大家業務上競爭,問題相當多,少能聚會交流。類似的座談會的召開,應該是一個好開始。
我總認為,競爭是好的,有競爭才有進步。
我想我們應該把一般人消極的看法當作積極的對待。因為你的問題,明天可能也會發生在我身上,所以有機會交流是很好的。
同業在競爭的情況下,常見互相攻擊,揭瘡疤,再經過傳播媒體渲染,情況更糟。我覺得這是無謂的。業者應該自律,能自律,也就不需要政府拿「藤鞭」,應該盡量在勿超越法律的範圍內經營事業。
我覺得自律和教育,一層一層地從直銷商,到消費者的教育非常重要。
張健輝(精英學院副院長暨商學系主任)
直銷業大有可為
馬來西亞直銷法令的制定及落實,已經為消費者的利益,帶來直接的保障。在這之前,消費者不知道到底那家直銷公司旦合法的,或是不合法的,那些商品的品質是否合乎規格標準?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對投資者,從積極面而言,此法也可以作為他們的護身符,可以提高公司的形象及公司品牌的商業價值。這方面的價值,是無以衡量的。廣義來講,它對整個經濟推展,都有正面的積極性作用。
我認為執行直銷法令的執法者對業者及消費者都應公平,必須從法律的觀點來闡釋。當業者和消費者有衝突時,應通過正常的管道來加以良性解決。政府對直銷業作一定的管制是可以的,但管得太過份就給管死了。對國家經濟發展沒有好處。
在業者的自律,糾紛的解決,教育及行銷方面,公會可扮演積極的角色,如調解糾紛、聯合培訓、制定公會成員行為準則及與政府單位溝通。
馬來西亞直銷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走向專業化,因此,業者自我素質的提升,人力的培訓是重要、切實的。
在專業的訓練方面,其實不一定從零開始或只借重外國專家,馬來西亞一些大學院校,也有學生及教授在從事直銷業的研究,他們也有許多資料,直銷公會可以主動去與他們聯絡,請求他們的協助,相信他們會樂意與公會建立聯繫的。
不可否認,馬來西亞直銷業還大有可為。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後,中國市場很大,但其他發展中的國家如印尼、泰國,直銷業同樣充滿著機會。
高程祖(長青企業(馬)有限公司董事經理)
法令加強業者信心
今天,許多大企業都進軍大馬直銷行業,這個行業的競爭將更趨向激烈。做直銷是否成功,取決於經營者是否了解直銷,是否向直銷商灌輸直銷精神和知識。
我國的保險業,從業員經過很嚴格的訓練,還要考試評定,現在素質都比較高,直銷業是否也如此?我想如果有正統的訓練,至少我們直銷商的基本素質會提高。
從政府官員對業者下達的一些指令,如不能收「更新費」、不能向直銷商收訓練費,證明他們對此行業尚欠了解。而一些同行為了自己的利益,常攻擊、破壞、中傷同業,加上報章渲染,往往不僅傷害某人,整個行業也受影響。所以我認為應以比較有系統的教育訓練這行業的直銷網;直銷網才能產生更大的發展。
這方面,直銷公會可以扮演更大的角色,甚至當同業面對問題時可以代表同業與政府單位溝通,與當局保持密切的關係。
我支持陳精明先生所強調的,直銷業今天不要只是推崇金錢文化,還要注重社會效益,其實我們的直銷公會及個別公司都有相當完整的商業手冊,經營者應該真正貫徹直銷精神。
至於進軍中間直銷市場,本地業者看到一些跨國公司如安麗集團正到中國大陸開拓市場,大家為之心動。
去大陸做直銷,不是怕找不到人做,而是怕要從事直銷業的人排隊來參加,來拿貨而做不來。我們戰戰兢兢的是中國今天仍是靠人治而非法治,還沒有一個明確具體的直銷法令,以便經營者有例可循,可以合法配合。
彭宗明(同樂齡有限公司董事經理)
影響力尚待時間證明
馬來西亞的直銷法令1993年才剛實行,目前可說是在試驗性的階段。直銷法令具體的影響層面的確很廣。它包括對郵購、上門推銷、登報等方面的規範,其影響面很廣。
我不否認直銷法令帶給整個行業正面發展的機會。但我們可以以保險業為借鏡,我國保險法令是於31年前,即1963年通過,此法令通過後,保險業業者就受到某種限制。同樣的直銷法令通過後,我們業者也須有所調整。
目前的直銷法令,對直銷公司來說,方針並不明確,有的時候好像某些計劃不行了,現在都可行;又比如某些公司在直銷法令前被吊銷了、暫停了,後來又通過了。開始像計畫產生問題,看來並沒有直銷法令能讓做直銷的人,有一個很明顯的方向,究竟什麼路子才是正確?什麼計劃才是直銷法令下所規定的?好像由負責官員或委員會覺得可以就行了。所以一般人士對直銷的觀念仍然很模糊。
畢竟,直銷法令才實施一年,要消費者完全了解直銷是不可能的,我想直銷法令才剛實行,影響才開始,很難看出影響多大。我肯定直銷法令會產生正面積極的作用,但對這行業是否產生約束,能否管制良好仍有待時間證明。
莊介樑(康盛有限公司總經理)
加強溝通方便管理
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參與直銷行業的人越來越多,難免有良莠不齊及一些糾紛的出現。由於同業之間的競爭激烈,如挖角,或給直銷商更高佣金率,無形中將成本加諸消費者身上。一旦出現爭執或糾紛,經過新聞傳播媒體一渲染,往往會造成對某些人的傷害和打擊。
我希望新聞媒體作相關報導時能以積極態度,正面的報導,以免影響直銷行業的發展。
不可否認,直銷法令帶給我們信心,已經產生一些正面的作用,但我們同時受到壓力。在目前法令之下對我們同業的約束,對我們的發展是否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呢?仍有待證實。
我感覺,直銷法令賊予官員權力很大,而這些執法官員對直銷業是否了解,是否諒解我們的處境,明白真實情況呢?我們似乎需要加強與有關官員溝通,以加強配合。
須知,今天直銷業養活了很多人,是很多家庭的經濟來源,任何人都只想看到它健康發展起來。
羅子輝(朝陽(馬)有限公司總裁)
走向專業化的時代來臨
我同意高程祖先生對同業應合作互助的看法。的確,我們必須自律,沒有必要不擇手段互相傷害。同行,不一定要如敵國。
其實,我們若以寬容的心去看,世界上有太多產品等我們去開發。我國的直銷產品及消費市場,目前在流通業中佔不到5%,換句話說,還有95%的市場待我們在這個領域嶄露頭角,領先一方。
我個人很高興看到同業能像今天這樣坐下來開座談會,互相溝通交流。如果經營者或公司的領導人能帶頭做同業的溝通交流,而且在人前人後多說其他業者好話,多讚賞他業者的好處,相信這樣,屬下也會與同行更融洽。
一旦某種直銷產品出現問題,掩蓋事實或任由猜測,隨意渲染都不好。我們也不要只責怪報章雜誌,他們也是在履行他們的任務,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與報界保持良好關係,常與政府單位溝通,有事時可以通過公會組織,把真相說清楚,讓公眾明白真相,解除危機。
隨著時代進步,現在該是直銷業走向專業化的時候了。我認為不只是公司經營者應專業化、直銷商也應專業化。在台灣,現在很多大學講師及教授也出來做直銷,都專業化發展,已使整個直銷業的形象提升起來。所以,我覺得以後馬來西亞的直銷商不要只講錢,還要提升個人的文化及專業知識,這樣才能成功。
陳精明(海鷗直銷有限公司董事經理)
進軍大陸仍裹足不前
立法來管理直銷業,其實是認定直銷業的法定地位。早期,直銷業有許多投機、欺騙等不正常活動,所以公眾也不太認同直銷業。經過政府立法管理,直銷業肯定會健全、合理地朝正統方向發展。如果沒有政府合法管理這行業,我們原本經營批發中藥酒的「海鷗集團」也不會步入這行業。我們看到,立法後很多參與直銷的公司快速進展、跨國公司、非華資也來參與,通過收購、挖角,把我國直銷業經營得蓬勃起來。肯定未來競爭也會很激烈。
馬來西亞政府已肯定直銷業對國家經濟的貢獻,但也認為必須平衡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可預見的,直銷法令會越來越緊縮,因此業者、公會應彼此加強溝通與合作,以及和當局協調。
馬來西亞的直銷業正趨向成熟,如能與社會意義融合,整個經濟發展的結合,則層次更高,我不贊同同業互相挖角、詆毀等惡性競爭出現,而是強調應有市場計劃,整個經營應有長遠的戰略規劃。
有戰略規劃可使我們不受個別直銷商膨脹的影響,而是以自己公司獨特的管理形象、產品品質、合理的制度來領導直銷商。更重要的是理念層次上能與直銷商融合,使他們有個人成長的機會。當然,培訓教育及招收素質良好的成員也很重要。
到中國大陸發展直銷業,國內一般業者的心態相信是「又愛又怕」。中國大陸市場充滿機會,但也有不可預測的變數,一失足則前功盡棄,所以多數人仍然裹足不前。
不可否認的,中國人至今一直在接受新的東西,有關部門都在認真研究直銷業。這時候,我們不應該把一些老鼠會等不良意識的經營方式帶入大陸,這會造成不可彌補的禍害。相反的應該把正確的直銷觀念,直銷理念介紹給中國大陸各省市,特別是領導單位。台灣的「直銷世紀」雜誌有意將一些正確的直銷觀念傳進中國大陸,並已與大陸方面聯繫,這是一件好事。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