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廣告與直銷可以水乳銷融嗎?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期

    廣告與直銷可以水乳銷融嗎?


朗讀:

媒體推陳出新直銷選擇多元─黃俊英


我們簡單的分類,直銷的經營大概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利用非人員的管道來推銷他的商品,例如郵購直銷;第二種是運用銷售人員來推銷他的產品。前者在經營上比較常用到廣告,後者近年來也由於市場蓬勃、競爭激烈及本身需求下,紛紛投入廣告宣傳行列。所以不論哪一種直銷都需要用廣告來傳遞商品訊息、塑造企業形象,相形下廣告對我們直銷來講,應該是可以協助推廣的一種工具。

另一方面,台灣直銷市場不斷擴大,很多傑出人員投入直銷行業,或磚職、或兼職,已經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消費族群,我想廣告也可以協助企業來爭取這一群顧客群,總之直銷與廣告關係在可預見的將來是密切的。
「廣告與直銷」在未來的遠景可概分下列三點:
一、廣告對直銷業之迫切性與日俱增:過去直銷很少用廣告,今天情況已經有些變化,有越來越多的直銷公司願意透過廣告來塑造企業形象、提昇知名度及爭取優秀人才加入直銷。
二、廣告媒體推陳出新,直銷業選擇趨於多元化:廣告媒體日益多元化,除大眾媒體外,分眾、小眾媒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各種媒體各具特色,直銷業可多接觸不同媒體,了解並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廣告媒體。
三、直銷從業人員是廣告業主促銷新族群:由於直銷工作之特殊性,所衍生的族群,對某些商品與服務有獨特的需求,間接形成一個龐大的消費族群,足賴廣告主的開發。

新公司、新產品、新人員─投入廣告新指標─林訓民
在談到「廣告與直銷」之前,我們必須從行銷的觀點來分析,包括直銷和一般直銷的直銷產業,相對於其他非直銷通路而言,是透過直銷人員與消費者做直接溝通或銷售的行為。這其中的「人員」即可界定為中間的媒介或媒體,其他非直銷通路則是透過店面或其他方式,可見直銷以行銷的主動和積極度來看都是最強烈的。
既然直銷可以透過直接溝通來說服顧客,就已經達到它的行銷功能,又何須運用廣告來補充或與消費者溝通呢!基於此,直銷業運用廣告的機會就相對比較少。
而非直銷業,只是透過店舖、信函來做為行銷媒介,在主動性和積極度上就差多了,有必要依賴廣告來做為與消費者溝通和說服的媒介,於是其對廣告的依賴性就彰顯出來了。
但是,也不能斷章取義的說直銷不需廣告的輔助,正確的說應該是需要的機率「比較少」。
從整體經濟上來分析,生產者將生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所產生的中間差價,可以概分為行銷成本和行銷利潤兩種。不論採取何種行銷通路,其定價加成一般是成本的二‧五倍甚至到五倍或十倍,依產品別而有所不同,如出版品加成較少,而化妝品定價加成之倍數則較高。直銷業是將其行銷成本用在直銷人員(媒介)身上,而其他非直銷業則包含租金、人員、管理開銷、廣告費用……等,這也就是為什麼直銷業沒有也不必花費廣告費用的原因了。另一個說法即是,直銷所採用人員銷售通路已經是一個最直接、立即的溝通,所以,再運用其他方式加以補充加強,基本上是行銷成本上的一種浪費。
即使如此,直銷業還是會有運用廣告來加強公司及產品印象的時候,最常見的有四種狀況:
一、新公司:一家新成立的直銷公司,它會採用廣告方式來告知,讓消費者或參加者知道這家新成立的直銷公司。這種做法可以創造公司較高的知名度。
二、新產品:一家很有知名度的直銷公司,每當有新產品推出時,都會透過廣告來凸顯新產品在公司的形象和地位。如雅芳、安麗等大型直銷公司,產品種類繁多,而且不斷推陳出新,新產品往往會運用電視或DM廣告來提升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同感及接受度。
三、為吸收更多直銷從業人員:雖然這種廣告效益不是那麼直接,但是卻是用來加強吸收直銷人員的利器,因此直銷公司會為這個目的而有廣告之出現。
四、塑造公司企業形象:不論新、舊直銷公司都比較樂於將廣告預算投入企業形象之塑造的廣告,藉以提升或扭轉公司以往比較負面的形象,改成建立較正面、健康的形象,以博取消費者或直銷商之認同。
基本上,直銷公司還是會運用廣告策略,來加強直銷網路及商品的推薦,不過他是以企畫案(PROJECT)或個案方式(CASE BY CASE)來執行,有別於其他非直銷公司以年度預算編列方式來執行廣告策略。
雖然,直銷公司選擇廣告通路較少,但是卻是一種無法阻擋的趨勢,由於業者蓬勃發展及競爭對手的增強,無形中為了鞏固及開拓直銷網,運用包括廣告在內的其他行銷宣傳力量,已是大勢所趨,如形象廣告、活動行銷、公益活動……等方式。以雙鶴公司為例,該公司就相當熱衷於公益行銷活動,如捐獻、贊助球賽及一些公益活動,以增強直銷公司在社會上的形象與地位。
就這一點的發展,美國直銷業有很多做法皆可供國內借鏡和效法。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美國一些較大型直銷公司,相繼在其全國年會上,競邀達官顯要、知明意見領袖、卸任總統政要來共襄盛舉,希望藉和知名人士之接觸和參與來提升本身形象及階層。這是一種相當龐大的廣告行銷活動,而此趨勢相信在國內也即將會形成一種趨勢。
前面提到的都是直銷與廣告的正面意義,相對其負面影響也是同時存在的。例如台英社十幾年前亦針對其出版的直銷套書,投入不少廣告宣傳費用,無奈卻得到第一線業務員之反彈,他們認為拿錢去做廣告,倒不如多發點獎金或佣金來得實際些。因為有這些顧忌,後來就傾向不做廣告了。
除此之外,直銷公司策畫廣告策略也會衍生許多管理上的問題,如公司不可直接創造訂單,否則會讓業務員誤以為公司和其搶生意、競爭;若以廣告協助業務員蒐集名單,則又會面臨名單分配不均的糾紛,徒增管理上的麻煩,可真謂吃力不討好。所以儘管直銷業可以做廣告,但是要事先排除一些可能造成的成本增加問題和麻煩,否則花錢卻得不到直銷商的諒解,豈不很冤嗎?
自從去年公平交易法實施以來,直銷商有以廣告手法來澄清和界定本身之定位,及將以往帶給民眾不良之企業形象加以重新塑造,這是直銷公司製作形象廣告的一個主因。此外,即使每家公司有成千上萬的直銷人員,但也無法照顧到大部分消費者,所以透過大眾傳播媒體來廣告,將公司形象深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是有其必然性。

直銷人員自成龐大消費族群─李久慈
首先,從專業媒體角度來看,直銷世紀雜誌今年初的創刊,是跟我們整個直銷市場發展的供需有密切的關係。
去年七月以來,各個傳播媒體對直銷行業的報導頻率很高,非常多的傳播媒體,包括雜誌、報紙、電視新聞,已經超乎平常心的方式來處理直銷新聞;甚至有專輯式的報導直銷這個行業,在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而直銷世紀的創刊,對這個新行業的發展亦予以評估,認為在未來的市場上會有新的變化,除了量的增加,還包括質的提高。
這些舊的直銷公司和新進入的,為直銷業帶進新的方法和觀念,來經營直銷行業,正如周總經理所言,新的行銷觀念、廣告做法,甚至PR的方式會被引用到直銷這個新行業,原因是市場蓬勃發展、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致使經營方式也更多元化,在這樣的前提下,直銷與廣告在未來的發展會更形密切與牢不可分。
從一個直銷從業人員的需求來看,他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直銷公司廣告訴求對象還是直銷商、準直銷商。廣義來說,直銷公司的特徵就是,直銷商的體系,也就是該公司主要的消費群。而每個直銷商又和準直銷商形成公司的顧客網。公司為讓這些顧客網對公司增強向心力及產品信任度,是會藉助廣告的。如安麗公司,對其公司形象及產品,也會用廣告的方式在媒體上不斷訴求。
誠如雙鶴公司張總經理對投入的廣告效益有一針見血的說法。他說:「其實我們直銷公司所花下的廣告預算,很容易從直銷商的成長及其消費情形中評估出來。」由此言更加證實直銷商是直銷公司廣告最大訴求對象了。
另外,就從事直銷的這些人,由於特殊工作型態、價值觀和生活型態,是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廣告市場。因為這麼一個超過百萬人的消費族群,他們是有其特定的需求商品如行動電話、呼叫器、汽車、傳真機、信用卡、萬用記事本……等。所以「直銷與廣告」的兩個觀點應該擴大為:一、直銷公司對廣告的需求,二、直銷人員特定需求也是廣告公司訴求之重點。

投入廣告預算只為形象與知名度─周由賢
如果說直銷商也須做廣告的話,在十年前大家會覺得是一個笑話。
記得十年前剛進入直銷業時,直銷對產品訴求、推廣都是靠「人」,主要是用人員來直接拜訪銷售,直接把商品訊息傳達給消費者。而以往傳統商品之銷售是將商品經由代理商,然後批給大盤、中盤。廠商必須配合廣告來傳達商品訊息;消費者在接受廣告訊息之後,再到大盤或中盤處購買。由於直銷通路有別於傳統通路,若依循舊有通路便會發生消費者到哪去購買直銷商品的困擾,因為直銷商品沒有像傳統通路商品有固定的銷售地點。所以十年前,是沒有直銷公司會花錢刊登廣告的,包括最早的雅芳和安麗亦然。
近年來,直銷市場急遽變化,更加多元化,造成消費者或準直銷商,甚至直銷商在加入公司時,心中不免有強烈的疑惑,那就是我常聽到直銷商反應的說法:「我們的產品一定見不得人,所以才不敢做廣告。」當時我們會解釋說,公司將廣告的費用,用來作為直銷人員的獎金和佣金,所以沒有也不必要支付廣告費,但是隨著行銷觀念的轉變,對刊登廣告這方面要求的壓力卻越來越大。
當然,直銷商因對所屬公司的不瞭解,希望公司透過廣告來建立公司知名度之呼聲也有之。另外有直銷商在推薦商品給消費者時,發現消費者對有廣告的商品較具信任度,尤其以化妝品、皮膚保養品為最。
所以這些問題,經十年來的慢慢累積,已成為日後直銷業投入廣告的第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個主要因素,十年前直銷公司屈指可數,現在則如雨後春筍般落繹不絕的成立,光直銷在公平會登記的就有兩百多家,所以每個直銷公司都希望其知名度和競爭優勢能凌駕他人之上。
因此,早在六、七年前,直銷公司便在強大需求下,開始醞釀投入廣告的行銷策略。
綜觀直銷公司投入廣告的目的,不外乎是,一、塑造企業形象:因為在報章雜誌、電視等大眾媒體上廣告,直接間接的協助直銷公司形象之提升。二、提高知名度:在目前直銷市場的戰國時代,知名度之高低與否,就顯得迫切需要了。
廣告是要做,但是其訴求方式卻相當的多元化,例如我們公司直銷人員本身就是一種最直接的廣告;還有公司特有的藍色紙袋子,也是其最大的活廣告,透過消費者及直銷商廣為傳遞,久而久之企業形象與知名度於焉建立。
所以,由於現在廣告媒介的多元化,不再侷限在報章雜誌、車廂(體)廣告而已,有很多小眾媒體也能發揮比較大的廣告效益,是足可提供直銷業者加以考慮的對象。
我們認知到直銷公司對廣告之迫切性,當然更有興趣的是直銷公司投入廣告之效益,除了「形象」與「知名度」外,質的效益又會如何呢?
其實直銷公司投入廣告最終目的是─增加其直銷組織網。而其積極透過廣告網羅的組織菁英不外乎以下三種:
一、直銷商:直銷公司所投入的廣告預算,可說是為直銷商設想的;而直銷商會把公司所作的廣告內容整理成冊,做為推薦輔助資料,一再地向消費者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傳播,無形中效益就擴大了。而目前直銷公司之廣告,以雜誌為刊登管道佔最多,超過電視和報紙,這也是為配合直銷商方便運用始然。
二、準直銷商:例如雅芳公司需要徵求雅芳小姐時,這些人選都是從廣告中,甚至人事廣告中去了解雅芳,選擇雅芳,所以這個廣告便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三、顧客(消費者):直銷商推薦商品時,如果能夠配合廣告宣傳,便能滿足先前提到「顧客對廣告商品的信任度較高」的需求,進而協助直銷商達到商品銷售的目的。
當然廣告界也必須認清直銷商的特性,和一般傳統通路商品之差異。基本上直銷商品比較不太容易成為廣告訴求對象,原因是直銷公司本身也製作了很多精美媒介,如月刊、產品型錄、說明書、錄影帶、錄音帶……等。如安麗公司的月刊,規模已不亞於市面上的一般雜誌,且發行量已高達二十五萬到三十萬份,儼然是一份強勢的廣告媒介,扮演著商品宣傳、告知的功能。
然而這些直銷公司所提供的廣告媒體,基本上是屬於比較主觀的型態。因此,很多直銷公司就會運用客觀的媒體去做一些「報導性的廣告」,諸如工商服務報導、廣告性新聞等。例如一九八二年元月號的讀者文摘一篇報導孿生兄弟的故事,其中便報導安麗公司對這兩兄弟的影響,間接介紹了安麗企業在台灣的情形。這便是透過媒體客觀的報導所產生的廣告效益。
也因此,有些直銷公司常會捨棄較刻板的廣告形式,改為運用這種較客觀的編輯式報導,看起來是一篇報導,卻隱含著客觀的廣告效益。

廣告三步驟直銷巧配合─呂秀味
廣告與直銷結合是必然趨勢,廣告對直銷公司來說是扮演打前鋒的角色,這樣直銷從業人員在進行推薦工作時會比較順利。
我認為廣告與直銷可以細分為三個步驟來完成,一、首先即是一般公司的形象廣告,協助直銷人員開拓公司知名度;二、透過DM方式來蒐集公司所要的名單,提供給直銷人員。這樣直銷人員比較能夠確認那些顧客才是他們潛在的客戶;三、即是運用直銷人員之拜訪和溝通達成銷售之目的。
再來就是產品的屬性,適合做直銷的商品,不是及時遂行就能產生購買慾望的。廣告此時在直銷業扮演的角色是前面的一個開發期角色。
而IMAGE在直銷公司上是一個導入期,未來可以在此方面加強,以良好的企業形象廣告,去除以往老鼠會的印象。

編輯式報導收潛移默化之效─吳瑞玲
去年,直銷業給我的印象是銅臭味滿重的,不管任何場合所感受到的都是和錢有關,幾乎所有銷售和溝通都離不開「利益」,也因此一般社會大眾對其形象感覺並不是很好。所以,直銷公司若要扭轉這種誤導形象,唯有透過廣告;因為廣告是一種大眾媒體,有其絕對的廣宣性,不像直銷公司的媒體會被認為是自圓其說。所以直銷公司做廣告,主要是為了提高其企業形象。
另外直銷公司的產品,可透過編輯式報導,直接切入消費者的需求,收潛移默化之效。
如此兩相配合,可加深大眾的理解度,主動吸收更多人加入直銷行列,可見廣告對直銷業是有其需要性。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直銷旅程四部曲

隨時隨地做防曬-向紫外線說NO!

傳統企業勇闖直銷路

全才時代的來臨,專業準備升級,生命期盼轉型

一夫如何當關?

重賞直銷商策動高成長

直銷事業的轉型管理

直銷商訓練誰來負責?

「貼」的保健新品 康立以量取勝

走出直銷開店迷思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