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世界直銷

剖析全球直銷脈絡


分類 / 世界直銷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22期

    剖析全球直銷脈絡


朗讀:

直銷產生於四十年代末期的美國,那時,正是美國商業競爭由於二次大戰影響而呈激烈之勢,商業的巨獎銷售做為一種促銷手段十分盛行。按理說生產企業之間的漁蚌相爭,作為漁翁的消費者應該得利。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商業企業借自己的渠道優勢一方面盡量壓低工業企業產品價格,一方面卻又未把利益讓給消費者,中間商在大享其利,因此,使一些工業企業不得不在營銷渠道組織上加以改進,以圖直接進入消費市場,直銷便是企業與商業之間抗爭的結果。
實際上,直銷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銷售方式,而是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各個方面的營銷渠道組織形式。從這一點,它是市場經濟中自由貿易、自由交換的一種結果。
直銷是一種獨特的資源轉換方式。實行直銷的制度,其產品不做廣告而靠直銷商口碑傳遞信息來銷售。人們對這一點往往不理解,其實,作為一個直銷商,他一身多任執行著多重職能,他消費產品時,是消費者;他向別人介紹產品時,他是廣告商,他作成推銷交易時,他又是零售商,這多重角色的關鍵,或者說精髓在於直銷制度,把過去人們忽略的一種信息資源─人們之間的口頭信息傳遞轉化為有價值的財富。從這一點講,它是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的一種必然現象和合理現象。

凝聚人力發展經濟
直銷的發展是社會組織網路化的重要形式,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未來的沖擊》中多次講到,工業社會的等級結構、人與組織的固定關係將逐步被網絡化的,彈性化的形式所取代。直銷正是這一預言的根本形式,直銷充分利用了社會組織技術,將過去固定的經濟組織形式與鬆散的社會自願團體形式合二為一,形成獨特的企業形態,直銷商既與公司相對獨立,又與公司密不可分,既可充分調動直銷商的積極性,又給予直銷商最大的自由,可說世市場經濟與人性的一種結合。
直銷本身也是個企業文化發展的一種形式,是由過去的產品營銷到觀念營銷的一個過渡。直銷企業的生命力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靠這種凝聚力才會使產品不斷地傳遞下去,網絡不斷擴大,而凝聚力僅從經濟利益上形成是不夠的。它要靠文化口味的不斷提高。不少好的直銷公司,無論從產品還是從制度,無論從宣傳上,還是日常運作,都充滿文化色彩,如網絡發展靠培訓、產品銷售重理念、個人介紹靠自我形象等等,這些都使理論上的企業文化有了現實的形象。許多直銷商之所以加入直銷也正是這種文化色彩的吸引所致。

直銷演變史
直銷的發展是部曲折的歷史,由於它的獨特性以及與傳統企業形態的差異,它經歷了一個自發混亂→被人懷疑→初步認同→規範發展的過程。它是William Casselberry二人為Nutrilite公司銷售健康食品時所設計的一種行銷方法。由於這種銷售方式本輕利厚,工作時間有相當大的彈性,又能充分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當時美國許多公司紛紛效仿,從事行銷的人口也迅速增長。
到了六十年代,美國一些商人開始利用多層直銷斂財,從事一些不正當競爭活動,使直銷變質。這種變質的直銷公司的主要做法是:規定參加者要先買一個相當大數額的商品,當參加者拉新人加入時,除了可以把上述購買的商品賣給新手,賺取差價外,還可以向新手收取介紹費。簡言之,此種直銷方式是靠獵人頭,而非推銷商品來賺錢。在美國,這種變質的直銷被稱為金字塔式銷售。這種變質直銷方式傳到亞洲和歐洲後,在日本和台灣被稱為「老鼠會」,在香港和東南亞稱為「獵人頭」,在美國仍稱為「金字塔式銷售」,在歐洲其他國家稱為「滾雪球系統」。由於這種金字塔式銷售的目的就是要騙取錢材,並不考慮長遠之計,70年代這些公司出現問題,受害者紛紛向美國司法機構檢舉,控告這些公司。一些公司受到美國聯邦貿易委會(簡稱FTC)並停止營業。美國直銷業一度陷入蕭條。

美國直銷走上坦途
1975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控告安麗公司採取的多層直銷也屬違法行為,此官司一直打到1979年,最後,安麗公司勝訴。安麗公司的勝訴意義有二:一為正當的多層直銷及業者確立了一個合法的生存空間;二是將不正當或非法的變質多層直銷行為歸類為金字塔式銷售,以有別於正當合法的直銷。
至此,直銷在美國及全世界有了大規模的發展,如雅芳公司1992黏以全球營業額達40億美元,安麗公司同期全球營業額275億美元。1992年美國直銷業年度總營業額120億美元,從業人口500萬人,其中八成以上兼職人員。美國有關直銷業的立法早在20年前即已施行。但各州的立法時間、次序、甚至寬嚴程度、法規內容均各不相同,有關「直銷商存貨買回」(保護直銷商利益的規定)的法規,已有5個州立法施行。

日本直銷大規模發展
日本是60年代開始發展多層直銷的。當時由於沒有法律的界定,因而發展的是變質的多層直銷,即「老鼠會」。1965年日本的內村健一在熊本市成立「天下一家會」。該地以「投資2080元,吸收4名子會員,即可獲得102.4萬元」為號召。至1970年底該會會員已達43萬人,並有多有分會。在全盛時期,該會的會員高達180萬人,所吸收的資金達日幣300億元。1972年開始,會員向政府控告該會,到1979年,日本正式立法對老數會的行為加以規範,同年,「天下一家會」宣布解散。由此可見,日本早期為「老鼠會」是藏身於民間經濟互助會之中,而非以商品的推銷為主。70年代末,美國安麗公司勝訴後,正當的多層直銷傳入日本,並有大規模的發展。
據日本直銷協會估計,1986年至1990年的5年時間內,日本全國直銷營業額為:1986年,2.27兆日元;1987年,2.40兆日元;1988年,2.56兆日元;1989年,2.71兆日元;1990年,2.87兆日元。1992年,全日本直銷營業額合美元200億,全日本直銷從業人員150萬人。
日本直銷協會成立於1980年,是個半官方機構,協會的資金及主要理事和事務人員,三分之二係由通產省贊助及派任。1992年該會擁有206家會員公司。

泛亞直銷令人刮目相看
亞洲地區是1990年以來,全球直銷業發展最快速,也是成長率最高的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如台灣、馬來西亞、香港、韓國等。其中,台灣的直銷發展最為迅速也最為規範。
台灣於1992年2月4日公布了「公平交易法」,該法明確規定了多層直銷的合法性,也確認了什麼樣的直銷是不正當的,根據該法的規定,台灣政府於1992年2月28日公布了「直銷辦法」。該辦法規定,從事多層直銷的企業需向政府主管機關報備有關事項,並將有關事項及直銷企業不得為之行為如實告知直銷商。到目前為止,台灣有直銷企業378家,從業人員150萬人,年營業額達400億新台幣,在世界排列第八位。專門從事直銷業交流與管理的「中華民國直銷協會」也已於1991年成立,1992年又成立了「直銷市場發展學會」。專門從事直銷研究與宣傳的《直銷世紀》雜誌於1993年元月創刊。由台灣10家直銷企業組成的「台直銷業訪問團」受海協會邀請於1994年3月28日到4月1日來京進行了訪問,意欲在大陸投資,推廣直銷事業。
馬來西亞直銷業發展也較為迅速。政府於1993年實施「直銷業法案」,該法案規定了參加人存貨買回及購買者後悔(猶豫)的期限以及直銷業的登記制度等內容。1992年全國約有100家直銷公司,年營業額約為10億馬幣,直銷人員約30萬人,馬來西亞直銷協會於1979年成立。

直銷已蔚成世界風潮
直銷作為一種世界性的現象,除在美洲和亞洲發展外,在歐洲也有相當的規模,歐洲發展直銷最早的國家首推德國,於60年代就開始發展,德國直銷協會於1967年成立,至今已滿26年,該會在26年前創會時有7家公司會員,總營業額為3.25億馬克,到1991年,德國直銷協會增加為19家公司會員,總營業額為35億馬克。
「歐洲直銷聯盟」已擁有16個國家會員。據了解,由於歐洲共同市場自93年起開始實行單一市場制,「歐洲直銷聯盟」正在謀求設立「歐洲直銷商德約法」以統一規範所有會員國家的直銷行為。
「世界直銷聯盟」(WFDSA)目前已有37個會員國,所屬各國會員公司每年(1992年)約有500億美元的營業額,全世界約計有1500萬人從事直銷工作。第八屆世界直銷大會於1993年9月27日至29日在德國柏林召開,有來自全世界40個國家的1000多人與會。
縱觀世界直銷業的發展,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直銷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全世界範圍內發展,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規範到規範,這逼潮流是勢不可擋的。第二,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直銷的存在,並通過立法確認直銷的正當與否,正當的直銷受到法律的保護。第三,作為一種行業自律性組織,直銷(直銷)協會在直銷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2008年日本直銷巿場新公司巡禮

更年期實習生

馬來西亞「直銷業的雙軌、脫軌、正軌」座談會紀實

公開馬來西亞直銷商需求調查

八馬公司「崛起台灣,馳騁全球」的經營致勝秘訣

馬來西亞:直銷業是流通業新契機

韓國直銷世界第三大透視

跨越1997,看香港與全球直銷市場之互動

如新:建構全球微型企業創業平台——「NU TOWN新享購」

逆勢成長的直銷業---日本直銷產業潛力透析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