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不調價有關係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41期
調不調價有關係
朗讀:
直銷商品調價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在深受同行矚目與直銷商的注意下,直銷公司多抱持審慎小心的態度,以期面面俱到、消弭爭議。
以公函向公平會報備
公平交易委員會第三處第四科科長蔡行道表示,目前現行法律並無限制直銷公司調價的法令,然而直銷公司必須就變動的部分將資料匯集,以公函方式向公平會報備,並經由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核定,若有違反參加人權益的狀況發生,則採罰鍰5萬至50萬的處罰。
直銷公司在此種情況下,該以何種因素為商品調整時的考量重點?是否會受到同業或直銷商的影響呢?
美商公司總經理朱昌田表示,就整體而言國內物價指數及匯率的起伏高低是考量的大原則,原料方面會因採擷於大自然,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在物料價格波動時,反應較為敏感。此外,公司的經營策略也是影響商品價格調整的主因之一。
本土健康食品公司總經理張世輝,在分析商品調價考量因素時認為,商品的製造成本與原料成本是重要因素,此外產品在市場的需求性和市場競爭力也是不可忽視的。而消費者在商品調價時,對於相關產品的接受度,亦是產品在調價時的一大考驗。
美商公司行銷公關部資深經理王聖堅提及商品調價有多種因素,如:匯率的調整、進口關稅的變動,商品成分、處方更換造成原料內容改變、產品容量和外型包裝的更改、製造過程的改變等均列入考量。
美商公司公眾事務部經理康騰輝認為調價的主因在於反應成本,而進口成本、原料成本是主要的考慮重點,另外,也必須考慮消費者的購買力,但無論如何仍以合理為最終原則。
調幅高低要恰到好處
由於直銷公司與傳統公司在通路管道與行銷方式上大異其趣,因而在調價時傳統公司的價格多半只做為一項參考資料,倒是直銷公司較會互相比較彼此的價格,所以在價格變動時亦會注意相關競爭品牌的動作,至於直銷商的態度,部分直銷公司會用現場調查的方式,了解直銷商的心態。
價格調整的幅度除了反應實際物價指數、產品成本及直銷商的接受度之外,站在經營公司的角度來看,為使公司長期利益極大化,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適當的獲利是有必要的,但絕非只是一味調漲價格,就能達到獲利的目的,因為消費者有選擇的權力。而調降價格時,也要考慮到公司是否有能力吸收降價後的差額。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讓公司方面與消費者皆大歡喜。
最佳的商品調價時機,王聖堅認為在無法預知政府法規變動的時間及加入GATT的確切時間,因此很難明確界定出最佳時間,但若在製造過程能掌控的情形下,則會考慮季節性因素,亦即商品的淡、旺季,此外產品的特性、是否為民生必需品及市場競爭品牌的調價時間都會對調價時間有影響。
張世輝指出商品的季節性是左右調價時間的關鍵,此外,公司依據行銷政策,以舉辦活動,或慶祝會等特別節日調價也是有的。
朱昌田則認為調價時間原則上會選擇公司新年度開始的月份,月方面較具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利於年度業績的計算,但這並不表示每年一定會有調價的動作。因實際運作仍會以當年度整體環境變動狀況決定調價時間,如:配合公司周年慶活動對價格做一變動即是一例。
商品調價,最直接受影響的非直銷商莫屬,在目前的直銷人口中,可分為經營者與消費者兩種類型,而在消費者高占6到7成的比例下,朱昌田認為對於商品調價後的反應,會出現兩極化的情形,以調漲為例:經營者站在獲得利潤獎金增加的情形下,對於調漲價格較不以為意,但消費者則或多或少會有抱怨的情形出現。
教育、溝通消弭爭議
直銷公司在做商品調價時,一方面要兼顧公司內部的作業流程是否能應變實際狀況,另一方面更要考慮到直銷商的反應。
張世輝認為,事前對直銷商的教育及布達工作,與日後產品的銷售有極大關聯,讓直銷商有調適的時間,才能降低直銷商的反彈,公佈時間最少得在調價前的2個月。
王聖堅表示利用經溝通管道,將調價訊息告知直銷商是很好的作法,其中以藍鑽直銷商藉由藍鑽通訊最先得知消息,其他像是每月快訊、雙月刊及電話語音系統,都會對直銷商做一番報告,至於宣布時間則會因時制宜,充分反應現況。
在調價後1到3個月內,公司業績受到影響是因素之一,這與消費者的心態有關,但業績的高低起伏亦與直銷人口加入或離開的變動、調價商品占總商品的比例多寡及商品調價的合理性有關連。
綜觀直銷公司面臨調價諸多考量因素,及對直銷商的教育、溝通等問題,雖然現行法規中並無強制的執行方式,但直銷公司在自律的前提下,朝合理化方向調整商品價格才是經營之道。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