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塑化劑毒食品風波對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的衝擊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江晃榮
期數 / 第223期

    塑化劑毒食品風波對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的衝擊


朗讀:

台灣爆發塑化劑毒食品安全事件後,很多人都分不清起雲劑與塑化劑的差異,此一事件已對台灣保健食品及生技產業衝擊很大,今後應該如何走下去是大家關心的課題。

起雲劑與乳化劑
起雲劑(Cloudy Agent)是食品加工上常用的香精(Essences),主要用途是讓原本透明的飲料產品產生如霧的性狀,是國內飲料廠商經常使用在運動飲料與清涼飲料及果汁上,目的在增加製品之粘稠度,以達到人工仿天然的目的。是法定允許的添加物,對人體無害。
目前所用起雲劑可使產品各成分混合均勻不會結塊,也能提高商品質感,也就是俗稱的賣相好。起雲劑各家配方不一,主要含有阿拉伯膠、棕櫚油、乳化劑等,價位每公斤在台幣三百至一千元間。
最近發生問題的塑化劑也具有乳化功能,乳化劑通常為含有親水基及疏水基的酯類。一般而言,親水的一端(hydrophilic)是由氫氧基或碳酸基所組成,疏水的一端(lipophilic)則由硬脂酸、棕櫚酸等脂肪酸組合而成。姑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或
1.��2-propanediol、diohydroxyl polyol 都可以食用,用以產製食用級乳化劑。
飲料中可使用的乳化劑一般與乳化穩定劑、分散劑並用,更可提高乳化穩定性。常用的乳化劑有天然乳化劑卵磷脂、單寧;合成乳化劑則有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分散助劑如糊精,具分散作用的有阿拉伯膠、黃蓍膠類、增黏作用的有果膠類果膠纖維素,保護膠質作用的有蛋白類如明膠、海藻酸等。
若是起雲劑中高價的棕櫚油或一般乳化劑以低廉塑化劑取代,價格就可低至每公斤二百元以下,便宜效果又好,才會大量用在食品及藥品上,終於引爆了台灣史上最嚴重食品安全事件。

塑化劑有毒,不能用在食品與藥品
常用塑膠PVC(聚氯乙烯的簡稱,Polyvinylchloride)是唯一含氯塑膠。由於含氯的緣故,使其可藉由塑化劑的添加而改變柔軟度。不添加任何塑化劑的 PVC,像水管那麼硬,但添加了塑化劑的PVC,可像保鮮膜那麼軟。
PVC塑化劑的種類很多,但其中最多的一類,是稱為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的化學物質(附圖),而這群化學物質中,「鄰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 」(DEHP)就是目前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主元凶。DEHP分子雖然看起來很大,但相對於長鏈的PVC聚合物而言,只是個小分子,有較高的移動能力,因此很容易由PVC製品中滲出,尤其是塑化劑含量高或者接觸到脂質時。此外,其滲出速度也隨著流體的儲存溫度與流體的接觸時間,及流體擾動狀況等有關。

塑化劑屬環境荷爾蒙,若長期暴露過量,不但會干擾內分泌,取代體內原有荷爾蒙作用,可能使男童容易出現女性化行為傾向,女童亦會出現性早熟症狀,因此許多國家便將塑化劑分類管制,但DEHP在台灣是不受管制的,因此才會非法濫用。

保健食品及藥品也含塑化劑
保健食品如鈣片、錠劑等在製造時,在其成分還處於液態時,為讓所有添加物均勻結合,會用起雲劑,如此當原料液凝結成固態、製成一顆顆成品時,由於均勻,賣相與口感就會更好,此次事件是起雲劑中含有塑化劑,有些藥品發現有塑化劑也是同一原理。

台灣不肖業者在飲料食品中違法添加塑化劑,在國內外均引起恐慌,可謂中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翻版,中國、香港、英國、美國、菲律賓、加拿大等地紛紛將疑似或已證實含塑化劑的台灣飲料食品及保健品下架銷毀。

塑化劑已被證實重則可能致癌,輕則會損生殖力,這場食品風暴愈演愈烈,重創台灣食品安全聲譽,各大知名飲料廠牌紛紛中箭,連GMP藥廠也出問題。提供原料廠商居然說已經使用20多年,顯然在食品安全的產製和檢查過程中仍存在盲點,需要更全盤檢討及強化食品安全防衛體系,以杜絕類似事件再發生,但此一事件已對台灣產業影響很大,短期內恐怕很難恢復。
政府民間都應自覺,共同療傷以恢復生機
在這次塑化劑事件中,許多廠商紛紛喊冤,表示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用了簡稱DEHP、DINP的工業用塑化劑,但客觀來說,夜市攤販這類沒檢驗能力者與購買民眾都是受害者,但對於GMP食品與藥廠以及股票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說是不知情的受害者則難以令人信服,政府需拿出魄力,嚴懲這些投機大廠商,民眾也不要再購買這些公司的產品,更不能相信產品換了配方而繼續購買,生產公司的心態不改變的話,下次可能是產品中發現劇毒農藥呢!健康食品吃了不但對健康沒幫助反而危害身體,消費者當然沒信心。
台灣美食是聞名全球的,因此廠商在製作食品時,常為了賣相和口味而忽略安全與衛生原則,例如西點麵包濃厚香氣及軟酥的口感,但同樣是麵粉做的饅頭卻不具這些特色,原因在於加工技術,使本來不Q的食品變成很Q,雪白色香菇及金黃色乾燥金針等卻是近代科技帶來的結果。

今後政府對食品、保健品的生產需建立一套制度,並嚴格執行,所有含起雲劑的食品都必須檢附安全證明才能上架銷售。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漸由過去的營養,提升至新鮮、安全和安心,所以食物應建立履歷、要有出生證明,農產品的供應鏈,不管是產地、生產過程、加工、輸送,都要嚴格檢視。

產品要附生產履歷,過去政府也曾努力提倡過,但後來則先改以「CAS」標章,但「CAS」的認證,在塑化劑事件前,CAS豬肉也發現有瘦肉精及抗生素,包括此次GMP廠產品都有塑化劑,台灣所認證的所有標章,如保健食品健字號或有機蔬果等標章,公信力幾乎蕩然無存,如果重新恢復聲譽恐需一段時間。
今後也應將食品和藥品分開,分別確定其安全劑量,否則連藥品都有問題,台灣好不容易建立的生醫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就此全盤皆輸並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這一波的塑化劑風暴都是針對國內廠商,實際上,對於國外進口的食品及藥品也應嚴格把關,以國外廠商對塑化劑的劑量數據標準來看,政府應該拿出對策,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止血。

國際間近年發生的食品安全風波,從英美的狂牛症、中國黑心食品、東日本大地震福島核爆輻射、台灣的塑化劑,未來可能將出現飲食和安全的連體效應,危機也會是轉機,台灣人應該要記取此教訓,要生產有履歷保證的產品,政府在產品生產到銷售的過程都要嚴格把關,讓國人吃得安心,也可以恢復商譽重新進軍國際市場。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排毒與人體保健

日本保健食品支出女高於男,行銷策略應可鎖定單身女性

抗老化、提升免疫力,不生病的利器──負氫離子保健產品

減肥市場新潮流──抑制食慾

芝麻素:預防文明病新元素

花錢事小、傷身事大,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安心!

燃脂,你吃對了嗎?

多樣機能性原料受市場矚目

複方原料衍生價值市場活絡

水火相濟,自然安眠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