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共創直銷大未來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1期
兩岸三地共創直銷大未來
朗讀:
根據1996年世界貨幣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到西元2000年時,大中華地區(台、港、大陸)的經濟總產值將達2兆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系。其中由直銷產業所創造的業績將達到250億美元,約佔世界直銷總值的1/2。若進一步分析兩岸三地的直銷產業,則可看出,台灣的直銷業已進入成熟型市場,發展空間較受限制;香港直銷業,則經常被視為進軍大陸的跳板。因此,地廣人稠的中國大陸才是大中華地區直銷發展的重鎮。
兩岸三地各有所長
目前負責籌備「大中華兩岸直銷商業聯誼會」應擔任執行長的洪啟瑞,以其行銷人的背景、實際在大陸投資經營的經驗,對直銷業進軍大陸抱持樂觀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台灣的經濟主力是以OEM(代工)接單為主,雖然一般企業主希望以自創品牌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這在台灣並非易事。因為,要維持自創品牌需要約一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支持。而且對多數的台灣中小企業來說,無論各方面都無法與財力雄厚的跨國財團,及有貸款之便的國營企業相以。因此,大陸市場人口多、空間較大、經濟發展正值起步,便成為台商前往大陸自創品牌的主要誘因。
在投資的選擇,「直銷」是相當具有潛力的產業。洪啟瑞表示,1997年到2000年是大陸通路大改革,即將步入成熟化的關鍵期,個體經營機制將日趨完備。加上國營企業為配合「實現兩個轉變」(經營體制與機制皆以市場經濟為指標),造成許多冗員將裁撤,因此像「直銷」這種資金與技術要求皆不高的產業,很容易成為自行創業者最佳選擇;另外,直銷業「無本」、「可利用上班時間發展事業」、以及「口耳相傳做行銷」的特色,符合中國大陸兼職人的胃
口,所以直銷在中國大陸的前景可說無可限量。
大陸的直銷業在1990年,隨著雅芳公司的腳步進入中國後,至今已有7年的歷史。在這7年間,由於「一切向錢看」的惡力驅使,直銷業不正常的發展亦使得官方的態度隨著直銷業的起落而忽暗忽明。所幸經過多年的努力,大陸官方對直銷從早期的懷疑排斥,進步到實施「直銷管理辦法」,正面承認直銷業的社會地位。不過綜觀大陸直銷公司的經營,普遍受到經驗限制而呈現出單打獨鬥的苦戰現象;加上直銷公司不斷成立,但各類專業講師的投入卻未見激增,因此,大陸直銷業對於直銷專業知識的需求可說到了需才孔急的地步。
台港為師,大陸為用
相較於大陸地廣人多的優勢,直銷事業起步較早的台灣和香港則在經營Know-how的累積方面更具專業份量。對於同文同種的兩岸三地而言,各獻所長、以資源整合的方式互通有無,是建立大中華直銷圈的唯一選擇。在資源整合的內容上,則分為人才及錢財;人才的流通不僅是促成目前兩岸互動較便利的方式,所發揮的效能也更具意義,而資金的整合則是使產業「集團化」和「國際化」的重要基石,須知當大陸經濟日漸成熟時,一定要以集團化的經營方式、國際化的經營目標,才能成為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要角。
在談及資源整合之時,兩岸三地溝通橋樑的建立就顯得十分重要,目前國內實際從事相關活動的單位,有在台發展多年的傳智集團。此專業團隊在資源整合的工作上,一方面提供大陸直銷業專業經營知識,同時也收集第一手的大陸市場現況,以提供亞太地區的直銷人參考。並早在1994年即組成「中國大陸直銷市場發展訪問團」,為兩岸直銷業的交流揭開序幕。
另外,亦有前往大陸發展的台商,如洪啟瑞者,希望以聯誼會型式,整合兩岸的人才及資金,培養雙方異業整合和策略聯盟的默契。
正所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兩岸在經歷長達40餘年的分隔之後,這幾年來也藉助彼此的互動,逐漸打破隔閡。瞻觀未來,兩伴三地直銷業的互相交流以及資源整合,勢必將成為今後建立大中華直銷圈的最高指導原則。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