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生成產品文案、廣告口號或社群貼文,看似省時又高效。但當AI背後的訓練資料牽涉無數著作時,你確定這些內容不會踩到法律紅線嗎?著作權不清、抄襲風險難解,甚至責任歸屬也充滿灰色地帶。便利的另一面,可能就是隱藏的陷阱。
從ChatGPT到DeepSeek的出現,宣告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已不再是少數專家的工具,而是普羅大眾都可輕易應用的技術。對行銷工作而言,這項技術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革命,許多企業已開始利用AI自動撰寫產品描述、廣告標語、電子報與社群貼文。
這些工具不僅能夠模仿特定品牌的語氣,還能依據消費者資料進行個人化的調整,讓企業無需花費高昂的成本即可快速產生行銷素材。直銷業者及直銷商在推展業務時,當然也無法自外於這場技術革命。
雖然生成式AI大幅降低了行銷成本、提升效率,卻也同時引發著作權、個人資料、內容不實等爭議及法律風險。這些隱憂使得如何安全使用生成式AI,成為行銷界迫切關注的議題。
&nb ... ...
請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