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為道路,更不回頭!
分類 / 成功法則
作者 / 陳建宇
期數 / 第26期
善為道路,更不回頭!
朗讀:
今天從新光三越出來,走上往台北車站的天橋,人來人往中,看見一個壯壯的老外坐在厚紙板後面,有中國字曰:「我的錢被扒光,請給我一些錢,暫時──」
我心中正游移要不要掏些零錢給他,耳朵卻聽到閩南話:「伊也錢攏下底勒袋內……」抬頭一望,是一位把義肢、義手卸在一旁的賣口香糖的老人。
匆忙間,我已被推著走過他們所在的位置,來不及反應什麼。
事後,有三個問題在我心中迴響:1.這會不會是另一種行乞的方式?2.他們之間是否有生存競爭的壓力?3.我怎麼沒有掏些零錢買口香糖呢?
百靈和龐蘊
這使我跳躍地想起一則禪宗故事:
百靈和尚一天跟龐蘊居士在路上相遇。
百靈和尚問他:「以前居士在南獄和尚那裡參禪所領會的,曾經和人提起過嗎?」
龐蘊說:「曾提起過。」
百靈說:「跟誰提過?」
龐蘊用手指向自己,說:「龐老頭。」(意味著自己覺知,自己作證!)
百靈和尚說:「微妙的德性來自空性的體會,我真的是自嘆不如居士!」
龐蘊卻反問:「師父參禪得力是誰知道啊?」(就像貓是來抓老鼠的,而劍客是來過招的!)
百靈和尚便戴上斗笠逕自而去。
龐蘊居士說:「師父善為道路,一去更不回頭!」(意思是百靈的表現不僅自知自證,無待於他人,更善為榜樣,開導大眾,絕無疑悔!)
故事及啟示
禪宗的故事一向有多種解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這是必然的,人性的必然。唯有當事人捫心自知其間「直銷」了什麼,而這也是必然的,生命的必然,終歸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我們不妨站在直銷人的立場來看,這兩則故事倒是給了我們以下的六點啟示:
1.直銷的事業必須是「善為道路,更不回頭」的。不僅自己要善為榜樣引導下線,更要以「善」為道路,才可能使得直銷成為「更不回頭」的大眾事業,否則僅僅以「利」為動機,過往迎來的名船和帆不更旛易幟者幾希?
2.直銷人必須自知自覺直銷事業的本質與形式。力促形式與本質合一,我口說我心,如此才能「善」為道路,更不回頭,像老外與老人,是不是心口相屬就很惹人物議?
3.直銷人不要被語言文字障礙了。活在事物的表象裡(像我一樣被摧著走來不及反應)。
4.直銷人要有足夠的覺察力。促成良善的互動關係(像百靈與龐蘊一樣高手過招英雄相惜)。
5.直銷人不宜活在過去的經驗裡。要敢於投向未知,勇放創造(想一想老外的厚紙板和老人的義肢、義手)。
6.各大直銷事業應該像百靈與龐蘊之相遇相知,互相考察,相互激勵。使得善為道路更不回頭的「直銷世紀」早日實現,千萬不要如壯壯的老外和沒有手腳的老人,如此這般。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