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993萬台灣苦悶族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南方甫
期數 / 第160期
開發993萬台灣苦悶族
朗讀:
英國哲學家伯蘭特˙羅素曾說,活得快樂(Happiness)最重要。他說:「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準則,除了那些罕見的和英雄人物之外,都應該是和快樂相容的。」
我好悶
不過,在台灣,紛紛擾擾的政治讓人很不快樂;就算撇開了政治,單純從社會、經濟、家庭等層面來看,台灣人還是很不快樂。
根據台灣安麗公司委託靈智精實整合行銷集團所做的一份「台灣生活樣貌調查」顯示,台灣人在工作上、在家庭上、在人際上、在學習上都陷入了壓力、疏離、冷漠、停滯等困境,高達993萬人每周會有一天感到鬱卒;而117萬人甚至每周有五天以上很鬱卒(如表一)。
「台灣生活樣貌調查」數據顯示,台灣社會正陷入一個嚴重的苦悶期,這種苦悶來至於許多複雜的源頭,包括工作不滿意;家庭不和協;生活壓力大;忙碌卻沒有可以寄望的目標等等。
參與解讀調查結果的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憂心忡忡的指出,台灣民眾的心理困境,不只導致個人活力與競爭力的弱化,整體社會的競爭力也會隨之大量消蝕。
沒機會
生活樣貌調查的數據也顯示,過半數的民眾不滿意工作現狀,想換工作;但是這些人當中卻又有81%的人認為根本沒機會換工作(如表二)。
這一個職場不滿與認命的現象,與此調查中生活滿意度的結果不謀而合:超過五成以上的人對生活不滿,卻有七成七的人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改善生活(如表三)。
於是,從悲觀的角度來看,台灣幾乎有一半的人抱著「挨日子」的態度在過活。挨得過就挨;挨不過的,有人鋌而走險;也有人一了百了。
為什麼台灣民眾活的這麼苦悶,又為什麼台灣民眾活的這麼認命?
羅素在1920年代提出快樂論,顯示當時英國或西方國家也有普遍的「苦悶現象」。羅素指出,很多人認為財富跟健康這兩項普世價值可以直接帶來快樂,但是事實並不必然,因為財富與健康僅僅是一種工具、一個基礎,想要獲得快樂,更重要的是要順從自己內在的呼喚,就像一隻貓,在冬日裡尋找一個擋雨避雪溫暖的窩;在春天來臨時偶爾外出尋歡。
羅素的這個比喻,由於過於直接也過於簡單,似乎讓人更難以掌握活的快樂的真諦;事實上,不論是取暖或尋歡,都是建立在「貓兒」當下的需要與簡單的內在價值。因此,台灣人如果想要擺脫不快樂的困境,與其跟著政治人物追求遙不可及的獨立或統一的價值,不如在自己內心之中建立一套適當的、可追求的簡單價值。
就像一個母親因為對孩子的喜愛與付出而滿足而幸福而快樂一樣,她的內在價值簡簡單單,卻又能帶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簡單的價值創造無限商機
就直銷的角度來看,過半數台灣人想換工作與過半數人對生活不滿意正好也是台灣直銷業不可錯失的契機,直銷事業提供的是低風險的事業,讓對工作不滿意的人能夠在不需要「太冒險」的情況下嘗試新的機會。
而993萬台灣人不快樂所顯示「重建簡單內在價值的需要」,則是直銷事業更深層、更龐大機會。誰能行銷快樂,誰能協助993萬人找到或建立簡單的內在新價值,誰就能引導這一群近千萬人的苦悶族群走出陰霾、擁抱直銷,在其直銷事業中,獲得財富、健康與快樂。
這也是安麗透過三支不談產品不談財富的廣告在一個月內吸引了三倍(相對於2005年同月)新直銷商的原因;安麗公司業務及行銷執行長陳惠雯說:「過去五年,已有很多人從直銷領域重新驗証自己的價值。」在未來,行銷快樂與協助人們找到或建立簡單的內在新價值,也一定會為整體直銷業創造驚人的成長力道。
表一,993人每周有一天不快樂
表二,五成想換工作的人有81.1%認為沒有機會
表三,五成對生活不滿的人,有77.1%沒有信心加以改善
資料來源:
安麗日用品公司
調查方法:
街頭訪問法(Street Intercept Interview)
調查地區:
台北縣市、台中縣市及高雄縣市
調查對象:
20~59歲之男女 男:女 =
1.��1
樣本數及配額:
總共500個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4.5%)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