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才能站穩山頭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姚淑儀
期數 / 第100期
內外兼修才能站穩山頭
朗讀:
內文: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一群人之中,你的一言一行就是有人模仿、有人追隨,別以為那些模仿者失去自我定位,而是他們在無形中視你為追隨目標,希望有一天也能和你一樣,具有領袖氣質與才能。
不妨回過頭去看看,你的身後有沒有追隨者呢?有則表示你已經是一位領導者,你要學習的是如何藉由自己的領導能力,讓追隨者們都能得到自我實現的機會;沒有追隨者的人,並非從此與領導者絕緣,而可經由後天培養、努力,逐漸成為一位具有領袖特質的人物。
模仿並非唯一途徑
許多人以為,要成為一位領導者,必須先鎖定成功人士以作為學習目標,然後進行模仿、copy,不久就能和目標對象一樣,成為優秀的領導者;的確,這也是多數追隨者採用的方式,但事實上,領導者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無法抗拒的個人特質,如果沒有根據自己的知識與才能,在自我優越的條件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下屬及組織成員,你的領導魅力將無法發揮得宜。
也就是說,要成為一位領導者,一位具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你必須先瞭解自己的優缺點,然後發揮優點、改革缺點。但是,成功的領導者,卻不一定代表其人格必然完美,也許其人格缺點大過於優點,但是或由於其領導才能特別突出、特別知人善任等特質使然,造就了成功的領袖典範;所以,改革缺點在領袖特質的培養上,不若發揮優點來得重要,但在追求個人的完美性格上,不斷的要求自我更為精進,卻是在面對如何自我鍛鍊領袖特質的議題時,不可或缺的學習態度。
領導的技術會隨著時代不斷演進而有所改變,而領袖的特質,則亙古不變。拿破崙說:「我有時變成狐狸,有時變成獅子;統治的高明手段,就在於視情況而決定要成為狐狸還是獅子。」但這是過時的領導方式;面對現代的組織結構,現代化的領導方式已非霸道式威權或謀算,而逐漸被誠懇、溫和與堅定的領袖特質領導所取代。
領導特質不一而足
在《推動美國的25雙手》這本書中,曾經特別介紹了美國猶他州科威領導培訓中心(Covey Leadership Center)創辦人史蒂芬‧科威(Stephen Covey)的故事。被時代週刊喻為「人類潛能導師」的科威,曾經提出一套「7種行為」的理論,此乃針對有志成為領袖的人,可奉為行為規臬的7種條件說,這套理論看似簡單,但卻得到世界各地相當多企業的證實,認為科威的觀點,指導他們重新制訂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因為這7種行為是「人人都懂,但非人人都做得到」的理論。若將此繁複的概念簡單濃縮起來,分別是:1. 主動行動
2. 胸有成竹
3. 要事優先
4. 敢於求勝
5. 善於傾聽
6. 協同發力:要能夠集中組織的力量,以創造最大的成功為己任。
7. 加強自身:要懂得從生理、心理、社會情感及精神層面上,不斷培養自己的能力。
美國陸戰隊有一項專門教授「領導藝術」的科目,其所採用的「14項領導者特質與11項領導藝術原則」,不只對軍隊管理有實質的幫助,也提供了組織管理中,領袖人物的特質訓練方針。領導者的14項特質是:1. 正直
2. 知識
3. 勇氣
4. 果斷
5. 可靠性
6. 主動精神
7. 體諒
8. 公正
9. 熱心
10. 舉止態度
11. 耐力
12. 無私無我
13. 忠貞
14. 判斷力
若將此14項領導特質完全的發揮出來,就可落實以下的11項領導藝術原則:1. 要熟習技術與戰術
2. 瞭解自己並尋求自我改進
3. 瞭解你的組織成員並關注他們的福利
4. 確保成員充分瞭解有關的資訊
5. 以身作則
6. 確保成員對工作已有所瞭解、可接受監督並付諸實施
7. 訓練成員成為一個工作團隊
8. 下達健全又即時的決心
9. 培育成員的責任感
10. 依據組織的能力善加運用
11. 尋求並承擔自己行動與組織行動的責任
領袖風格是關鍵
趨勢大師約翰‧奈斯比(John Naisbitt)認為,時至今日,組織中最重要的原則已經改變,從控制一家公司的管理觀念,轉而成為創造人類幸福與迅速反應的領導風格。組織與領導者的關係雖然不言可喻,但是,身處於這個時代的領袖人物,則必須面臨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那就是以往我們所習得的領導方式,多與威權或權威有關,而今時今日,組織型態不斷在改變,被領導者也就是追隨者的成長背景、教育環境、訊息接收能力、思想態度行為等等,都與以往大不相同,如何領導這群新世代的追隨者,則是新領袖人物的新考驗。
萬變不離其宗的仍是領袖的特質;即使100位管理大師可提出101項對於領袖的描述,但評鑑領袖人物優劣的卻是一群追隨者,在眾多領袖特質的描述中,仔細研究,追隨者用以鑑別領導者優劣時,最常使用的原則,都脫離不了幾個層面,而其中尤以信心與學習兩項特質最為重要。
絕大多數的追隨者之所以會成為追隨者而非領導者的原因,是在於信心不足,所以需要領導者提供充足的信心,以成就組織任務,信心的建立來自於許多方面,如專業技術、相互瞭解等都可構築信心的架構,而信心的建立也是組織互信與親密友誼的開始,所以對於領導組織來說特別重要。
即便行銷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領導是無法被教授與學習的,但是,面對學習型組織理論的一再被提出,許多公司企業等組織型態,都逐漸朝建立學習型組織邁進,再加上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學習型或知識型領導者,更是面對環境與組織變革下,必要的領袖特質。即使領導風格無法經由學習以完成,但是懂得經由不斷學習來挑戰自我的領導型人物,能夠建立的將不只是個人風格,更會啟發組織的學習動力,讓領袖個人及組織成員,不斷在閱讀、經驗等練習過程中,培養一種互動模式,而這種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互動介面,就是在於學習二字。
如果「熟能生巧」這句話成立,就沒有什麼經驗是學不來的,領袖風格又怎會例外呢?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