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直銷業是流通業新契機
分類 / 世界直銷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30期
馬來西亞:直銷業是流通業新契機
朗讀:
直銷,在馬來西亞不算是陌生的名詞。然而,正確認識這個新興行業的人並不多。
直銷業有1/4世紀歷史
馬來西亞直銷業已有1/4世紀以上的歷史。從1970年代初的萌芽期,多屬外商前來,有旋風式掃刮一番的,也有正派經營落地生根的。隨後約20年的成長期,難免紛紛攘攘的局面。不良的事件屢有發生,而80年代中期開始有更多本地公司的創立,是重要的轉折點。當然,整體行業內經營者及從業人員素質的良莠不齊,也造成直銷業在消費者印象中仍然是受爭論的行業。
及至1993年6月「直銷法令」的實施,大馬直銷業可說步入了成熟期。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除了基於保護消費者的立法精神,也希望能制止「金字塔」銷售手段的猖厥,並且管理及提倡直銷業的商業道德。據官方資料顯示,目前持有直銷執照的公司約650家。其中包括單層次直銷、郵購以及近半數的直銷(MULTI LEVEL MARKETING)。這時期的本地直銷公司甚至發展到「出口」至其他國家經營的,如印尼、泰國、香港、菲律賓、台灣、中國、美國等地。
雖然如此,相對於近鄰的台灣、日本而言,大馬直銷業的專業、成熟度、產品研發能力等多方面猶有不及。再就全世界平均年營業總額2000億馬幣的市場,大馬直銷業只佔其1%,在亞太區排名在日本、美國、台灣之後。
步入成熟期面對多方挑戰
就本地直銷業發展的整體形勢而言,步入成熟期意味著除了面對官方的管制,也須滿足大財團的需求,更多國際權威公司的進駐、本地業界的蓄勢待發等挑戰。如何塑建正當的經營觀念及導入專業的管理系統,是業者應著手的要務。這其中包括行銷計劃的研修、產品組合的研發以及教育訓練課程,就如後者,更應從一昧的激勵式演練提昇到正規的管理式教育與訓練較能持久,才能迎向競爭規模升級的挑戰。
就從業人員(直銷商)個體而言,直銷業已逐漸擺脫過度吹噓的銷售伎倆、過分膨脹的物質欲、以利為出發點的人際關係時代、強調個人管理,包括知識、形象、財務、時間、紀律等個人成長必備條件。方能加入競賽層次升級的競技場內。
就消費者的層面來看,直銷既是流通業中強勢發展的一支,消費大眾無可避免或多或少、或遲或早都會接觸到。不管是先入為主的堅拒排斥或是不分黑白的「虔誠」投入,兩種極端態度都不明智。接受這個行業的存在,多方面了解直銷業的由來、種類、國內外情況,為現代生活平添一些見識。
產、官、學3方結合
一個行業的成長到成熟,除了上述談到行業內的經營者須正當、從業人員須正確及消費者須正視;官方的適當管理是另一項正面因素。馬來西亞直銷業若須真正走進成熟發展的專業領域,還得需要學術界的力量、整體行業資訊、基本的統計資料、經營管理的理論建設等各方面都須要具專業人員的著手整理研究。
唯有結合產(產業,即行業)官(官方)學(學術界)3方面的力量緊密聯繫,才足以全方位發展大馬的直銷業,值得關注的是,大眾傳播媒體往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直銷業在許多國家發展的初期,因著前述的諸多主、客觀因素,使直銷業出現在媒體上的多是負面的消息,正所謂壞事傳千里,但是,隨著業界的「自愛」運動,媒體的報導也有所轉向,出現正面的報導,甚至有專業權威的國際直銷媒體的出現。
而星洲日報更打破了沉默,率先開關相關的專欄,與《直銷世紀》雜誌聯合製作專題。企圖就各個角度針對消費者、直銷商、業者作行業形象的建立、素質的提昇、知識觀念的教育工作,因此,內容涵蓋行業整體資訊及從業人員的自我管理等範圍。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