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花錢事小、傷身事大,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安心!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張力良
期數 / 第185期

    花錢事小、傷身事大,保健食品怎麼吃才安心!


朗讀:

現代人越來越有健康意識,也越來越知道要吃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保健食品包括維他命、礦物質、草藥及其他顧肝、顧心、補腦、清血管、強筋健骨等等的健康食品,幾乎已經成為每日必需品,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在吃維他命;注重養身本是好事,但是否人人都做了「正確動作」呢?
衛生署日前公布委託遠見雜誌民調中心完成的「廣播賣藥節目聽眾」調查報告,針對1171位40歲以上聽眾進行分析後發現,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人收聽過販賣藥品、食品、化妝品的地下廣播節目或廣告,當中又有一成五的人,曾花錢購買。
這群聽眾以雲嘉南地區(25%)最多,其次為中彰投(24%)、北部(23.6%)與高高屏(20.9%)。高高屏聽眾的購買比率最高(21.8%),其次為雲嘉南(20.1%)。
聽眾平均單次購買金額為4250元,其中花2000元者佔大多數。遠見民調中心據此推估,全台每年購買金額超過6億8000萬元,但若改以平均金額推估,則超過14億4500萬元,但因不少受訪者拒絕吐露金額,實際數據很可能低估。
衛生署調查推估,全台灣有34萬人曾透過廣播電台買藥物、食品、化妝品,金額恐怕超過14億4500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買過還會再買的聽眾比率,竟高於不會再買者。

保養保健 先建立正確觀念
更早之前的新聞是,一位三、四歲的小女孩因厭食、體重減輕求診。醫生檢查結果發現,這個雙眼無神,不斷抓癢、肌肉緊繃無力的小女孩,有輕微血尿現象,腎臟有0.7公分的結石,是鈣片吃太多造成高鈣血症。原來,小女孩的母親擔心她長不高,半年前開始,每天給她吃五、六顆兒童鈣片(每顆300毫克),小女孩一天吞進肚裡的鈣質高達1800毫克,是孩童建議量的三倍之多。
類似狀況其實在我們周遭時有所聞,究竟保健食品該怎麼吃最安心呢?首先,要先建立七大基本概念:
1) 以天然食物為主,保健食品為輔。別以為保健食品是萬能的,什麼病症都可

以不看醫生就解決。

2) 保健食品選擇的優先順位
‧適人-同樣的保健品,不見得適用全家人,最好徵詢專家意見,必要時要依年齡,性別分開使用。
‧適性什麼時候吃也很重要,如成長中的兒童、上班族、學生、準媽媽、手術後、哺乳期、更年期、等吃的產品均不同哦!
‧適物針對需求購買,不用花大錢買不必要的產品。
3) 保健食品只能輔助性調整身體機能,有病要去看醫生,再選擇性服用保健食品。
4) 避免與藥物加乘副作用的發生。若正在服用西藥,就要請教醫師是否繼續吃保健食品。
5) 不要超過每日建議量,依照服用標準量,不可過量服用保健食品。
6) 依身體吸收程度選擇液狀、粉狀、錠狀或膠囊型的保健品。
7) 服用保健食品2~3個月後,可到醫院或診所做檢測以檢視身心狀況,並要定期做健康檢查!
當你有了這樣的基本概念,也就等於「心中有了一把尺」,可以在選擇保健食品時,發揮一些正面效益。接下來,只要對相關保健食品有些認識,再隨時徵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意見,應該就能切實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把關。

怎麼吃?吃什麼?學問大
營養師認為,如果真要以最精確的方式補充各種營養素,其實得像中醫「望、聞、問、切」一樣,用細胞營養學的觀念,科學化地找出當時身體缺什麼,再適當補充。問題是,一般人很少知道自己缺什麼,加上人體器官會有代償作用,所以當功能真正受到影響時,多半營養缺乏的問題已經存在許久。因此,綜合維生素成了一種比較簡便的選擇。
特別是都會區的外食族,早餐可能是三明治加奶茶了事,午餐可能就是便當,這樣吃下來,脂肪、蛋白質、醣類三大營養素及熱量可能足夠,但蔬果一定不到自己兩個拳頭的量,相對的,微量元素、維生素的補充就會不夠。因此,可考慮天天補充一些「種類夠多、含量不會太高」的配方。其他像咀嚼、食物攝取有問題的銀髮族,也可適量補充綜合維生素。
而一些特定加強型配方,如為了對抗壓力增加鋅等成分,或運用奈米科技增進吸收度的產品,則較適合長期處於高壓、工時長的族群。當然,選擇時也最好先詢問營養師。
目前衛生署的規定,維生素含量可以是建議量的1.5倍,如何辨識所吃維生素是否過量?可以看營養標示中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RDA),美國為USRDA,標示為100%表示完全符合。如果是100%×66,表示為建議量的66倍之多,劑量太高會有危險。

另外,特殊情況像學測考試壓力大的學生、經常加班熬夜的上班族或慢性病人時,也可適量以維生素B群補充體力。


謹慎選擇為全家人健康把關
還有一種現象是,很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近視眼,花錢購買魚肝油產品,有時候孩子一顆接著一顆吃,完全沒節制。其實,魚肝油含的是維他命A,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不能攝取過多。特別是已經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人,如果又額外添加維他命A,可能就太過量了。
還有,坊間也常見「××可以增強某個免疫細胞功能」的訴求,事實上,免疫系統在人體內如同蹺蹺板,是整體平衡作用的,不是單加強哪一部份,就表示免疫力增強,尤其有些免疫食品需要控制劑量,過度補充,可能導致反效果。
掌握保健食品的效用與使用要點,最後,就是要慎選廠商及產品。常見的陷阱一是,自稱「健康食品」,卻無健康食品許可證。「健康食品」受健康食品管理法規範,要成為「健康食品」,必須經過衛生署審查通過發給許可證後,才能稱為「健康食品」。

陷阱之二,宣稱保健功效,遊走模糊地帶。目前法規僅針對「健康食品」這4個字做規範,但常見其他未取得健康食品許可證的一般食品,為規避「健康食品管理法」的管理,以「保健食品」、「機能性食品」、「營養食品」等類似名稱吸引人購買。

陷阱之三,擴張解釋食品功效,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陷阱之四,宣稱「得獎、授證」,為商品吹捧。不少業者標榜商品榮獲美國FDA認證、NNFA國際級GMP保健食品廠等認證,但若獲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認證,應有完整認證字號與證書,若為商品投保,也應有投保證明書,業者應主動提供正確的內容和證明,以昭公信。

拜醫學科技進步之賜,現代人已享有許多保健資訊與資源,可以活得更健康、更長久,因此,就從基本觀念的建立開始,大家一起來,捍衛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健康。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遠離過敏原 孩童不再喘不停

腹腔鏡

飲食十戒,維護生命

存骨本要趁早--骨關節特集

排毒,排毒,人體的毒來自何方?

腸道造血與保健理論

老骨頭的新市場

蟲蟲變補藥

喝酒可能養肝病?!

燃燒吧,脂肪!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