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將不如激勵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陳玲汝
期數 / 第209期
激將不如激勵
朗讀:
有一名大公司老闆,因業務之需親自到公家機關辦理手續。遇到了承辦的公務員態度傲慢又惡劣,讓這名老闆非常生氣。他沒有當場發作,回公司後卻交代秘書:「你去警告那名公務員,讓她知道我是誰,叫他注意一下自己的態度!」秘書雖然有點無奈,但還是照做了。
語言的讚美是一種激勵
隔天,這名老闆又去辦事,發現公務員的態度不但沒有轉好,反而愈來愈糟,且百般刁難。公務員甚至告訴老闆:「我已經知道你是誰了,但請你記住:我不吃你那一套!」
老闆氣極了,回公司又告訴秘書:「你再去嚴正警告他一次,最好狠狠的教訓他!」
幾天後,老闆又來到公家機關。這回,公務員的態度簡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一看到他,不但笑容滿面,還親切的奉上茶水,一下子就把事情辦妥了。老闆非常得意,告訴秘書:「有些人就是欠教訓,你那天一定狠狠罵了他一頓吧!」
秘書遲疑了一會兒,說:「老闆…..,其實這次我沒有照您的話做。」
「那你究竟跟他說了什麼?」老闆有些吃驚。
「我只是跟他說,您誇他辦事細心,工作效率好極了,希望他以後多多幫忙!」
語言的讚美是一種激勵。發自內心的讚美可以幫助你搞好人際關係,使你的事業道路暢通無阻。讚美的激勵從一定的意義上講,是一種有效的感情投資;自然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對夥伴的言語激勵,能夠融洽感情,增強團結,在合作中更加愉快;對下線的言語激勵,能夠贏得下線的敬重,激發下線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
有個直銷領袖常常跟我抱怨,他的下線流動性極高,讓他極度傷腦筋。
有一天我到他的會場,才待幾分鐘就感覺到問題何在,原來他習慣用批判與責備的口氣與下線溝通,但他並不自知。殊不知,用責備取代了讚美的激勵,溝通起來當然到處都碰壁。
我最常被直銷領袖問:為什麼有些人沒辦法持續完成一件事?為什麼有些人完成目標之後就停下來?為什麼有些人努力改變一些,不久又恢復原狀?
這些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找到慾望及適當的激勵方法。沒有慾望就沒有動力,有了慾望,沒有適當的激勵方法也很容易半途而廢,無法堅持到底。
如何找出激勵的慾望,可以從「馬斯洛理論」及「人生八領域」,去了解夥伴的現況是「生存需求、安全感需求、歸屬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踐需求」的哪一階段。
例如:如果他目前是處在生存需求階段,擔憂付不起房租,付不起學費,家中的生活開支都有困難,這時如果你跟他說:「我們一起來做善事,做義工,回饋社會。」恐怕無法激起他的欲望,不是他不認同,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另一種是從「人生八大領域」(如附圖)找出現階段下線最在意的領域,那就是他的欲望。
透過習慣養成來達到激勵的目的
激勵的方法,並非只有讚美,以下有三種激勵的方法:
1.恐怖式激勵:主張運用懲罰的威脅達到目的,是最簡單的激勵方法。例如有些父母遇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會跟小孩說「再哭,我就揍你…..」。父母用「揍」來讓小孩不哭,而在一般職場上老闆會用降薪、解雇、扣錢,來讓他的員工認真上班。有時我們開車闖了紅燈,被警察開了一張紅單,即是政府用罰則來讓人民守法。
以上的例子都是屬於恐怖式激勵,但是結果是負面且具破壞性,在恐懼影響之下的努力,充其量只有次級的成果(所有努力都用來應付恐懼而已),無法發揮到極致,且時間一久,對壓力會逐漸彈性疲乏,而終至麻木。這種激勵方式效果快速、短暫,但以後就沒效了。
2.誘因式激勵:主張承諾給予獎勵,通常是實質的。例如為人父母者可能會跟小孩說:「如果你考試考得好,我就帶你去麥當勞….」,「如果你乖乖聽話,媽媽就會特別愛你」。父母用麥當勞跟特別愛你來讓小孩乖乖聽話,在企業裏老闆告訴他的員工:「只要這個月業績達標就多發半個月薪水。」企業主用獎金、分紅來讓員工認真工作。
以上的例子就是誘因式激勵,它的結果具限制性。因為只要是被「物質的、安全的、社會的」需求所激勵,一旦「胃口」被滿足了,就不會被同樣的需求所激勵(欲望消失),它不能啟發你人生更高的價值。
3.態度式激勵:透過習慣(態度+行為)的改變,而產生好的結果,而其結果是可以持續成長。例如:父母讓小孩養成早睡的習慣,才不會賴床,且能夠準時上學,企業的老闆訓練他的員工持續拜訪客戶以達到績效。
這種透過習慣養成改變態度的激勵方式,結果是長期有效、持久,且會漸入佳境。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