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照做,還是量身訂做?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張証瑋
期數 / 第198期
聽話照做,還是量身訂做?
朗讀:
日前跟幾位好友到一家西餐廳用餐,飯後服務人員詢問我們要點什麼附餐飲料,我點「冰咖啡」,服務員回答:「沒有冰咖啡」,我改點「熱咖啡」,她說:「也沒有熱咖啡」,我問她:「那附餐飲料有什麼?」,她說:「只有紅茶」,我問她:「那有什麼好選的?」,她說:「可以選熱的或冰的」。當時突然經驗了一場深刻而無奈的情緒。
讓新人聽話照做可在異中求中
在西餐中有種點餐的方式叫 a la carte,字面解釋是依照菜單上各種菜的定價點菜,所以餐廳術語叫「單點」,通常較懂得西式餐飲的客人才會使用,一般我們較外行的客人都直接點「套餐」,在選定主菜後,其它部份就讓餐廳搭配即可,貼心一點的餐廳會提供幾項湯品及飲料供客人選擇,所以上面的故事就顯得不是那麼貼心了。談到這裏可能有人會看得一頭霧水,這和組織運作有什麼關係呢?
在組織領導中永遠存在著一種矛盾,就是體系領導人總希望剛加入倍增市場的新人,依循系統的教導「聽話照做」,就像西餐廳希望客人點的是「套餐」一樣,比較方便製作而且快速,而往往客人總想依自己的意願「單點」,不見得會點「套餐」,因此,新夥伴加入初期沒有「聽話照做」那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當被要求和其他人相同時,難免產生某種程度的抗拒,就像在KTV唱歌的時候,同樣的歌曲唱過一遍之後,就算另一位同伴唱得再好,也不會重點再唱一次;一群人的聚會或出遊,在服裝上總要避免「撞衫」,所以講究一點的人在衣著上也會「量身訂做」,一方面適合自己的身型,另一方面也比較能凸顯自己的風格。我們既然明白人性是如此,但又必須要求「聽話照做」,那麼如何做到在「異中求同」,又能滿足「同中求異」呢?以下提供幾種想法給領導人參考:
一、事業定位的不同
在新人對公司、產品、制度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領導人必須知道新人如何看待這份事業,他想在這個事業裏得到什麼?是僅僅兼個差,增加點零用錢?還是試著掙一份補貼家計的收入?或是想認真努力做,將來賴以維生?抑或是全力以赴當作終生事業經營?一旦知道新人的企圖心後,就可以安排適合他的運作模式,所謂「以工就料」或「因材施教」。
知道他的目的地,領導人就可以選擇適合他的交通工具。有些明明沒有要到那麼遠的夥伴,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強迫他們硬是高喊「月入百萬」的遠大目標,同意他們先完成短期的較低目標後,累積了信心與經驗,再向上修正中、長期目標,如此整個組織就容易在「目標達成」的正面情緒中興奮成長而壯大。
二、社會背景的不同
雖然說加入倍增市場不需要考核經歷、背景等等條件,但是不可否認條件較佳的人較佔優勢。不論人脈的數目或品質都有助於新人的順利起步,當然也有可能就是因為社會背景特殊而導致起步的挫折。
曾經有一位醫師加入倍增市場時,卻遭到同儕的奚落,說他放著好端端的醫師不做,怎麼去搞這個。如果當這種狀況在初期接連發生幾次以後,我想這個醫生也該陣亡了,結果非但沒有,他的成績還相當不錯,幾年後還在公司月刊的封面上看到他的照片。怎麼回事呢?原因是他的推荐人在醫師經營的初期建議他改變推荐名單的排序,先跳過醫師群,而從護理人員及病人名單開始,而這「同中求異」的變化,改變了這位醫師的直銷生涯,也改變了其他醫師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三、手眼協調的不同
有些人想前往的目的地甚遠,卻不肯或無法負擔高額的交通費,甚至不堪旅途的體力負荷,就像有些夥伴訂了遠大的目標,卻沒有相對的努力與付出。領導人得即時調整運作計劃重新定位,必要時也需要修正先前的短期目標,以因應「眼高手低」或「眼低手高」的不協調狀況。
根據以上的不同,體系領導人可以重新規範「聽話照做」的要求,我認為可以在個別「量身訂做」屬於客製化的運作計劃中要求「聽話照做」,如此既能符合差異化的人性需求,又能讓領導人達到管理的目的。
所以不論點的菜是「套餐」也好,是「單點」也罷,其實都在我們設計的「菜單」上,重點是要多請教經驗豐富的系統領導人專業「菜單」該怎麼設計,而且不要常常變動「菜單」,以免夥伴無所適從。好了,今天該怎麼「點菜」呢?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