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背後的商機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余秋慧
期數 / 第224期
問題背後的商機
朗讀:
「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通常被服務業奉為圭臬,雖然顧客得到了表面上至尊的服務,但是服務人員卻要吞下所有的不公與負面情緒,尤其當有些顧客擺明是「來亂的」,硬要服務端把這一切都「吞忍」,實在是為難這些第一線的處理人員。
但是,站在企業的立場來想,確實也不得不把帶來鈔票的財神爺,視為全然正確的標準,否則,一個事件就要配對一個解決辦法和一位負責仲裁的包青天,這樣的成本遠遠高過於「給吵鬧的顧客糖果吃」,因此,若使用唯一的法則──顧客永遠是對的,就能把事件的處理簡化到最核心點,難怪提出這個口號的美國W-Mart可以在商場上叱吒風雲、歷久不衰!
當顧客「錯」的時候怎麼辦?
如果一個爭端產生,很明顯是顧客端的問題時,那該怎麼辦?想必這是普天下的老闆和員工都很想探究的答案。到底要如何因應,才不會讓顧客愈來愈「大尾」?才不會讓服務端無所適從?
那天,聽朋友分享了她的親身經歷,這是一個很明顯「顧客是錯的」例子,大家可以從這例子的處理手法中,明白顧客服務的精髓。
顧客在一個內衣專櫃前表示要試穿內衣。專櫃小姐照慣例替她量胸圍,並計算出該顧客的罩杯勉強為「A」。
「怎麼可能?妳一定是量錯了」顧客微怒道。
專櫃小姐再三丈量的結果,無論怎麼灌水,都還是「A」Size。
「…請問,平常您都穿什麼size呢?」她大惑不解的問顧客。
「我是穿C罩杯啦!」這位女顧客抬高音調回答。
雖是滿腹疑問,但她還是乖乖的拿出很多款式的C罩杯給該顧客試穿。試穿的結果,想當然爾,顧客兩手空空離開她的櫃,晃到隔壁櫃去了。
不一會兒時間,當顧客從隔壁專櫃出來的時候,雙手提著戰利品,滿臉笑容的離開了。
她虛心的請教隔壁櫃的小姐:「她買了?」
「是啊!」隔壁櫃的小姐輕鬆的回答。
「請問,她穿什麼罩杯?」她忍不住再問。
「C罩杯啊!」
「怎麼可能?我怎麼量都是勉強的A啊…」她的疑問更深了。
「喔,她的內衣都要幫她墊『兩個水餃墊』啦!」隔壁櫃的小姐一副過來人的模樣解說著。
您是否從這個小故事嗅到「問題背後的商機」?
顧客有權利犯錯
顧客是產品或是服務滿意與否的決定者,怎麼讓賓主盡歡,就需要用心及擁有深厚的內功,也就是經驗。上例未能成交的專櫃小姐,雖然真實的呈現出她丈量的專業,在顧客提出反對意見時,也順了客戶的意,拿出顧客所要求的產品,流程看起來雖然沒有錯,但可惜就少了「那兩個水餃墊」,把顧客需求(包括顧客的虛榮心)的那個「間隙」完全滿足,因此最後未能成交,實在可惜。
那「兩個水餃墊」就是案例中「眉角」的所在。有些人天生充滿俠客精神,是非對錯分辨得很清楚,因此常常會與人起爭執,若是把這類型的「大俠」放在服務業中(尤其在第一線直接接觸顧客),恐怕公司一天到晚客訴接不完。顧客在消費時與店家起衝突打成一團的社會新聞經常上演,通常糾紛的起源就是「顧客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而「店家吞不下這口氣」所引起。
成功的企業和領導者,首重「格局」加上「格式」。格局是天生的氣度和涵養,格式是後天的效能和效率,當兩者兼備時,方能成就一方霸業。
那麼,如何才能拓展格局呢?格局通常是由視野、心胸、抱負、人生觀等條件組成,首重「縮小自我」,唯有放低姿態、身段柔軟時,你才會從自我的世界走出來,看得到別人的優點,明白如何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並且做出對的事。
正確的「格式」並不困難,市面上總有許多的書籍和專家,提供你所需要的任何協助,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工具來協助你建立「格式」,但是「格局」的培養實屬不易,這就是世人常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見」之故啊!
用機會的心態來看問題
很多人用僵化的心、不流動的情感來處理人生所有的問題,當然包括工作。因此,就像刺蝟一樣,時時刻刻武裝自己、準備發動攻擊,讓一切想要親近你的人事物「好看」。
然而,「問題」通常是穿著萬聖節鬼怪衣服來偽裝的「商機」,它只是想嚇嚇你,看你是不是準備好揭開它的真面目,然而世人的表現常常讓這些「商機」傷心的離去!其實很多的發明、產品和服務,都是在顧客表現不滿或是誤解時所產生,你沒聽過「不打不相識」嗎?建議你回頭想想,最近一次顧客表達對你的不滿,你是如何因應?是把它當成找麻煩?或是視為又是一次為顧客服務的商機?
面對問題的心態與處理的方式,將決定你人生的成敗。人生最害怕的處境就是「不動」,你將哪裡都去不了。下次當有問題產生的時候,請摩拳擦掌的告訴自己:「我表現與眾不同的機會來了!」相信你將會是「問題」最大的受益者,享受到別人想都沒想過的商機。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