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情緒智商,增加積極力量!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05期
提升情緒智商,增加積極力量!
朗讀:
許多人在求學期間充分發展了知性方面的潛能,成為具有特定才幹的專家,可以應付工作上的挑戰;但是就業之後很快發覺,人生所要面對的處境是全方位的,這時情緒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人的IQ對其成功所占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十左右,另外百分之八十由其他因素所決定,而EQ(情緒智商)即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關於如何改善情緒智商,仍有許多爭議;不過,首先我們要認清情緒是怎麼回事。
簡單說來,情緒是指「感覺及其相關的身心狀態與行為傾向」。它有時受外在的環境或刺激所影響,如天氣的變化、別人的言行等;有時受自己的身體狀況或胡思亂想所左右。情緒的反應既直接又快速,但是消失與轉換的機會也很大,可以忽然而喜、忽然而怒、忽然而哀、忽然而樂。如果任由情緒起伏來主宰我們的生活,恐怕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列出八種類型的情緒於後。
一、 憤怒:不平則鳴;從委屈、生氣、敵意到憎恨。
二、 悲傷:顧影自憐;從沮喪、抑鬱、絕望到痛苦。
三、 恐懼:束手無策;從緊張、擔心、迷惑到慌亂。
四、 快樂:如釋重負;從輕鬆、滿足、得意到興奮。
五、 愛意:柔情萬種;從友善、信賴、親密到痴心。
六、 驚訝:料想不到;從好奇、有趣、震驚到駭異。
七、 厭惡:芒刺在背;從不悅、排拒、輕蔑到棄絕。
八、 羞恥:自慚形穢;從懊惱、難堪、自憐到愧疚。
以上八類情緒之下,各包含4種由輕到重的狀況,所以合起來共有40種之多,用心描述我們的情緒變化應該是夠用的。大致看過一遍,立即可以發現其中只有「快樂」與「愛意」是正面的,而「驚訝」是中性的,另外5種都是負面的。難怪古今聖賢都勸人要注意情緒問題,因為稍一不慎就可能釀成言行上的失誤,進而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誤會、衝突與矛盾。
認清自己,走向正面情緒
那麼,要如何認識自己的情緒特質呢?首先,在準備階段,要練習一種工夫,就是「自覺」,覺察自己的內心狀態。要採取「旁觀的自我」的立場,從旁觀察;經營情緒紛擾,仍要努力保持中立而內省的態度。說得更具體些,就是要練習「同時」知覺自己的情緒以及自己對此一情緒的想法。譬如,我在生氣時,同時要察覺自己怒氣沖沖,以及自己對這種生氣的想法,亦即為什麼生氣,對誰生氣等。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著,在具體作法上,必須做到三點:一、認清自己最易出現的情緒;二、排出這些情緒的優先順序;三、針對每一情緒,考察其出現之時間、地方、狀況、對象、事件,以及如何開始與如何結束。
譬如,我最易出現的情緒,或最近以來出現頻率最高的情緒是憤怒,那麼我就須靜下來思考:在什麼時、空、狀況之下,我會不由自主地生氣呢?經過初步的反省,我發現自己每天晚上看電視上的「扣應」節目時,只要其中有某幾個人在場,我就特別容易生氣。認清這一點,以後我只要一看到某幾個人出場,就立刻轉台看別的節目。如此一來,我就不會像以前一樣,邊看邊生氣,使自己的情緒陷於困境。
從正面看來,我可以把握自己在何種狀況會有「快樂」與「愛意」的情緒。長期觀察之後,我發現某幾首音樂對我非常有效。於是我一有機會就放這些歌曲,使自己的情緒保持在正向的軌道上。如此一來,工作效率自然容易提高。每天的社會消息大都是報憂不報喜,如果我們不學會提高自己的情緒智商,未來的路將會更崎嶇。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