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可能養肝病?!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王志堂
期數 / 第107期
喝酒可能養肝病?!
朗讀:
台灣人的飲酒文化,對XO這類烈酒,洋人是細細品嚐,而我們是一瓶瓶的豪飲,讓西方人自嘆弗如。如果本身已有慢性病毒性肝病,又再喝多量的酒時,肝病即會加速惡化,因而酒精性肝病也是值得重視的肝病。
究竟喝多少量的酒,喝哪一類酒,才會造成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呢?根據研究發現,肝病的形成與酒的種類無關,而是與酒精含量的多寡有關。早年認為每天喝酒精含量160公克的酒,持續喝上5年就可能罹患肝硬化。後來研究每天飲酒80公克已經是個危險量。
東方人有一半以上的人體內缺乏分解酒精所必需的一種酵素,因此容易酒醉、容易臉紅,當然酒量就比西方人小得多了,也因此有人認為,每天40公克的酒精含量持續喝個5~8年,慢性肝病、肝硬化就接腫而至。40公克的酒精量約相當於白蘭地100CC、威士忌120CC、紹興酒250CC、啤酒1000CC。
女性由於體型較小、脂肪含量高,喝相同量的酒,其血液中酒精濃度也高於男性,同時受了荷爾蒙之影響,胃排空時間延長,酒在胃中停滯時間加長,酒精的吸收也就增加。女性甚至在停止喝酒後也容易由酒精性肝炎變成肝硬化,因此女性飲酒宜多三思。
長期酗酒者也並非每個人都發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根據研究發現這一族群在其死後解剖研究有10~15%者有肝硬化。大量又長期喝酒的人,若發生嘔吐、右上腹疼痛,或伴隨著黃疸、發燒等症狀,觸診發現有肝腫大時,就應懷疑有急性酒精性肝炎。如果發現腹部逐漸腫大、下肢有水腫、面部逐漸瘦黃時,就要注意是否已經有酒精性肝硬化了。不過也有全無症狀者,但肝組織卻已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變化。因此長期飲酒者應定期接受肝功能檢查及醫師的診治。
經常喝酒除了造成慢性肝病外,也會引起急慢性胰臟炎,甚至引起後天性的糖尿病,心肌纖維化、急慢性靡爛性胃炎、高尿酸血症、痛風及三酸甘油脂過高等併發症。不過,喝酒真的是完全一無好處嗎?喝酒過量的確是傷神傷肝,不過一天一小杯。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升高,可預防心臟血管的疾病發生。
(本文作者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執業醫師)
(本文取材自亞洲醫藥網,http://www.icareasia.com.tw)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