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瓏瀚、李佳蓁----所向披靡的成功製造機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吳育光
期數 / 第82期
曹瓏瀚、李佳蓁----所向披靡的成功製造機
朗讀:
爽朗的笑聲、殷勤的問候、自信的神情,配上一口親切的台灣國語,李佳蓁、曹瓏瀚夫婦就是靠著這3大法寶,輕易地化解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在經營直銷事業不但懾服許多渴望成功的心,更創造了許多優秀的經營者。
一夜之間兼職轉專職
「其實當時兼職做直銷,主要是為了想補貼家用。」李佳蓁描述,當時她在長庚醫院已經服務了16年,曹瓏瀚也在台達電子做得有聲有色,雖然是領死薪水,倒也不愁吃穿,生活還算過得去。因此當時李佳蓁的堂姊,也是當年公司全國業績總冠軍的李金蓮,足足遊說了1年多,仍未說服夫妻兩人從事直銷。
然而在一次閒談中,李金蓮又向她提起直銷事業,李佳蓁隨口問問堂姊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時,才發現「當時堂姊光是一個月的收入就比我的年收入還多」,驚訝之餘,李佳蓁心裡直盤算,就算自己再苯,至少也會有堂姊的一半吧!於是便偕夫婿曹瓏瀚兼職試試。
就這樣兼職了2年,雖有不錯的成績,也大幅改善家裡經濟狀況,但樂天知命的夫妻倆卻從未想過專職一事。直到有次參加公司的教育訓練課程,一位老師驚訝於他們優異的表現,並得知兩人仍是兼職從事時,基於愛才惜才的美意,誠心建議兩人專職做直銷。
曹瓏瀚回憶,由於兼職2年以來每月經營直銷的收入已趨穩定,再者考慮就兩人現有的工作,即使做到退休,未來也不如直銷事業有發展;李佳蓁表示,眼看自己的組織日漸龐大,所需投入的時間日益增加,為了要對組織夥伴負責,並以實際的動作來證明直銷事業的踏實與穩定,因此對於老師的建議,兩人只思考了一夜,便毅然決定辭去原有的工作,全心投入直銷事業。
不斷的尋找經營者
李佳蓁認為,一個成功的直銷人,最重要的是不斷尋找經營者,而非單純銷售產品,甚至運用旗下大老鷹的努力成果,當做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李佳蓁表示:「單純地針對消費者來銷售產品,利潤有限,且顧客群容易流失,今天用你的產品,明天便可能用別人的產品;但如果找的是有心經營者,那麼他本身就是忠實的產品愛用者,銷售便不成問題,即使是個不活躍的直銷商,也是個穩定的消費者」,因此,只要找到經營者,也就等於找到了消費者,可說是一舉兩得。
此外,曹瓏瀚也認為,如果能不斷地尋找經營者,網羅優秀人才的機率便提高許多,「即使50個經營者中,只出現
一、2個超級大老鷹,但對於組織發展卻有莫大的幫助。」李佳蓁同時強調,自己組織在'98年時囊括公司2/3的獎項,就是從大量尋找經營者中覓得人才。「這是機率問題,找到的經營者越多,得到人才的機率也越大。」
然而除靠運氣,要尋找有潛力的經營者,李佳蓁自有一套的特殊觀人術。「通常我找的大多是有經濟壓力,或是已婚婦女」,選擇有經濟壓力的人,主要是其本身會有強烈的成功企圖與渴望,動力十足,自然容易成功;至於選擇已婚婦女,則是因為已婚婦女操勞家計,更能體會家庭經濟維持,直銷事業正可滿足她「補貼家用」的需求;而鍾情於尋找女性經營者,李佳蓁個人認為女性朋友生命韌性強勁,面對挑戰與挫折較不易屈服,符合成功者的特質。
推薦要知借力使力
既然拓展下線是夫婦倆4年來業績蟬聯全國冠軍的主因,自然少不了一套說服人們從傳統事業轉戰直銷的方法。李佳蓁認為,要推薦一個人時,首先要讚美對方,談談對方的優點,以取得對方的信任與好感,接著便要引導對方思考,到底她的未來在哪裡?如果一成不變地生活下去,未來的發展性如何?通常對於有經濟壓力的人,這兩個問題都十分具有說服力,加上自己的經營實例擺在眼前,讓那些想要成功的人有具體的參考目標,自然容易說服對方加入組織。
但是,如果是一個新手,李佳蓁建議在推薦時就要懂得「借力使力」,也就是請組織中經營不錯的夥伴到場助陣,或是引證其他成功夥伴的事蹟,借用上線的成就來「牽成」每一件CASE。因此曹瓏瀚夫婦便以身作則,除了經營組織外,更不斷推薦新朋友,以成為夥伴們借力使力的「工具」。
此外,李佳蓁強調:「其實只要針對各人的需求,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再投其所好,自然能順利吸引夥伴加入。」曹瓏瀚更是對太太的推薦功力推崇有加,他表示:「雖然只是簡單的2、3句話,卻字字珠璣,句句正中要害,因此總能吸引如此多的夥伴加入組織,為理想努力。」
經營組織首重觀念的建立
在曹瓏瀚夫婦的組織中,總是洋溢著樂觀進取的氣息。李佳蓁認為,經營任何事業,挫折困難勢所難免,但如能時時保持正面積極的想法,在面對挫折與橫逆時,便能將恐懼感降到最低。
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如果不知道什麼叫困難,哪來的懼怕呢﹖因此在李佳蓁組織內,無論大大小小的活動,所有的見證都是成功的見證,沒有如泣如訴的血淚事蹟。因為「陳述失敗的例子,除了對當事人造成二度傷害外,更會對組織的士氣帶來極大的殺傷力。」
曹瓏瀚同時強調,如果在推薦或銷售時被拒絕了,就再找下一個目標,一直沉溺在失敗的陰影中,永遠見不到燦爛的陽光。因此李佳蓁也常常建議帶來夥伴們,不要想太多,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每天想想自己的成功目標,參考別人成功的例子,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斷激勵自己,並確實付諸行動。
成功是不間斷的付出
當年曾是公司全國總冠軍的李金蓮(李佳蓁的直屬上線)表示,李佳蓁的認真與堅持,是她投身直銷成功的最大原因,身為她的上線,對於自己組織能有強棒出現,也感到與有榮焉。
李金蓮回憶,剛開始時,李佳蓁雖然住在台北,但是常常為參加組織舉辦的活動而南下台南。每月多次來回奔波,看在李金蓮眼中,李佳蓁對直銷事業的執著與堅持,和自己比較起來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也是夫妻兩人連續4年獲得全國業績總冠軍的重要原因。
李佳蓁表示,當初在參加組織或公司的訓練或活動時,皆卯足全力,動員所有的組織成員到場參加。「其實不要小看這種動員情形,到場人數的多寡除顯示組織經營狀況外,更是評估團隊士氣的重要指標,甚至和未來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李佳蓁自己辦活動時曾做過一個統計,那個體系組織動員人數最多到場,當年業績必定最高,動員人數次多者業績次之,以此類推。曹瓏瀚強調,能動員越多人,則表示組織內渴望成功的越多,肯學習的人越多,就夫妻倆人6年的經驗觀察,越能配合公司組織的安排與訓練的人,成功的機率也越高。
除了組織的動員,李佳蓁也常常要求夥伴們,從最基礎的家庭式說明會開始,全程參與組織活動的各項流程,以此為基礎方能拓展到其他大型活動﹔而讓組織成員全程參與,「不但組織運行的know how得以傳承,更能建立一套有制度的運作模式。」模式既定,往後夥伴就可以參照既定的模式來運行。
曹瓏瀚比喻:「一套完整的成功模式,就像糕餅店的模子一樣,只要夥伴們願意照著運行,一定能夠複製出無數成功者。」這番話從李佳蓁具規模的組織訓練成果,到近年來組織囊括公司大小獎項的成果來看,兩人「成功者製造機」的封號並非空穴來風。
曹瓏瀚夫婦篳路藍縷一路走來,回憶那段凡事DIY、幾乎沒有假期的日子,如今辛苦的付出總算有了代價。曹瓏瀚表示,現在他們不但能充分地享受生活,更能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李佳蓁認為:「這一切好像作夢,但是因曾經努力過而更覺踏實。」
小檔案:
:李佳蓁、曹瓏瀚的直銷事業歷程
1. 啟蒙階段:要懂得借用上線、會場的力量,充實自己對產品的專業知識,熟練表達技巧,活絡自己的興奮度,也活下線夥伴的興奮度(開始~半年)
2. 暴增階段:直銷需要不停自我成長與培養自己的魅力。從事初期,本身對下線的吸引力稍嫌不足,增員的新人陣亡率很高,因此大量增員,存活率才會高,同時可相對降低直銷事業的挫折感,凝聚人氣(半年~1年)
3. 鞏固組織階段:意識到人氣凝聚不易,陣亡率偏高,開始著重於教育訓練,每年投資鉅額參加學習活動,回來分享給夥伴,並研聘講師分高中階集訓,基層則由自己上課,塑造吸引力,挽回組織向心力,此時獲得全公司第三名(當時還在兼差)(1~2年)。
4. 登頂階段:權力外放,創造榮耀及舞台,體系運作油組織成員分工掌控,塑造上下同心、榮辱與共的向心力,以業績掛帥,加上教育訓練完整,於第三年榮獲第一名,下線夥伴獲獎者亦佔全公司五分之一席次。(2~3年)
5. 邁向顛峰階段:教育訓練系統化,權利義務制度化,OPP、NDO運作標準化,體系聯合運作企業化,加上組織獎勵措施良性運作(獎金、海外旅遊等),增員容易,業績呈倍數成長。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