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對策,品項多少不是問題!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70期
掌握對策,品項多少不是問題!
朗讀:
早期的直銷商品是以家庭用品、個人護理用品及保健食品為主。今天,許多原本透過傳統通路與市場接觸的商品,都轉以直銷通路進行,希望能分享直銷市場大餅。在如此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各公司對產品的推出則作法不一;有採專業集中方式,僅以少數產品為主力,奉行少類多量法則,亦有採普通分散方式,應市場需求,推出數百種,甚至數千種商品。
產品多元化是否無往不利,佔有絕對優勢呢?
產品多樣或單項見仁見智
林正理指出,從一個中立的角度來看,商品多元化與否,對市場拓展之影響見仁見智,須看公司經營者對產品的定位。大致上,我們可歸納為兩大類,一是將產品定位為「專業產品」,另一則是「普通產品」。若以「普通產品」定位,則產品種類越多越好,只要是一般大眾能接受,易說明、講解的產品,都能納入行銷體系內。若奉行「專業產品」法則,產品的種類不能多要以「專」為主。
林正理表示,成功人士通常都是專業人士,直銷商未必要有高學歷,但對本身的產品,一定要具備專業水準。若公司採「專業產品」路線,則無需花費太多心思在新產品的引進。相反的,公司能夠投入更多資源,來進行原有主力產品之品質改良及直銷商「品質」的提升。
林正理強調,一個直銷人能否在直銷事業中成功,產品所佔的比重是2%,而個人素質及心態則佔98%。
顏俊仁表示,直銷商想在直銷事業中成功,選擇公司是一個重要關鍵,而產品亦是主要因素。產品多元化,意謂著競爭優勢的加強,部份人有錯誤想法,認為產品單純、易銷售,則產品知識便容易推廣也就容易步上成功之路,這是不正確的。
顏俊仁認為,產品多元化不表示公司無需對產品的引進做篩選。在引進多元產品的同時,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1.產品須有較高的市場潛能,符合一般大眾需求。
2.產品本身須具備重覆使用特性,才能創造更大的量。
3.產品須有高品質、價格也須合理。
「在一般直銷組織中,真正的經營者僅占5%,其餘95%是產品使用者,故產品多元化將更能有效滿足組織內所有成員,也可讓組織成員在做產品零售時,更加無往不利;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客戶,都能夠推薦適合購買者使用的產品,這對提高業績有很大的幫助。」
鄒適興的看法則是,市場上以單項產品經營的公司,都採「深耕化」經營,對本身產品的了解、研究及銷售都非常專業化,但若能走向產品多元化經營,對直銷事業將有更實質的幫助。他認為,在產品多元化經營中,重要的關鍵是:「多元而簡單」。
鄒適興表示,要「多元而簡單」,又要「專業化」,看似矛盾其實不然。產品多元化表示潛在客戶群較廣,而「簡單化」的做法是將多元產品做有系統的分類,編列成各別不同的系列,如此便能讓直銷商容易學、容易賣。
直銷公司在進行產品多元化經營時,是否會因為產品品項過多而造成困擾呢?又是否會成為教育訓練方面的負擔呢?
做好規劃「多」不是問題
陳清發表示,產品多元化肯定會比單純化有更多優點,但多元化也有幾個先決條件;首先必須要做產品組合規劃,把焦點集中於若干特定品質,區集出主力產品及普通產品。他覺得產品多元化固然有其優點,但若品項多到直銷公司及直銷商無法負荷的程度,則肯定會有許多困擾,同時也很難做到專業化程度,因為沒有人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部份產品,甚至連公司也會因為龐大產品線之專業資料收集、整理與發布而大費周章。
而要避免困擾,又不能造成產品過於單純化該怎麼做呢?陳清發認為,鎖定某幾個特定產品,進行核心產品經營,並有系統地組合產品,將所有產品納入這幾個核心之中。如此一來,公司在進行產品開發時,目標便很明確。對直銷商而言,他只要掌握好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即可,當有其他產品加入時,只需用很短的時間,便能有效掌握。在教育訓練方面亦不致造成太大負擔。
顏俊仁認為,產品品項越多,市場之佔有率越高。只要按產品性質之不同做特別處理,如普通性產品(一般大眾每日所需的必需品、消耗品)品質只要一般水準及大眾化價格即可,而直銷商亦無需向消費者做特別介紹,只要消費者有需求,自然會購買。公司只需對價格較高、功能較特殊的產品,特別訓練一批專人,針對此類產品辦說明會做說明即可。
鄒適興表示,公司需將多元產品進行分類,編列為各個系列,並按各個不同系列的產品,分別進行標準化及專業化的教育訓練。而新加入的直銷商,則從不同性質、不同領域的產品系列中,憑自己的興趣、經驗、潛在客戶對象、銷售能力進行選擇,並排出優先順序,先從自己第一目標系列開始,透過公司的產品教育訓練活動,進行專業的學習,並把此系列產品列為自己的主力產品,同時達到專業化的要求,而其他系列的產品則列為副產品,待掌握好主力產品後,再進行第二系列產品的學習,如此循序漸進完成整體學習。
消耗品無銷售瓶頸問題
林正理的看法是先釐清「多」與「少」的概念,若一家直銷公司產品品項在20項之內,則算「少」,否則則為「多」。若從直銷商的角度來看,過多的產品將使大家疲於為認識新產品而奔命,否則無法給人專業形象,不專業,則無法成功。
除此之外,在做產品推薦時,最好能提供消費者產品樣本,若只是以產品目錄或說明書做推薦,則很難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慾。品項過多,經銷商很難如此做,若要每樣產品都提供樣品,則將會花上他一大筆錢,這是不符合直銷精神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產品品項過於單純,是否會造成任何銷售上的瓶頸呢?顏俊仁與鄒適興都表示,產品單純化,肯定會造成銷售上的瓶頸。鄒適興進一步說明,若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只購買認為有需要的產品,若產品提供的選擇性太少,必造成銷售上的困難。同時,必須注意的是,市場上有許多產品都有生命週期,故產品在進入市場一段時期後,隨消費者需求,產品品項需不斷的汰舊換新。如此一來,直銷商辛苦建立的行銷網,才不致因為顧客對原有產品的捨棄而流失。
林正理提出,若是必需品(消耗品),產品單純化絕不會造成銷售瓶頸,更不會有市場飽和的情況出現。他舉例說明,電視機屬耐久性產品,但工廠從來就不曾停止生產過電視機,而是不斷推出新性能、新改良的機種。
陳清發則表示,可把商品分為「有回購力」及「無回購力」兩種,有回購力的產品,若功能獨特、品質佳,銷售上將無瓶頸問題。而「無回購力」的產品,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肯定會產生銷售問題,但此類產品可做為市場開拓的先鋒。
如果站在直銷商的立場來看,公司在引入新產品時應注意那些事項呢?
鄒適興指出,直銷商是直銷公司的事業合夥人,公司在拓展新產品時,一定要與直銷商溝通,了解彼此的看法。並注意以下三點:
1.引進直銷商們喜歡的產品,如此銷售意願才會提高。
2.徵詢過半數領袖及直銷商意見。
3.考慮產品教育訓練的問題。
洞悉市場需求勝券在握
林正理說,公司領導人必須懂直銷、懂得市場的需求及趨勢。這樣才能處理好新產品的引入。同時要注意:新產品跟原有的主力產品能否相配搭,產生相輔相成的關係,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陳清發的意見則是:
1.時機-要看準時機,時機對產品才能暢銷。
2.價格-產品價格不同行銷方法就不同。
3.季節性-配合某些特定季節推出的季節性產品,較容易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4.與最高領袖商量,交換彼此的看法及經驗。
顏俊仁認為公司提高勝算的做法是:
1.讓高階直銷商了解產品,徵詢他們的意見。
2.與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做各方面的比較。
3.了解市場空間,找出市場所在。
4.針對不同市場,挑出不同的市場先鋒產品,預先進行秘密訓練。
5.直銷公司與直銷商配合,在上市前做密集的產品訓練。
6.尋找產品見證,見證者必須是消費者,不能是領袖。
總結以上各家看法,我們不難發現,直銷業已進入競爭白熱化的階段,直銷產品無疑是各公司進行市場攻掠時不可忽略的一環。從客觀角度來看,無論產品多元化或單純化,都各有其攻守法則,各能滿足直銷商需求,重要的是如何提升產品品質,改善服務,提高專業能力,才能做有效的市場拓展。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