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養活現在,富裕未來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南方甫
期數 / 第213期

    養活現在,富裕未來


朗讀:

亙古不變的生存競爭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概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語道破了地球上所有生物所不可逃避的真理──生存,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賽。
動物界的競賽是野蠻的、血腥的,競賽失敗者往往要付出生命做為贏者的獎品。
植物界看似和平,但是從較長的時間來看,其彼此間的競賽其實也相當殘酷,爭陽光、養份與繁殖優勢的競賽發展出了各種枝繁葉茂的策略。
做為人類,生存的競賽在不到五千年前也還跟動物五十步笑百步,以部落型態彼此血腥的征戰與奴役此起彼落。即使到了上個世紀,人類的競賽依舊血腥不減,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更演出兩場以全世界為舞台;以飛機、坦克、潛艇、航母、槍砲及原子彈為道具;死傷數以億計的一次及二次大戰。
經歷二戰煉獄的長者老矣、逝矣,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已不再認為人類彼此的競爭可能很血腥、很殘酷。
多數人都以為生存是一種天賦的權利,而幸福則是一種人人可得的夢想。
然而,從現實來看,即使競賽的模式有了重大的改變,或許變得比較不血腥;變得比較抽象,但是生存競賽的無所不在、永無止境及其激烈程度其實並絲毫沒有改變過。
從人口數量來看,當代的生存競爭條件甚至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為嚴峻,從而,就算是最起碼的不虞匱乏、平安一生的基本幸福都變得相對奢侈。人們每日付出超過十二小時的代價,早起、塞車、上班、塞車、晚歸,都不一定能夠保障一個家庭的生活所需,更無法養得起未來。

第一部生存的掙扎
除了少於半數的家庭或許可以游刃有餘外,過半數的家庭,都面臨了入不敷出的殘酷現實,而如何度過每個月飲食、房屋、醫療、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消費所需,則成為了大多數家庭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生存掙扎。

之一 養不起的現在

數不清的支出預算-永遠不能翻身
根據主計處發表的最新(2009年)台灣家計概況顯示,一個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91.4萬元台幣;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每年的可支配所得更只有79.6萬元。
另外一個數字則是,每個家庭的平均消費支出為70.5萬元。這個數字顯示,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每年可用於保險儲蓄的金錢少於十萬元。
台灣平均每個家庭人口數為3.64個人,那麼,在超過一半的家庭中,每個人一年能夠使用的消費預算與儲蓄金額分別為19.3萬元及2.5萬元。相當於每月16140元及2083元。
在主計處的官方調查中,台灣民眾的基本消費共計飲食、房屋、交通、醫療、教育等共計八大類別,其中飲食與房屋的支出合計就佔了將進一半的消費,另外醫療、交通、教育的負擔也不容小覷,上述五大類是很難節省的必要消費支出,合計佔實際年度消費金額的87.5%,其餘包括服飾、家具及雜項則只佔12.5%。顯示台灣大多數人可用於提升生活品質的金額十分有限。(詳表一)
表一 台灣每戶、每人/每月可消費類別暨金額一覽表

消費類別比率戶人

食品飲料費24.6%

14452元

3873元
衣著鞋襪費3.2%1880元484元
房租、水電23.8%13982元3841元
家具管理費3.5%2056元546元
醫療保健費14.6%8577元2356元
交通通訊費12.0%7050元1936元
娛樂教育費12.5%7343元2017元
雜項支出5.8%3407元936元
對於半數人口的很多民眾而言,表一之中羅列的各項支出都是很高的門檻,實際的家庭收入恐怕並不容易滿足這些支出。
如果以一個由夫妻及一個小孩的家庭為例,那麼每年的薪資所得最少需要84萬元(扣除所得稅約等於可支配所得),也就是每個月的收入必須達到7萬元。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普通上班族,一個人能夠月入七萬者真的很少;就算是雙薪,夫妻倆人的薪水要達到七萬其實也不容易。更可怕的是,這樣的家庭在教育費用方面的支出又遠高出每月7300元這個平均值許多。如果是僱請保姆,費用約一萬六到一萬八,那麼這一項教育費用可能就超過飲食與房屋兩類支出而成為家庭支出之冠了。就算是提前交給托兒所上幼幼班,費用也要九千到一萬二左右。
很顯然的,除了少於半數的家庭或許可以游刃有餘外,過半數的家庭,都面臨了入不敷出的殘酷現實,而如何度過每個月飲食、房屋、醫療、交通、教育等方面的消費所需,則成為了大多數家庭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生存掙扎。

你一定也認識這樣的人
劉永祿與張碧瓊是一對恩愛的年輕夫妻,從第一個小寶貝出生後,兩人之間除了愛情之外更增添了一股濃濃的親情。
多半時候,這一個小家庭看起來還算幸福,但是,每到了帳單的繳款日,夫妻倆人不免感到壓力重重,有時候還會遷怒一下旁邊不長眼的小夥子。
透過節省各種開銷,日子總算可以勉強過下去。但是,生活的壓力幾乎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24小時都會如影隨形,每當想要開懷大笑之際,往往就會有一陣財務的壓力壟罩心頭。
怎麼笑得出來呢?夫妻兩人每日早出晚歸,總算打拼出一筆六、七萬元的收入,但是,當薪水匯入銀行帳戶之後,這六七萬元很快就被房租、水電、食品飲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等不可缺少的大宗帳單瓜分得所剩無幾,然後是家庭日用、教育費用、各種稅款、各種罰款、修理費用又把僅存的餘額給榨乾了。
於是,一個不小心,一到月底可能就變成赤字,多半時候,這些次自總是反映在令人悚然的信用卡帳單上面。

小老弟的故事
或者,你也認識這樣的年輕人,一直到大學畢業之前,你總是覺得他(她)們如此的聰穎優秀,還記得以前你不只一次誇讚他們「現在的小孩真聰明」,更難得的是,他們也沒有因為聰明而懈怠。
也許他們不是第一名,但是該唸書的時候他們也很認真,一路從小學、國中、高中苦讀到進大學,即使他們上了大學,你還是會因為他們沒有學壞而感到欣慰,然後,他們畢業了,退伍了。
這時候,你才會忽然發現,這一些你一向以來給予肯定的孩子們,不要說找一份好工作、有前瞻性的工作,就算只是要找一份可以自立的工作都如此的困難。
有些人畢業退伍大半年,工作都還沒著落;有一些甚至又過一兩年,還是待業家中。
有些你曾經預期會有大好前程的孩子們,最後甚至只能到工地裡去做那些曾經只有外勞才肯做的勞力工作。你曾經對他們大加讚揚的腦袋與才華,一點一滴的在工地中隨著汗水逐漸的流逝。
環顧你的週遭,你可能就會發現,在你週遭,這些工作不穩定、收入微薄甚至靠勞力賺錢的孩子們可能還真不少呢?
這些連自己賺自己花都左支右絀的年輕的朋友們,在不久的將來,也會面臨劉永祿與張碧瓊一樣的問題,而顯然的,他們所將面臨的挑戰,恐怕會比他們的老大哥老大姐們更加嚴峻。

你很熟悉的陌生人
除了你熟悉的劉永祿、張碧瓊或是你曾經嘉獎過卻在步入社會之出就吃盡苦頭、養不起自己的小老弟之外,你也可以經常從新聞中看到、聽到一些你並不認識,但卻事實存在「養不起現在」的故事。
例如,有一陣子流行燒炭自殺;有一陣子流行開車衝海自盡,單單2010年五到八月之間,就發生了三起沖海自盡的悲劇,其中還有兩起是丈夫脅持妻子或引誘妻子一起入海,使得悲劇更加駭人,這些人走向絕路的主要因素多伴就是經濟重擔。
另外,你一定也聽過這一個故事,一位九十九歲的準人瑞,每天清晨5時就起床浸泡黃豆、磨豆漿,做豆花、煮糖水,一周7天從不休息。每天上午7時到11時、下午3時到5時在北市水源路的小巷裡賣豆花。
人稱豆花伯的準人瑞已經賣都花賣了五十四年,即使再過一年就是人瑞了,卻仍必須面對生存的壓力,不只要養自己,還要養已經養超過六七十年的兒子。
就算你真的能夠透過各種縮衣節食的方式勉強日,然而,你不得不承認,在這各式上,難免會有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變數與災難。這些變數與災難,將會使得生存變得更加雪上加霜。

之二 防不勝防的災難變數

健康的挑戰
癌症
在台灣,癌症已連續30多年名列十大死因排行榜,最近18年更不斷蟬聯榜首。台灣人死於癌症的比率已由四分之一躍升為三分之一,所以得癌症的機率現在是三分之一。
按照這個比率來看,任何一家三口的家庭,理論上最少會有一位成員罹患癌症。也就是這個家庭必須面對癌症問題的機率為100%;如果是我們故事中的主人翁劉永祿與張碧瓊這樣的四人家庭,面對癌症問題的機率將會是133.33%。
癌症對國人生命的掠奪以及帶給家庭的衝擊,已成為多數人都無法逃避的重大議題。
對於死亡的恐懼以及病故後所帶來的經濟衝擊都是令人惶惶不安的問題。
即使在整體醫療環境日漸改善、癌症患者存活棋已略有延長,目前已有四成男性及六成女性可以在罹患癌症後存活五年左右。然而存活期延長,同時也因為診療、康復及照護上面的需要為造成整個家庭更複雜的處境,除了高昂的醫療費用之外,工作能力的喪失也會使得原本咬牙忍度的日子更為艱難。
肥胖
根據世衛的認定,肥胖本身就是一種流行病,不過肥胖真正令人憂心的是它所可能引發的諸多健康難題,例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荷爾蒙失調、關節炎等等。
簡單的說,就是肥胖幾乎與大多數的慢性病有明顯的關連,而慢性病的特質就是,日積月累而成的疾病,所以,想要從這樣的慢性疾病中返回健康狀態,相對也同樣需要漫長的時間加上嚴格的飲食控制與健康管理。
事實證明,這兩者幾乎很少人能夠真正達到的高標,結果就是,一旦有了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這些疾病可能就會跟隨一輩子。
台灣的肥胖問題究竟如何呢?我們的主人翁劉永祿與張碧瓊夫婦又將面對什麼樣的肥胖威脅呢?
如果以「亞太肥胖指數」為基準,來計算台灣人的BMI值,那麼台灣的肥胖人口已從20年前的12%提高到最近的47%,全國約有1千萬人屬於體重過重(超過BMI值);另外,有4分之1的台灣人已達到病態肥胖標準。
從上述與肥胖有關的疾病來看,這些相關疾病所引起的的死亡率在十大死亡率中以25%緊追於癌症死亡率之後,顯然也可以應證台灣有超過25%的人達到所謂病態肥胖的標準。
那麼,我們的主人翁這一個四口之家所可能面對肥胖帶來的威脅就是100%。
從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加法來看,我們的主人翁單單面對癌症與肥胖相關疾病的威脅就高達233.33%,要避開這233.33%的健康威脅真的很困難。

意外事故
人都不願意發生意外,因為不論身殘還是死亡,發生意外事故都是一種難以面對的災難。
台灣意外死亡在十大死亡排行中位居第七名,比率為3.7%。如果我們的主人翁一家四口,那麼機率就要乘四倍,也就是這一家人所面對的意外死亡的威脅高達14.8%,幾乎每七個家庭就可能會有一個家庭有一位成員因為車禍或其他意外事故而死亡。
這個令人怵目驚心的數據還不包含那些發生意外還能保住一命卻喪失謀生能力的重度傷殘者。否則,說不定每六個家庭甚至每五個家庭就可能因為某位家庭成員發生意外而遭手重大的打擊。
在意外事故中,車禍佔有極高的比例。雖說小心駛得百年船,多一份注意就能多一份安全,但是生活在台灣,特別是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每過清晨七點鐘,每個人一出門力就陷入了混亂的車陣,誰能夠不火氣上升、心情焦慮,在這種環境與心情下,不論是開車、騎車,甚至是步行,要一個人一輩子都不閃神、都不出狀況還真的是比登天還難。
除了這類常見的意外之外,人們經常還會遇上一些不堪的災難,那是一種從來都不曾預料過、絲毫沒有心理準備的另類奇蹟。
例如,在親自遇上之前,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地震、洪水會摧毀自己的家園,帶走親人的生命。

咬牙忍耐不能解決問題
假如你真的很有錢,不論你是繼承龐大的遺產、偷偷中了樂透、玩股票比巴菲特更神勇或者你很會做生意、經營事業,如果你不接觸毒品、不賭博、不會迷戀酒吧鋼琴女郎亂灑錢、不會在路上只因別人的車子尬在你前面你就抓狂故意上前擦撞、不會…
那麼恭喜你,不論你處在哪個時代,面對任何影響生存條件的變數,你都很有機會當贏家。
但是,如果你跟台灣大多數人一樣,一個家庭的收入一年大約在七八十萬,那麼,面對居住、交通、飲食、教育、醫療種種固定的龐大開銷,基本上你已經沒有餘力面對癌症、肥胖、感情挑戰、意外事故或者任何無妄的災難。
你是一個連現在都養不起的掙扎者,你的生活,除了乘載著眼前無止境的壓力之外,還要對未來充滿不安與焦慮。

之三 養不起的未來

沒有時間地點的模糊夢土
未來,通常是一個浪漫的字眼,大多數現實不容易實現的事,都會寄望未來。基本上,未來就是人們的一片夢土。
一般人總會有一個美麗的未來式,大概從小學時代寫我的願望之後,這個未來憧憬便充滿著美好的元素。

未來的真實處境
現在,暫時讓我們拋開那個含糊的憧憬,用比較客觀的眼光來推估一下真實的未來世界吧。
不管你願不願意面對,這一個未來世界一定會來,而且來得非常的快速。

全球化競爭

未來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競爭的世界。
短短不到一百年前,一個人還可以靜靜的窩居在某個世界的角落,不管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發生任何事。這裡不得不又提起陶淵明了,他在另外一篇文學經典「桃花源記」裡提到一群避亂前秦遺民,遺世獨立於武陵桃花源達數百年之久,外界任何事對他們都沒有任何影響。就算是歷經了兩漢、三國、魏晉數個朝代的變亂,這裡的人依舊是「黃髮垂髫,並佁然自樂。」
但是,這樣一個桃花源的生活境界,在現代已經不可能,在全球會的競爭中,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所發生的事情都會像蝴蝶效應一樣,對最不可能產生影響的地方產生巨大的影響。
特別是在生存競爭上面,過去人們的競爭對象可以很單純是鄰居、同是或者工作、事業的對手,生活在台灣的大多數人,競爭對象總不外是台灣人。但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台灣人的競爭對象絕對不僅僅是台灣人,而是包括香港人、大陸人、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印度等亞洲人,甚至是美洲人、歐洲人、非洲人。
你也許還不認識某一個國家,但是,那個國家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可以能已經以某種形式對你產生了競爭的事實。

全球化競爭實例

很多人總以為,全球化關我何事?
事實上,全球化最關鍵的意義就是不論你想不想面對,想不想接受,想不想參與,你都一定要面對、要接受而且也要參與。
如果你總是認為全球會不會對你產生影響,那麼,你可以看看一些已經發生在你週遭的事實。
第一種事實是外籍英文老師,這些外國年輕人,只要學會中文,就可以在一些專業的外語學校擔任很吃香的外語老師,畢竟大家都認為外國人教外語比外語系畢業的台灣人教外語會比較強,事實上似乎也是如此。
這些老外難道不是某些工作的競爭者嗎?如果你的某些親友是外文系畢業卻沒有合適的工作,顯然這些老外對他們產生了重大的競爭與擠壓,有部分老外甚至可能會對部分男性造成配偶的競爭現象。
如果你是女性,配偶競爭現象就更明顯了,假如婚姻算是一個市場,在過去,這個市場基本上都是處於平衡狀態,只有戰亂時代才會有女多於男的傾斜。
可是,在數十年沒有戰亂的太平時代,卻因為婚姻市場的全球化而對台灣女性造成了配偶競爭的壓力,當許多男性紛紛迎娶越南、大陸、泰國、印尼新娘的時候,相對的就有許多女性的失去了原本的男性配偶的機會。
另外一種明顯的競爭壓力則是外籍勞工對於基層勞工在工作上面的競爭壓力。
日子好過的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做苦工,於是這種工作就留給了原住民,然後又轉移給外籍勞工。但是當日子不好過的時候,由於外籍勞工早已存在,很多人即使願意擔任苦工,也不容易獲得工作機會。
或許,你會認為,苦力的工作只是少數,台灣的產業主體以服務業為主,外勞能產生的影響近限於少數的範圍。
客戶服務總算是一種服務業吧。如果你曾經打電話尋求某家公司客服人員的協助,那麼你一定到過電話那頭的甜美女聲怎麼會是字正腔圓的北京片兒?
沒有錯,接聽你電話的,就是最少要能夠講得出一口標準北京話的大陸女孩,而且這些大陸女孩接聽電話的現場是在大陸廣州、上海、北京甚至是你根本不曾聽說過的一個城市。
如果你是打電話尋求外語方面的協助,那麼,接電話的人則很可能是住在新德里或孟買的印度人呢。
這些原本數於台灣人所獨有的客戶服務工作機會,在全球化的潮流下,現在已紛紛拱手讓給其他國家的人了。
既然全球化是如此不可避免,那麼,你可曾想過,在全面全球化競爭的未來,要如何面對?如何接受?如何參與呢?

資源匱乏
全球化還有一個必然結果就是資源快速匱乏。為什麼呢?很簡單的一個理由是,當這個世界一下多了將近三十億的人一起來瘋狂消費的時候,任何原本在十幾億人消費情況下感覺不虞匱乏的資源都會立即變得相當匱乏。
最近二十年,我們總是很樂觀的看到中國崛起,印度的起飛,還有俄羅斯、巴西等國的投資機會。
但是,我們可能沒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當金磚四國忽然一個一個如睡醒的猛虎,陸續演出經濟起飛奇蹟的時候,這些人口數將近三十億的國家的人民,在經濟實力提升之後仿效先國家瘋狂消費的生活型態的結果。
在過去,大陸十三億人口渴了,有一杯水喝就是幸福,至於喝汽水,可能是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時後佐興的非日常飲料,但是,在經濟條件提高後,口渴了豈能只喝一杯水,汽水可樂之外,紅茶、咖啡、果汁等都是日常必需品。於是,以往加州柳橙的產量可能可以滿足全世界除了金磚四國以外消費者的消費量還有賸餘,當大陸、印度、巴西、俄羅斯的民眾口渴的時候也一起來喝柳橙汁的時候,加州柳橙恐怕就會出現供應不足的現象了。
舉引水習慣這樣的例子可能還無法充分反映全球化之後資源快速匱乏的困境,所以我們不妨用海生魚類來做一個詮釋吧。
同樣也是不到一百年以前,海洋生物無比豐盛、海裡的魚類又好抓又美味。
然而,海生魚類可以說是少數最早面對全球化壓力的主角之一,由於全世界各國的遠洋漁船可以到任何屬於公海的魚場補撈漁獲,因此,日本人的生魚片文化、台灣人的海鮮熱炒文化也可以深深的影響到印尼、澳洲或南美洲鄰近海域的海魚生態。
於是,海生魚類在所謂的全球化觀念出現之前,早已因為全球化的事實而在六十年之內銳減大半。
現在,一下子又有將近三十億人一起來猛吃海鮮,也難怪海洋生物專家會悲觀的認為,到了2050年,也就是四十年之後,所有的海魚將只剩下正常狀態之下的1%,到那時後,如果想吃一條海魚,可能需要付出無比昂貴的代價。
海生魚類是一種完全自然繁衍的資源,在過去,許多專家曾經嘗試透過人工養殖的手段想要增加海魚的產量以避免匱乏,不過大多數的嘗試並不成功。
即使少數還算成功的就地圈養的案例(例如在澳洲外海有人成功圈養鮪魚),但是,殊不知這些鮪魚只吃梭魚,在梭魚消失的速度並不比鮪魚慢的情況下,這樣的圈養又有何意義呢?
在海裡如此,在陸地也好不到哪裡去。
陸地的優勢是,大多數的糧食都是以人工種植,人工管理。事實證明,透過市場機制,目前的大地基本上還可以在不同的需求下種植不同作物滿足全世界人口的不同需要。
但目前的充裕並不代表未來也可以充裕。而人工種植其實也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因為當全球各地所種植的小麥都屬於人工繁殖出來的少數幾種多穗品種時,一旦這些少數品種任何一個品種遭遇致命的病害,就有可能造成嚴重歉收,致使全球小麥價格飛漲,甚至鬧出飢荒。所幸這個危險至今似乎還沒有出現過。
即使如此,這幾年由於澳洲麥田遭逢乾旱導致全球麵粉的價格漲幅偏高,讓人連吃一碗麵都不得不計較大中小碗,這難道不是全球化資源匱乏的一個輕度反應嗎?一旦小麥病害成真,四處蔓延,你能想像麵粉要論兩計錢的那種日子嗎。
就算人類真的這麼好運,每年風調雨順、農作健康豐收,在忽然多了三十億人一起來競爭食物、「浪費」食物,小麥的價格在未來恐怕也很難再回到過去供過於求的廉價時代了。
與海生魚類、農作物一樣,包括原油、鋼鐵、紙漿等等過去大多數人並不以為意的大地資源,在多了三十億人加入瘋狂消費的競爭之下,每一樣資源都只會越來越物以稀為貴了。
當超過三十億人都以這種瘋狂的態度消費大地的資源,你還可以無所謂的認為,未來依舊能夠像現在一樣物資充裕、不虞匱乏嗎?
已經養不起現在的你,有可能養得起資源更欠缺也更昂貴的未來嗎?
對於大多數人,未來,幾乎不在可能是一片美好的夢土,而是一個更需要生存智慧的嶄新世界。

第二部 超越生存掙扎
想要解決養不起現在、養不起未來的問題,最重要的恐怕不是知道如何賺更多錢,而是要設法將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反財富意識從我們的心中拿掉,然後我們才有可能重新建立一種對於金錢的價值觀,啟動對於財富的進取心。

之一瀕貧來自於一種心理
大部分人之所以無法讓生活處於寬裕無虞,除了前述客觀的環境變遷與激烈競爭外,其實更重要的一個因素來自於心理層面。否則,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在同樣的客觀環境與競爭條件之下,還是有一些人真的可以過得很寬裕,甚至很奢華。難道他們都是啣著金湯匙出生嗎?顯然不是這樣。
少數的有錢人之所以能夠比大多數除於貧窮邊緣的人富有,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有著不同的心理因素。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長輩們除了教育我們盡量節儉之外,對於如何增加財富並沒有太多積極的建議,相對的,他們卻不斷對我們灌輸一些反財富的意識形態,例如銅臭、奸商、市儈、為富不仁、見錢眼開、愛錢死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富貴於我如浮雲等等。總之,如果你有時間靜下來想一想,你一定可以想出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這種反財富的字眼。這些字眼,基本上對會金錢產生敵意,使人認為喜歡錢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有錢是一種罪惡,進而關閉我們對於金錢的進取心。
也正因為如此,即使在我們身邊充滿著賺錢的機會,我們總還是瀕臨貧窮。

重建心理、啟動新系統
因此,想要解決養不起現在、養不起未來的問題,最重要的恐怕不是知道如何賺更多錢,而是要設法將我們從小被灌輸的反財富意識從我們的心中拿掉,然後我們才有可能重新建立一種對於金錢的價值觀,啟動對於財富的進取心。否則,沒有新的價值觀及進取心,我們對於金錢與財富的熱情將不可能持續,也不可能實際在金錢與財富上面出現豐收的結果。
你也不能一直把反財富意識的問題歸咎於長輩們的教育,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不是也一再重複的給自己灌輸反財富意識嗎?你不是常常因為別人有錢就討厭他呢?你不是常常以暴發戶、騷包、小開、跩什麼來暗批你認識的「好也人」,或者你偶然擦身而過開著賓士、積架的陌生好也人。
哈福˙艾克在《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一書一再強調也就是從內心改變對有錢的態度這個觀念,他不只一次強調,當一個人潛意識裡對於有前人充滿忌妒與恨意,怎麼可能真正成為被自己潛意識所寄妒嫉懷恨的對象呢?
因此,哈福˙艾克建議,如果你想要有錢,你就必須透過管理心智來避免對有錢人的妒恨,然後你才能夠重新替自己描繪出一張財富藍圖,並根據這一張藍圖逐步的邁向有錢的目標。當你能夠依照金錢藍圖取得財富之後,那麼,你在依照藍圖行事的過程中的種種想法,也就是有錢人的想法了。
事實上,在哈福˙艾克的建議中,管理心智可能比金錢藍圖更為困難,因為潛意識總是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就會冒出頭來影響你的意識。哈福˙艾克自己偶然也還是會犯下這個錯誤,他舉例說,有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好萊塢明星荷莉˙貝瑞談起爭取高報酬是為好萊塢其他女明星開路的時候,心頭猛然冒出「這女人真是虛偽」的敵意。還好,哈福˙艾克很機警的啟動心智管理,對自己大聲的說:「好女孩,妳應該爭取更高的報酬才能幫其他女明星變得更有錢。」
這個例子最主要的啟示就是,由於反財富的潛意識力量太大,所以你必須像打地鼠一樣的,在它冒出頭來影響你對有錢人的態度、影響你對金錢的看法時,你必須用力的把它打下去;否則,你只是很淺層的想要有錢,心理的深層,你還是對有錢充滿著敵意。

如何實現金錢藍圖
當你能夠透過心智管理將對於金錢的敵意降到最低之後,你就可以未變成有錢來做準備了。

首先,你必須選擇一條路。
大多數變得有錢的道路都不是那麼容易,也因此,成功的企業家、樂透得主並不多,如果你天縱英才,眼光敏銳,而且能夠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驚滔駭浪中處變不驚、化險為夷,那麼你也許可以選擇創立一家企業。
或者,你深信自己的運氣,那麼你可以買一張樂透。
如果你不認為你會是那一個樂透得主,而且你也知道你很難拿得出一筆大錢冒大風險並承擔經營企業的種種挑戰。那麼,什麼才是你的金錢藍圖?你有要金錢藍圖化為事實呢?

之二 直銷是持續性收入的最佳方案
最近一段時間,你可能聽過「持續性收入」這樣一個名詞,而且事實上,持續性收入或許就是你可以在相對較低風險及壓力之下變得有錢的一條可行的道路。

持續性收入是什麼
相對於持續性收入的另外一種收入模式叫做暫時性收入,這一類收入基本上只能讓你暫時不缺錢,因此,你必須為了不缺錢不斷的工作,稍有意外,你可能連這種暫時性收入都會被迫中斷而變得十分缺錢。
持續性收入則多半能夠在很多意外參數底下還是有穩定的收入。
為了更容易了解持續性收入的特質與優勢,我們不妨藉用土匪這個角色來看看持續性收入吧。古代的土匪可能是最懂得被動式收入概念的一群人,我們在俠義小說裡不是常常會看到土匪們這樣說嗎:「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很重要的產品與消費關係在裡面,產品就是一條大樹遮蔭的道路,消費者就是那些用路人,而土匪在這一個消費關係裡面的工作就是數那些數不完(持續不斷)鈔票。
土匪並不是一個好的典型,但是卻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可以來看看,除了土匪,還有哪些人可以把擁有被動式收入可以數錢數到手軟?
第一種就是政府機器,政府每年以征收稅賦為名義,寄出稅單之後,還得僱請無數稅捐人員幫忙數鈔票;其次就是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這些公司每兩個月寄出一張帳單,同樣也要僱請無數的會計人員數鈔票;最能夠與上述土匪媲美的大概就是高公局吧,不論是國道一號還是三號,果然是此路是我開,每個用路人都要留下買路財,也因此每個收費站創造持續性收入的速度幾乎跟印鈔機一樣快。國道一號跟三號各有十個收費站,也就是高公局擁有廿部全天候不休息的印鈔機。
上述幾種鮮明的持續性收入模式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在被需要的前提之下建設一個滿足需要的系統例如電力公司的供電系統、自來水公司的供水系統,然後形成一種很難中斷的收入入管道,讓金錢源源不斷的、持續的流進來。
當然,前述幾種滿足需要的系統都不是一般人有能力能夠建構的,但是,除了這幾種模式之外,是不是還有一些一般人確實可以建構的「可以滿足需要並不斷讓錢流進來」的持續性收入呢?
持續性收入與暫時性收入(例如上班領薪)最大的不同是,持續性收入還可以透過倍增或連鎖將效益最大化,進而創造無上限的收入,而典型的暫時性收入──上班,則不論你如何被老闆需要,你再認真也只能夠一天最多工作24小時,收入也不可能無限增加。
一般來說,像寫暢銷書、出唱片、經營保險、經營直銷都是個人可以嘗試的被動是收入模式,寫書、出唱片如果作品暢銷、長銷,版稅就成為油井裡的石油,源源不絕;而經營保險一旦時間久了,累積了可觀的客戶名單之後,也可以創造源源不絕的收入。
不過,寫書需要天賦、出唱片需要歌聲與臉孔,這些門檻一般人也不容易跨越;至於保險,自從台灣人平均每一個人身上已經背負了2.5個保險之後,這個模式可能也不是一個持續性收入的理想選項了。
直銷是一般人可以擁有的持續收入系統
大多數富有的人都會整合他人的時間、金錢及人脈來完善自己的持續性收入系統。這個現象幾乎與直銷透過組織發展將眾人的時間、金錢及人脈效益最大化的特質不謀而合。
而直銷的低風險、低門檻,更是絕大多數人可以建構持續性收入系統的優勢方案。

直銷是一個倍增的持續性收入系統
直銷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種等比級數的魅力,若以五條線領五代的制度為模型,直銷的倍增可以讓一個人可以擁有5的5次方的時間、人脈與金錢來驅動並創造收入,而這種倍增的核心概念,也正是直銷最吸引人的地方。
或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直銷組織可以真正達到完美的等比級數力量,但是,在上述的模型中,即使等比級數中只有一成的人為有效,最後還是比未倍增之前產生高出62.5倍的效益。
事實上,一成的有效率是一個合理的數字,因此,一個在傳統企業裡月薪四萬元的人,透過直銷建立每個月獲得250萬的持續性收入基本也是合理的,而根據經驗,這個數字也已被證明確實有許多人可以達到。
直銷是一個掌握主流需要的持續性收入系統
在前面我們舉了土匪與高公局為例來說明持續性收入的特性時,也同時提到了在產品與消費者關係中的被需要性的重要。事實上,直銷大多數產品都具有這一項被需要性,或許這種被需要性並沒有高速公路的唯一性;但是,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的直銷產品,在同質產品中往往具有相當明顯的優勢,具有高度被需要性。簡單而言,就是大多數直銷公司都擁有若干的主流性與優質產品,而這些產品正是讓直銷經營者所建構的持續性收入系統收入更豐厚的重要基礎。

直銷培訓師說過的直銷好處
事實上,從有直銷以來,就有無數培訓師與直銷共生,而這些培訓師所曾經點出的經營直銷的理由沒有一百個也有幾十個。例如直銷可以幫助一個人分散人生風險;直銷可以把消費支出轉成投資;直銷可以讓人更正面;直銷可以激發進取心;直銷可以鍛鍊自我管理能力;直銷是最好的商業教室;直銷是外在財富與內在修為一起成長的園地;直銷可以創造勇氣;直銷可以讓人更抗壓;直銷可以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自己;直銷可以不必看老闆臉色;直銷可以不必跟豬頭當同事;直銷可以不必承擔經營企業的成本與風險壓力;直銷可以世界玩透透….
這些經營直銷的理由,若仔細頗析,每一個理由大概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也因此,這些理由也才能夠養得起不斷用它們當教材的無數培訓師。
為免掠人之美,在此我們就不贅述這些好處了。

直銷把大多數生存危機轉為機會
除了前述培訓是們的老生常談外,直銷之所以會是建立持續性收入系統、解決養不起現在及未來最佳的方案之一,最重要的是,直銷具有轉逆為順的特質。
例如,前面我們提到了生存競爭中可能面臨的變數與災難中,健康是一個主要問題,而在健康問題中,癌症與肥胖是兩大殺手,四口之家,面對這兩大殺手的威脅性超過百分之兩百。
但是,直銷卻能夠把這威脅轉成商機,開發並行銷以對抗這兩大威脅為訴求的保健產品。
如果國道一號與三號因為具有高度被需要性而讓二十個收費站有如印鈔機,那麼防癌與減重及對抗肥胖相關疾病的產品也有同樣的被需要性,理論上也能夠創造出數錢數到手軟的結果。
事實上,在台灣,防癌訴求的靈芝及多醣體產品至少創造了一年五十億以上的產值,而減重產品及與肥胖有關的心血管產品,每年銷售產值更是難以計數。這兩大危機當然也替無數直銷商創造了豐厚的持續性收入。
另外,包括生存競爭中的法律風險,也可以成為一種商機,事實上在美國確實也有以經營法律諮詢為主要產品的直銷公司,並且也有出色的成績。
過去幾次油價的大幅波動,也幾次讓省油精產品偶然成為明星,從長期來看,原油快速匱乏的事實勢必會促使省油精產品在直銷行業中從偶然的明星變成必然的明星。
簡單的說,就是哪裡有最迫切的被需要性,直銷產品就會在那裡,直銷經營者的持續性收入系統也就會同時因為這些產品的被需要而財源滾滾。

直銷可以在全球化浪潮中破浪而行
在談到養不起未來的時候,我們把全球化當做這個議題的主要根源,因為全球化,我們被迫必須跟我們甚至不知道名字的某個國家的某些人激烈競爭生存資源與生存機會。由於金磚四國的快速崛起,世界上頓時多了三十億人口一起來搶食油、搶糧食、搶商機,讓已經習慣沒有這三十億人的舊世界的你我備感壓力。
但是,如果從直銷的角度來看,金磚四國多出來有能力跟我們競爭生存資源與機會的人,其實也就是多出來三十億人口的商機。
直銷的倍增特質使得直銷成為最具全球化穿透力與靈活度的一種商業模式,在你可能還是不認識某個國的的名字的時候,你的第二代夥伴可能已經因為自己的人脈特質而在那個國家建立起一個組織,而如果那個你不知名的國家裡又剛好有一個傑出的夥伴,透過這一個陌生國度的傑出夥伴及其組織,你不僅可以從那個陌生的國度擁有持續性收入,這份異國的收入,甚至也有可能是遠高任何本地組織的收入。
在台灣,這種透過直銷將全球化壓力變成全球化機會的優勢更是得天獨厚,因為台灣在接軌大陸市場的戰略地位是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取代的,而這也是做為一個台灣人,不可以天予不取,不可不把握的寶貴資產。

來自馬祖的世界第一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馬祖地處邊陲,以亞洲的角度來看,馬祖還是地處台灣與大陸兩者的邊陲;以世界的角度來看,馬祖更是世界邊緣一個幾乎不存在的列島。
從生存條件的角度來看,1992年以前,眾多的駐軍消費是當地人的收入來源。1992年戰地政務改變後,馬祖雖然被列為國家風景區,並且有若干土特產品,但是這些資源基本上並不能創造出讓馬祖人過得豐裕的生存條件,很多馬祖人還是得倚賴漁業維生。如果雲林人自認為是經濟條件的次等公民的話,馬祖人可能就要屬於三等公民了。
但是,這個幾乎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列島,卻出了一位可以養得起現在、養得起未來,甚至養得起三輩子五輩子的直銷商──安麗陳婉芬。
2009年,陳婉芬是世界收入第二高,也是安麗收入最高的直銷商,她的持續性收入系統每個月創造了高達85萬美元(相當於2700萬台幣)的收入。
陳婉芬以出身世界邊陲的一個普通女子而登上全球直銷的巔峰,其中有著無數的啟示。
但是,最重要的啟示就是,直銷確實是一個一般人解決養不起現在及未來的最佳方案之一。不論你來自何方、身份如何,只要你相信公司、相信產品、相信事業並且以堅持不輟的態度努力經營這一份事業,直銷不僅僅可以成為你期待的持續性收入系統,更會以遠遠超越你任何期待的甜美果實作為你相信與堅持的回報。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我將崛起──新直銷公司生存發展的核心條件

迎向直銷的更大商機

2001年直銷產業高峰會實錄

第六屆亞太直銷論壇亮點閃爍

巨新健康生活驛站,讓e-Office更專業

決勝20大

教育訓練為什麼會無效?

謝昌杰:專業導向,每月賺百萬

挑戰不景氣的學習妙招!

直銷,年輕人創業致富新抉擇!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