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倍增的終極力量 移動力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南方甫
期數 / 第184期
追求倍增的終極力量 移動力
朗讀:
台灣本土直銷企業有很多優勢,產品開發、制度設計、模式模仿等等都是台灣本土直銷業者可貴的天賦奇能。然而,以全球化的標準來審視,台灣直銷業者卻獨獨嚴重缺乏國際市場的移動能力。
一般而言,除了大馬市場之外,台灣本土直銷業者,幾乎沒有留下過任何值得記錄的腳印。台灣本土業者在國際市場的移動能力之所以乏善可陳,除了過度倚賴大中華及星馬華人族群,造成走不出華人族群的「心靈鎖國」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很少有本土直銷公司為國際市場進行完整的準備,多數本土直銷公司,喊很會喊,但是無可諱言的,通常是喊爽的。
先建構完善的企業價值與文化
沒有準備,與其跟時髦開新市場,還不如留在島內守成(八成的結果是凋零),不然在不豫則敗的道理下,勉強出擊,終究難逃敗陣的命運(九成的結果是大失血)。
那麼,開拓國際市場需要做哪些準備呢?在具備什麼樣的條件之後,一家本土公司才能夠發揮強大的國際市場移動力呢?
最近五年成功拓展十個亞洲市場的新加坡全美世界總裁范文瑂,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直銷不是產品或制度的競爭,而是一種價值與文化的競爭,要蓄積國際市場移動力,就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企業價值與文化建構完善,然後再以合適的經營模式,在每個市場傳遞企業的文化與價值,所謂物以類聚,突出的企業價值與文化,一定會吸引到認同企業的族群共同參與。
范文瑂並且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產業共榮概念,她說,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價值與文化,所以能夠吸引到的族群也會各不相同,這將會是直銷業界百花齊放、共創榮景的最佳基礎。現代社會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抱持大小通吃的態度經營市場,與其大小通吃卻大小皆空,還不如好好吸引並照顧認同企業價值與文化的族群來的更有意義。
國際市場互相支撐
而全美世界在佈局亞洲市場的過程中,也得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那就是,國際市場可以互相支撐,新市場並不一定每一個都會很快成功,但是,獲得成功的新市場,很可能足以支撐多個尚未成功的市場成本。對於老是想要通贏而不敢下注的台灣本土業者,這樣的經驗似乎是一個讓人更有勇氣去發揮國際市場移動力的啟示。
這種互相支撐的經驗,不只發生在全美,更發生在天獅集團,也發生在新近啟動台灣市場的新衛斯(Neways)。天獅在俄羅斯、東歐、印尼的大成功,絕對可以支撐天獅在大陸本土市場因環境法規變局的影響,也能夠支撐日本的第一次失敗與第二次進軍,更能夠支撐台灣市場的長期奮戰。新衛斯在日本的成功,同樣支撐美國公司渡過災難性的危機,並且讓全球業績能夠不斷向上成長。
另外,我們也採訪了嫻熟美商與本土直銷公司特質的清醍醐健康事業總經理陳萍。陳萍認為,台灣本土業者能不能發揮移動力,主要要看老板氣度、眼光以及專業經理人的經驗與專業;如果老闆夠大器,經理人也能夠發揮專業,則本土公司所具有的原創性空間,將會是台灣本土直銷業向國際市場移動的關鍵優勢。
在台灣本土公司移動力乏善可陳的情況下,陳萍這一番看似批評的話,其實與是一個極為溫暖的鼓舞與啟發。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