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眼不要礙眼,眼睛常見疾病與養護之道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趙凡誼
期數 / 第116期
愛眼不要礙眼,眼睛常見疾病與養護之道
朗讀:
「眼睛遮蒙霧,要看無半項!」如果你以為視力減退或眼部病變是老年人或近視族的專利,那可就錯了!一項不易治療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正悄悄的帶來威脅……。
趙凡誼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雖然不常聽聞,但它在世界視力失明主因排行中,與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網膜病變並列前茅;另外在1991年一項調查中顯示,台灣老年人失明的首因是白內障,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卻緊追在後,名列第二。更嚴重的是,台灣人罹患此病症的平均年齡,已下降到四十五歲以上,令人不得小覷。
黃斑部病變原因
「黃斑部」位於眼球後的正中央,因為含有黃色色素,才被稱為黃斑部,屬於視網膜中的特殊部位。它的重要性如同相機的感光機制,擁有許多感光細胞,可以精準的辨識形狀、光量及色度,可以說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一旦黃斑部受損,視力就會急遽減退,即使周圍部分影像仍清晰可見,但視覺中心點卻會黑黑模糊不清,造成閱讀或近看的困擾,也無法清楚辨識紅、藍、綠三色,因而造成後天性的色盲,嚴重者甚至失明。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成因多樣化,因好發於中、老年人,老化自然成了致病主因;其他如遺傳、高度近視、眼球外傷、感染、免疫所引起的發炎反應都有關;另外,據多項研究報告指出,抽菸也是導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還有,白種人的罹患率也比黃種人和黑人高許多,有人判斷是因為白種人眼睛內黑色素較少,對外來光線的保護力較弱,尤其是紫外線的傷害。但若是以病理性來看,致病原因則可分為「視網膜脈絡膜萎縮」和「滲出性黃斑退化」兩種,台灣人90%以上都是屬於「滲出性變化」者。
預防&自我檢測法
醫師建議預防之道,除了避免強光直接刺激眼睛、近視產生或預防度數增加外,飲食方面可多選擇含有抗氧化功能的維生素食物,如脂溶性維生素中的A及E,水溶性維生素中的B群及C最為重要。而維生素A群中的類胡蘿蔔素,可在黃斑部形成黃色色素,有助吸收藍光,防止視網膜最敏感區域受到光線傷害。另外,控制血壓、不抽菸等動作對於預防眼疾,也都有實質的幫助。
平時的自我檢測,書田眼科診所吳仁斌醫師則建議藉由「Amsler格狀視野表」做中心視野的自我檢查,可有效掌握病變的進行,及早就醫。
........................................................................................................
(小檔案:
)Amsler格狀視野表使用法
● 須在充足光線下,戴著平時閱讀用的眼鏡(或老花眼鏡)
● 手持Amsler格狀視野表距離約30公分(相當於平時閱讀距離)
● 用手掌輕輕遮蓋一眼,左右眼分別測試。
● 檢查時,測試的眼睛目光焦點要注視格狀視野表正中央的黑色圓點,視線不可飄移,並回答下列三個問題:1.感覺周圍線條是否有扭曲?
2.感覺周圍小方格的形狀及大小是否出現不一致的情形?
3.感覺周圍線條是否有糢糊、顏色不同甚至消失的情形?
◎ 初步診斷→若有這三種情形之一,表示視網膜黃斑部出現異常,可能有變性、水腫或出血的情形,務必請眼科醫師做詳盡的檢查,新式的「黃斑部中心錐形細胞電位檢查」,可偵測到視網膜細胞初期的病變,是檢查眼底病變的新方法。受檢時不須打針、散瞳,只須在眼睛點麻藥5分鐘後即可檢查,約時30分鐘,再搭配眼底檢查,即可掌握相當精準的結果。
(資料由書田醫院眼科部提供)
.......................................................................................................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最佳的治療時機,在於罹病早期,但想要百分百治癒卻不可能。新式的治療法,是一種以遠紅外光經瞳孔的「光熱雷射療法」,國泰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瑩山表示,「光熱雷射」波長較長、治療深入,所發射的光點大,所形成的大光斑,可覆罩整個病灶,在臨床長期追蹤治療下,約有80%的治療效果,其中30%病患視力有進步,且視力穩定,不再惡化;至於眼底的變化,有90%可見出血減少、滲出物吸收的現象,對於正常組織並無傷害破壞作用。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