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公司整體業績的創造,除了公司在業務上充份支援配合,仍得依賴領導級直銷商的帶動。因此對領導獎金的設計,完全以激勵領導者創造業績拓展組織為導向,基本上可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
1.歸零:依據組織之業績或組織的狀況,來決定獎金領取資格。如果依據業績,也就是每個月或一段時間要維持小組(未獨立之領導組織)一定的業績,促使領導者要不斷地去銷售產品及擴展組織。如果是依據組織狀況,通常是培養足夠的獨立領導組織,即具備獎金領取資格。但相對的,該領導者要花費大部分的時間去輔導所培養的領導者組織,使它的業績能夠符合業績的規定。在精神上仍算是歸零。
不歸零減輕壓力
少數公司設計領導獎金時,將領取資格以不歸零的方式處理,的確使得領導者在業績及組織發展上壓力減輕,但這樣的設計會造成惡性循環,短期內不會有什麼不良影響,但是當組織漸大時,所有的領導者都可坐享其成,大家都指望下線,最後只有晚加入者在努力,一代不如一代,業績及組織萎縮是必然的結果。一個成功的直銷公司,整體業績創造應是所有直銷商每一個人共同的努力,組織愈大,共同努力者愈多,業績也就愈大。
2.鼓勵晉升至領導者:在沒有升至領導之前,可領的獎金數目有限,而且也幾乎只有業績獎金。但晉升領導後,除了領導獎金外,也衍生了許多只有領導才可領取的各類獎金或福利,這些獎金或福利其實都可稱之為另一型態的領導獎金。未晉升領導者,可領獎金有限,但在領導階段,獎金都大幅增加,怎能不吸引人。
3.表現組織倍增威力:剛符合領導獎金資格的人在初期,可領取的數目必然不大,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向下紮根,並努力拓展橫向組織網,就很輕易感受到組織倍增之速度,以及獎金倍增的魅力。
4.業績獎金的延續:不論是歸零或不歸零制度,業績獎金是差額獎金比率的型態,除非是同級,否則一定有獎金可領(假設有業績),可是當自己升至領導級,而下線也晉升領導級時,沒有差額獎金反而是一種懲罰,好不容易培養教育一條好的組織線,卻一毛錢也拿不到,在理論上是違反公平原則的,於是對也升至領導的下線整個組織,讓它獨立計算業績,並設計出代替零差額的領導獎金率。如下圖:

在不歸零制的業績獎金下,很容易產生未升至領導前,上下線同一個級位的現象,如果領導的晉升條件又較困難時,往往使得一個人推薦了數條線,結果每一條下線都與他同級,卻一毛錢獎金也領不到,空有組織,於事乎也產生了所謂的「同級獎金」,概念是與領導獎金一樣的,目的就是在補救在升領導的過渡時間,獎金反而下滑的不正常現象。在意義上也應算是領導獎金的一種型態吧!
實質與非實質福利
福利,獎金制度架構的第3部份,簡單劃分可分2種(1)實質福利:旅遊、汽車、房子、分紅、股利等。(2)非實質福利:保險、獎學金、講師培訓、福利品,甚至公司帶動的促銷活動、表揚大會等。
茲就實質福利分述如下:
■旅遊:最常在直銷成功生涯中被提起的項目,不管對直銷商而言,或者對公司而言,旅遊是對雙方都最有實質助益的項目,因為對直銷商而言,能參加取得旅遊資格是一種莫大的榮譽,而且人是喜愛群體的動物,你的夥伴爭取到旅遊資格,你當然也要爭取到,一起出國去,才會更有意思,因而產生了良性競爭。同時,旅遊本身又是一種身心放鬆及彼此激勵的絕佳機會,往往旅遊回來,動力大增,業績突飛猛進。對公司而言,創造業績符合資格者,才可參加旅遊,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時在旅遊過程中,又安排一系列的教育激勵活動,又再一次有創造更高業績的衝刺,對公司、對直銷商是雙贏的。
旅遊資訊的設定,通常是在一段期間內達到規定的業績,當然級位也限定為領導級。但也有公司為了也鼓勵業績的成長,將規定的業績標準定的較低,放寬資格,可是要自己負擔部份費用。或者是在某個級位以上者均可參加旅遊,但是業績在某個標準以上者免費,未達成者視業績狀況,自行負擔差額。
■汽車:車子是最容易表現身份地位的。汽車獎勵廣受歡迎,在以達成維持某個固定業績標準狀況下,促使直銷商創造業績,但這也造成了萬一無法達到時,直銷商要自行負擔分期付款,甚至造成被迫賣車,同時汽車已不再是奢侈品,交通狀況漸惡化,汽車獎勵漸不用採用或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