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的行義精神是什麼?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曾仕強
期數 / 第184期
中國式管理的行義精神是什麼?
朗讀:
墨子所說的義,實際上包括「正」和「利」。前者是正當、後者為有利。凡是正當而且有利的事情,便應該好好去做。他認為,「有力量的要幫助別人,有財物的要分給人,有好道術的要教誨人。」,人人相愛又互助,大家才能夠享有安和樂利的生活。墨子主張明鬼,希望大家相信鬼神具有賞善罰暴的能力,約束自己多多行義,使自己樂於行善,不敢為惡。
我認為,墨子的言行,十分適合於基層人員,做為「務實」的良好基礎。茲分別說明如下,以供參考:
一、墨子說:「假定你有兩個僕人,一個看見你時才做事,不見你時就不做事;另一個看見你時做事,不見你時也做事。你喜歡哪一個?」基層人員盡忠職守,不論上級主管有沒有看到,都應該規規矩矩,把事做好。
二、墨子說:「要考察一件事情的有無,必須以眾人耳目所聞見,實際的經驗作標準。假使聽見了、看見了,那麼這事必定是有的了;假如不曾聽見,也不曾看見,這事必然是沒有了。」基層人員,最好注重耳目的經驗,採取科學的態度,重視實際的應用,不要空談!
三、墨子說:「聽到任何好的和不好的事情,都要向上面的主管提告。上面認為對的,大家有應該認為對;上面認為錯的,大家也應該認為錯。」基層人員不能對上級隱瞞事實,才不致造成上級的誤判。上級明白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確的判斷,基層人員最好加以認同。」
四、墨子接著說:「上面有過錯,要加以規諫。下面有好事,就去查訪,並且向上級推薦。一定要和上級協同,不可以和下面的人朋比結黨。」基層人員,若是上級有過失不規諫,下面有好事也不薦舉;和下面勾結而不予上級協同,那就不是良好的行為。
五、墨子主張人人勤於勞作,各盡所能,增進效率,去奢侈、重節儉。他的「節用」、「節律」,便是具體的原創。他的「非樂」,對基層人員來說,即為不能從事不正當的娛樂,也不必羨慕那些高級物質享受的樂。
六、抬頭三尺有鬼神,則是基層人員用來增強自律的有效方式。墨子所說的鬼神,並非凶神惡鬼,而是比聖賢更聰明的天人之間的媒介,具有支配,監察人的能力。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