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為什麼主張德本才末?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曾仕強
期數 / 第147期
中國式管理為什麼主張德本才末?
朗讀:
我們對於人才的要求,其實是德才兼備。既有才能、品德修養又好,當然是上乘之選。但是,才能高的人未必修養良好。這時候我們才講究德本才末,先比品德、再論才能。品德修養良好,才能愈高的愈優先禮聘;品德修養不佳,我們反而以才能不高的為優先。因為才能高而品德差的人,大多成為奸佞害群的小人,將來對組織的傷害必然大於那些品德差而才能也不好的人。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我們寧願採用才能不高的人。
中國社會常見不才的人居高位,原來有它的道理。我們也常常自稱不才,表示品德修養良好才如此謙虛。有人說過分謙虛是虛偽,我們則認為只有虛假、偽裝的謙虛,才叫做虛偽。只要是真的,謙虛是世上惟一不會過分的東西。務請大家放心,謙虛永遠是好的。
才能可以訓練,而品德很不容易改變。三步到六步已經奠定相當堅牢的基礎。入學以後,知識、能力尚可以陶冶,品德修養已經相當難以修治。中國人罵人,通常罵人家缺乏家教,很少罵人沒有受學校教育,可見在我們心目當中,品德修養遠比智識、學問重要;而品德修養又必須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教養,奠定良好的習慣。所以我們只能罵人沒有家教,不應該指責別人不接受學校教育。有學問、有能力的人,照樣表現得缺乏家教,這才是大家憂心、害怕的地方。學校很難代替家教,但是因此而放棄品德教育的責任,顯然是現代教育遭大眾詬病的重點。學校只教智識、培養能力,卻不能在家教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原因是現代教師大多忘記身教而只知言教,有以致之。
教育界重才能而輕品德,企業界講求能力本位,這個社會豈能安寧?大家滿腦子用才能賺錢,憑能力創新,哪裡顧得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寧?於是大家笑裡藏刀,個個有如不定期炸彈,什麼時候要爆炸開來?誰也料不定。萬一自己也控制不了,那該怎麼辦?不如早日恢復德本才末的主導理念,求得己安人也安,大家都安寧。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