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世界盃世代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詹偉雄
期數 / 第117期
瞄準世界盃世代
朗讀:
不久前的世界盃熱潮其實與足球無關,全球化下的區域生活圈才是關鍵。
世界足球盃在台灣掀起了意外的高潮,負責轉播的年代公司廣告賣到滿檔,乾脆在既有的年代與MUCH TV外,把旗下的東風衛視也拿來轉播,創下一家電視公司3組人馬聯播一次球賽的新紀錄。
為什麼過去對足球沒什麼淵源的台灣,突然哈起了足球?嚴肅來看,這場世界盃熱,和足球無關;但和全球化浪潮中的「區域生活圈」概念有關。
正因為時差那麼小(日、韓比台灣快1小時,所以我們都可以在醒著的時間,共同關心某個議題,譬如股市指數和球賽勝負);正因為距離那麼近,我們又可以互通有無的方式彼此做生意(交易成本較低),當財貨服務往來增多,流行文化的彼此借用、模仿或合作創造,開始影響我們的工作或消費;還有,正因為台、日、韓是世界流行的後進國家,所以當日、韓球隊表現精采,電視把數萬名觀眾彩繪自己、歡唱戰歌的場面空降到台灣,我們也不禁涉入了這場慶典中,為東方文藝復興有了點顫動……。
不管你喜不喜歡、同不同意,生意人早已經把足球,當作全球化行銷的第一名運動(香港匯豐銀行以紅色和足球為主題的電視廣告,策略再明顯不過)。足球隨處可踢,是窮國與富國少數可同場較勁的運動;足球運動對體力的要求,使勝利充滿壓抑後的高張爆發力;足球是觀眾數最多的運動,回應人性中「家國同體」的奉獻感,不管你喜不喜歡。
有了賽事,再加上區域生活圈的發酵力,一切Bingo!這是年代廣告狂賣的理由。但請記得,比賽結束後,生活中將不再有足球,但區域生活圈帶來的衝擊,恐怕正要開始。
台、日、韓,再加上中國的大城市,是4個貿易彼此依存度十分高的地區,雖然這4地的老一輩人常彼此看不對盤,但對沒有歷史記憶的年輕人,或者淡忘過去、珍惜機會的新商人而言,這卻是一個槓桿運用(leverage)自己「核心技能」,大展鴻圖的新市場。
在年輕人的下一個消費藍圖中,買一部三星手機或Panasonic數位相機,和中韓斷交、南京大屠殺與韓戰都無關,可卻和現在的流行與酷味有關。當流行前沿的商品大量滾動、人口世代交替速度加快,愈能掌握這一新市場的工作方法、工作韻律和工作對象的個人,贏球的賭盤賠率一定比貝克漢還高。
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新設定的公司營業範圍,把中國、日本和韓國、香港都包含在內,他很早就聞到韓國市場的青春味道,除了取得韓國「天堂」的授權,也在韓國開設第1個海外分公司,運籌著下一步的韓國市場生意。新浪網原本的台灣總經理蔣顯斌,新的職務是出任「華東區總經理」,就事論事,新浪網認為台灣根本就和上海是「同一個市場」,流行同樣的暢銷書、下載同樣的手機音樂,連Partner中國移動和中華電信想的成長策略都差不多,自然所有業務該整合一起來運作。
不管劉柏園或蔣顯斌,他們現在都是「客機游牧族」,每個月就在東亞的上空飛來飛去;而這個地區發生的事,對他們都算是「地方新聞」。
在整個90年代,美國是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這4個地區分別都嵌進了美國公司的供應鏈中(日本買了大量美國企業股票、債券與國庫卷);21世紀剛過不久,美元資產開始褪色,韓國、台灣甚至日本都開始圍在中國身邊,嘗試利用中國大量釋出的勞動力與一步步富起來的城市市場,開展東亞區域內成長的契機。美國摩根史丹利世界經濟論壇就預測:不斷升值中的東亞貨幣,未來不是以開展國內市場消費來緩和對美國出口的壓力,就是把錢投資到中國,預約明日繁榮。
一個對未來沒有希望或失望的地區,是辦不出熱鬧動員的世界盃足球賽的,就以1998年的法國觀眾來說,一直要到國家隊打進四強才鬧熱起來。這次日韓世界盃之熱絡,容我們樂觀想像,反映了東亞將是「美國世紀」後,世界經濟成長四強的前導訊息。韓國朝鮮日報說:這次韓國有700萬年輕人穿著紅衣、手牽手走上街頭看球加油,令老韓國人大開眼界,這些人不再勤儉刻苦,可是更有創意;他們是新的工作者,也是新的消費者,他們叫「W世代」(World-Cup Generation)。如果你夠青春,看看身邊,隨處不都是W世代嗎?他們在漢城與光州,也在橫濱與崎玉,更在台北與上海;他們都哼著宇多田光的新歌,都看「我的野蠻女友」……。
你的工作,瞄準了他們嗎?
(本文取材自工商時報經營知識版,作者為《數位時代》雜誌總編輯)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