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台灣調查

揭開直銷業的神秘面紗十大直銷公司知名度排行榜


分類 / 台灣調查
作者 / 文/編輯部
期數 / 第1期

    揭開直銷業的神秘面紗十大直銷公司知名度排行榜


朗讀:

《寫在前面》


揭開傳銷業的神秘面紗
多層次傳銷進入台灣僅十餘年,從以家庭主婦的副業為訴求起家至今,其間歷經數次波折起伏,產業結構也不斷變動調整,然而這個結合消費與銷售的行銷方式,在正反兩種評價交相激盪下,卻也逐漸有了安身立命之處,在公平會成立及直銷管理辦法實施後,更得以正名與自清,開始與老鼠會劃清界限。
直銷就在你身邊
近兩三年來,直銷人口快速成長,顯現這個行業的驚人發展潛力。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不是你自己在從事直銷,就是你周遭的親朋好友有人加入,一股直銷的熱力正綿綿而來。根據保守估計,目前國內的直銷人口總數少則五、六十萬,多則上百萬。這麼一個龐大而特殊的族群,卻從來沒有人做過研究分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熱中於直銷?他們的動機、心態為何?他們如何從事直銷?他們對什麼感到滿意?對什麼感到困擾?迫切的需求又在哪裡?
為了找出這些答案,也為了替國內直銷建立第一份產業資訊檔案,本刊舉辦了這次直銷商需求獨家調查,藉以做為向敬業的直銷從業人員致敬的創刊獻禮。
為使問卷內容具有統計上的意義以及公信力,並能確切反映出直銷業的習性與事實,本刊特別延請已針對直銷業進行若干研究調查的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余德培擔任此次調查之顧問,並向多位直銷實務專家求教與印證,在經多次修改後才定案。
問卷共發出一萬份,抽樣範圍遍及北、中、南及各家直銷公司直銷商,管道則包括經過挑選的直銷商系統、直銷公司協助、全省訓練中心、各公司創業說明會及其他直銷活動現場散發。
在發出問卷的過程中,曾有收到問卷的直銷商看過內容後,親自駕臨本社要求索取更多的問卷,以便讓他的夥伴們共襄盛舉,他熱情地告訴我們,「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數字透露玄機
問卷陸續回收了一千五百份,經過謹慎的篩選後,我們採用了九百六十三份有效樣本,經電腦作單題與交叉統計後,我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數字,每個數字的背後都透露著耐人尋味的訊息。這些數字經過歸納整理,我們將在以下各單元中,為您從不同角度來逐一探討。
在〈族群新貌〉單元中我們分析直銷人的年齡、性別、婚姻、教育程度、從業方式、時間及公司家數等資料,並與行政院主計處出版的八十年台灣區人力資源調查作一對照,為您清楚也勾勒出新一代直銷族群的新風貌。
〈動機追蹤〉單元則著重在探討直銷人的心理層面。不同背景的人投入的動機為何?他們滿意什麼?困惑什麼?
〈遊戲規則〉單元旨在探析直銷商經營這份事業的態度與需求,尤其是投入與報酬之間的關聯性,是輕鬆致富?還是愛拚才會贏?資訊在直銷事業經營中扮演的角色又是如何?
最後由本刊顧問余德培教授,從學術角度,提出對這份問卷結果的評論及意見,並分析台灣直銷業未來的可能走向。

《族群新貌》


蛻變中的直銷臉譜
人氣沸騰的會場上,不時可見身著名牌西裝,手持大哥大,長得帥勁英挺的年輕白領,在人群中穿梭,時而揮手和熟人打招呼。同一個場合的一個角落裡,則有三兩成群的歐巴桑,佇著花陽傘,用台語高聲交談。類似以上的畫面,在近年來各直銷公司所舉辦的創業說明會上,經常出現,而從業人口異質性高,正是直銷這個行業的一大特色。
26~45歲是市場主力
不過,有心人早已察覺,這個行業的人口生態正在急遽變化,到底什麼人在做直銷?他們又在想什麼?調查數字透露了一些苗頭。首先從年齡層來看,26至35歲人口佔42%高居首位,其次是36至45歲,佔29%。這兩個年齡層人口加起來共佔71%,明顯高於該年齡區間佔台灣區整體就業人數的百分比60%(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發布的80年台灣區人力資源統計資料),可說是直銷業的強勢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這群人口幾乎全屬於戰後嬰兒潮一代(Baby Boomers,一九四六~一九六四年出生),他們或多或少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兒時歲月,但與台灣的經濟同步成長,逐步邁向富裕,價值觀與生活方式迴異於飽受戰火洗禮的上一代。根據國外一項消費者行為調查指出,嬰兒潮人口極為重視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並有強烈的健康意識,顯然直銷事業頗能符合此節,故比一般行業吸引更多這批「嬰兒炸彈」。
年輕人趨之若鶩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25歲以下的從業人口亦高佔21%之多,而整體20至24歲就業人口所佔之比例不到12%,即使把15歲~19歲的勞動力加進來(在直銷業比例微乎其微),也只有16%左右。可見直銷對於社會新鮮人甚至於在學學生吸引力不小。一位還在唸大三的直銷商對直銷的看法是:「比做家教多賺不了多少,但見識開闊多了。」
整體而言,直銷從業人口偏於年輕,45歲以上者還不到9%,充分反映出夢想與衝勁結合的行業特質,同時也顯示,「家庭主婦賺外快的良機」這個標籤已經不適合直銷了。
夫妻聯手出擊
在性別方面,男性佔51%,女性49%,大致呈平分秋色的局面。然而根據八十年之統計資料,在台灣為數八百四十三萬九千個就業人口中,男性佔六成,女性僅佔四成,也就是說女性從事直銷的相對比例較男性為高。個中原委何在?一位女性直銷商認為直銷工作的自由與彈性,深深打動急於拋卻束縛的現代女性。另一位女性直銷商則指出,女性的細膩溫婉與善解人意是從事直銷的一大利器。不過也有人指出,男性較佔優勢的領導與組織運作,更是直銷事業的致勝關鍵。兩性之間,各擅勝場,無怪乎夫妻搭檔聯手經營,成為這個行業的慣例,這與其他行業中,丈夫出面主事,妻子僅在幕後幫襯的景況,大異其趣。
夫妻檔一剛一柔運作方式的威力,亦可部分說明為何直銷業中,已婚人口遠多於未婚人口,前者為62%,後者38%。關於此懸殊比例,待會兒我們還可以從動機分析中,窺出其他端倪。


高學歷人口投入
再從教育接受程度觀之,大專以上者佔44%居首位,其次高中(職)者亦有41%,兩者合計達85%。反觀整體就業人口中,高中以上學歷者僅為47%,相形之下,直銷業的人力素質極高,其中亦不乏碩士、博士之流。這與過去一般人對於從事直銷的概念與層次定位顯然有所出入。高學歷人口大量投入直銷事業,並引進專業的經營手法,不僅改變遊戲規則,也激化了競爭熱度。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所程度的直銷商雖然僅佔將近2%,但大多數加入時間不到半年,也就是說在近幾個月,直銷圈湧入了一群頂著碩士以上頭銜的高級知識份子,這是一個偶發現象?還是直銷業的新興趨勢?它又會為直銷業投入何種變數?這些都值得我們再進一步密切觀察。


雙生涯人口眾多
另外,調查結果也顯示出,從事直銷者以兼職方式佔絕大部分,達八成之多,專職人口只佔兩成左右。這個專兼比例並不因年齡、性別、婚姻及學歷不同而有差異,可見直銷工作的自由與彈性,使得投入者普遍視之為理想的第二份事業。至於兼職人口的本業,以從事民營事業者最多,佔了43%,自由業者佔24%,而素有鐵飯碗之稱的公教人員合佔18%,顯示需要「看老闆臉色」的民營事業從業人員,較有雙生涯的企圖心。兼職者本業收入多在4萬以下,以2~4萬元最多。
就資歷來看,四成以上業者從事直銷時間不及半年,超過三年以上者約僅一成,顯然直銷市場新秀充斥,一般而言,專職者資歷較兼職者為深。如取各組時間的組中點計算,平均全體直銷業者的資歷不及一點三年,從個人事業生命周期觀點而言,尚處於旭日東昇的階段。


直銷跳蚤只是少數
就從事過公司的家數而言,僅在「一家公司」者達71%,「二家公司」有19%,「三家公司」7%,轉戰四家以上者僅有3%,可見直銷商一般而言,還是具有相當高的忠誠度,傳說中的「直銷跳蚤」,應屬於少數民族。而比較上,專職人口的流動性比兼職人口稍高,可能與其從業時間較兼職者為長有關。
直銷商銷售的產品種類中(複選),以「營養保健食品」佔79%為首,「美容保養用品」46%居次,依次為「日常用品」佔28%,「清潔用品」佔26%,顯示直銷的主力商品,以強調健康、美麗為主。
至於入行的途徑,67%的人經由朋友推薦,21%的人經由親戚推薦,也就是說有九成的直銷商是在親朋好友鼓勵下,投入直銷事業。顯見中國傳統上一向重視的人際關係,是拓展直銷事業的一大資源。而透過陌生直銷推薦者佔7%,反映出「陌生推薦」並非盛行的管道,但是具有開發潛力。而「聽到傳聞,自行接觸加入」有3%,透過「DM、廣告或其他方式」進入者有2%,此類人雖屬少數,不過其主動性及攻擊性顯然不可忽略。


陌生推薦應有潛力
有位直銷商在電話採訪中透露,他先後花半年時間,明察暗訪了五家公司的十八名優秀直銷商,才擇定公司與其上線,這種「有所為而來」的積極態度,讓他加入沒多久,就有可觀成績。可以預期,像他這樣的人力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綜觀整個直銷從業的人口結構,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趨勢:一、年輕化。二、高學歷化。三、專業化。女性創業風氣,亦值得注意。在下一篇的動機追蹤裡,有更多事實佐證,直銷業的面貌,的確在明顯蛻變中。

《動機追蹤》


要財富,更要事業
月入百萬的直銷傳奇,一直是人們不厭百回聽的話題,尤其是故事中的主角居然只是和你我一般的凡人,卻能飛上枝頭,安做鳳凰,不免讓許多人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然而,財富當真是直銷事業提供的唯一誘惑嗎?
調查結果告訴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在被問到加入直銷事業的最大動機時,有四四%的人選擇了「想擁有自己的事業」,百分比是第二名「想藉此獲得高收入」(二一%)的兩倍。顯見多數人認為在直銷中找到自己的天空,開創一番事業,遠比純粹的金錢報酬來得重要。另外,以「拓展人際關係」與「可以享受折扣價使用產品」為主要動機者,各佔一四%,選擇「工作時間較有彈性」者則為七%。


想擁有自己的未來
再進一步就族群別來分析,我們發現年齡區間在三六~四五歲的壯年人口想擁有自己事業的念頭最強,約半數選擇此項。然後向前向後依次遞減,之前的二六~三五歲及之後的四六~五五歲人口也都各約有四五%,然而二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口及五六歲以上高齡人口,想擁有自己事業的動機明顯減弱。
年輕的新人類物質慾望特別凸顯,想獲得高收入的比想擁有自己事業的比例還略勝一籌,也可看出他們對直銷事業抱持樂觀的憧憬,視為致富良機。而五六歲以上接近或已達退休年齡的族群事業心轉淡,賺大錢的興趣也不怎麼濃厚,在老一輩「節儉是尚」的觀念驅使下,有二七%的人加入的動機是為了折扣價享受產品。
折扣價亦是誘因
加入動機的分歧,也再度證明男女的確有別。男性參與動機,不出所料以「想擁有自己的事業」佔首位,達四八%,遠高於女性同胞的三九%。而男性慾獲取高收入的慾望也比女性略強,倒是「可以享受折扣價產品」這一項,女性以二一%比七%遠遠超過男性。顯然女性較著眼於即時小惠,男性則鎖定長遠大計。
就婚姻狀況而言,已婚者以「想擁有自己事業」為動機者達四八%,未婚者只有三六%,選擇「想獲得高收入」這個動機者,未婚人口則二七%,大於已婚者的一七%。說明了單身貴族賺錢第一,成家者則是創業優先。
若從學歷來看,擁有研究所學位者,以直銷做為個人事業的企圖心最強,高達八一%,這意味著高級知識份子極度看好直銷產業的發展潛力,這點值得我們重視。
專職直銷人口的加入動機多集中在前兩項,「想擁有自己事業」者有四九%,「獲得高收入」者亦多達二八%。而兼職從業人員除了有四三%的人選擇「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外,其餘的動機較為分散,甚至五花八門。其中有一位的理由是:「我要幫助我的好朋友創業,所以做地下線。」為朋友兩肋插刀,也可能變成加入動機。


目標收入尚稱平實
當然,財富仍然是直銷商汲汲追求的目標。這點專職者與兼職者差異極大。專職者月收入目標以「五至八萬元」者佔三六%,「八至十五萬元」三○%次之,再依次為「一五至三○萬元」佔一六%,「三○萬至五○萬」與「五○萬以上」者均各佔九%。如以各組的組中點計算,專職者直銷月收入目標平均在十八萬左右,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於八一年六月編印的台灣區薪資調查報告,服務業平均每人月薪資不過兩萬八千元。
兼職者則以「二至三萬元」居首,佔了四六%「三至五萬元」者有二四%居次,直銷收入目標鎖定一五萬以上僅僅佔四%,以組中點計算,平均為五萬元左右,高於其平均本業收入三‧五萬元。
有趣的是,目標收入與年齡的相關性並不大。雖然年輕人對於想獲得高收入的慾望較強,但可能對「高收入」的認定標準較低,所以無論是專是兼,皆向左邊最低金額的答案靠攏。教育程度與目標收入高低亦無明顯關聯,倒是男性胃口就明顯來得比女性大。另外,從答題人數可看出,專職人員對於討論自己的收入問題較為敏感,拒答本題比例相當高,兼職者就幾乎沒有答題的心理障礙。
從目標收入可看出,直銷商並不將直銷視為致富捷徑,這與前面所提以事業為主的動機選擇,大致相符。
滿意自己的產品
動機是加入前的想法,那麼加入以後呢?問卷第十一題我們列出十個答案,請填寫人至多選三項他認為從事直銷最令他滿意的事。結果圈選頻率最高的答案是「使用到優良的產品,佔四七%,顯見直銷商也是自己所銷售產品的忠實愛用者,並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若與前面的動機對照,似乎一開始直銷人的注意力擺在「事業」上,而在正式投入後,逐漸將焦點移至「產品」本身。這到底是因直銷公司產品促銷手段厲害,還是市面上的直銷產品果真有獨到之處,值得研究。
最滿意的事排行榜第二名為「學到了銷售技巧、組織發展又管理技能」佔四四%,第三名是「高度發揮自我潛能」佔三六%,這與個人事業發展有明顯相關。再來為「結交了許多朋友」與「對未來充滿希望」,各佔三五%,而「收入豐富」則佔二四%,屈居第六名。


從以上種種數據,加上對直銷月收入目標的設定趨於平實的現象來看,直銷素來為人詬病的「一夕致富」心態,並不如想像中猖獗,多數人還是抱著細水長流的心情,以健康的態度經營直銷事業。
社會認知有差距
不過由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一識直銷真面目,窺其堂奧,因而使得直銷事業蒙上陰影。最令直銷商困擾的事(複選),首推「社會大眾對直銷與老鼠會混淆不清」,佔了五八%之多,再來則是「親友排斥」與「推薦或銷售時,常遭拒絕」各佔四一%。顯然業者本身與其周遭環境對直銷的認知有著相當的差距,如何弭平這道鴻溝,應是整個直銷產業亟待思考解決的課題。
另外,受困於「投入許多時間、精神,而業績與組織成長太慢」者佔二五%,有人認為是經營不得法的個人問題造成,有人則歸咎於大環境的阻力太大。而「直銷相關法令不夠明確」也深深困擾了兩成的直銷商,許多人甚至於條文的意思都搞不清楚,遑論對於自身權益的瞭解掌握,足證政府單位應加強這方面的法令宣導與溝通。


總體而言,「追求自我實現」比「創造巨額財富」更能表現出直銷事業的存在價值。剖開直銷人的心事後,多少證明了直銷事業不是另一種金錢遊戲。

《遊戲規則》


幾分投入,幾分收穫
清晨六點,隨便走訪高速公路任何一個休息站,可以看到一群人正在盥洗刷牙,吆喝一聲:「誰是做直銷的?」只見所有的人都舉起手來,手上的牙刷還在滴水。以上情節是一位傑出的直銷商透露的直銷秘辛,他特別強調:「這是事實,不是笑話。」直銷事業要經營到粗具格局,經常得南北奔波,披星戴月趕路是常有的事,而且頻繁到「連台東的鄉間小道我都摸熟了。」在休息站刷牙也就不足為奇了。
調查結果也證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依然通用於直銷的這個行業。
我們先來看看直銷商是如何分配投入直銷的工作時間。


受到兼職人口眾多的影響,業者平均投入直銷的工作時間有限。以「每週一─二個晚上」佔二八%最多,其次為「每週三─四個晚上」佔二二%,「幾乎每個晚上」者有十四%,「每天晚上及假日」六%。不過有十九%的人是傾其全力,「除休息外,幾乎所有時間」都投入於直銷工作。從動機來看,想擁有自己事業的人比想擁有高收入的人更投入。
專職與兼職的差別尤其明顯。專職者每週工作少於四個晚上的人僅有六十%,而六成以上的人是「除休息外,幾乎所有時間都投入」,常在休息站刷牙的,大概就是這一群人,而兼職者應付白天工作之餘,多數人每週僅花一─二個晚上把原來看電視的時間挪來從事直銷(佔三四%),花上三─四個晚上者有二五%。而狂熱到「除休息外,幾乎所有時間」都投入者,比例不到一成。可見抱定破斧沈舟決心的專職直銷商較能「豁」出去,腳踏兩條船的兼職直銷商則在進可攻,退可守的保障下,有所保留。
專職直銷商目標收入在五十萬以上,接近九成的人幾乎投入他所有時間從事直銷事業,十五到卅萬及卅萬到五十萬者,亦各有三分之二的人夙夜匪懈。兼職人口平均投入時間雖較專職為少,收入與投入時間亦呈明顯正比。
收入與年資也密切有關,從事直銷的年限愈長,收入就愈豐厚,此種現象在專職者身上,尤為明顯,可見直銷是個需要堅持的行業,抱著蜻蜓點水式或客串演出心情而來的人,可能要鍛羽而返。


下線人數是另一個衡量直銷事業成就的重要指標。受訪的直銷商中,其積極活動的下線人數以二五人以下佔絕大多數,為七九%。「二六到六十人」佔十一%居次,「六一到一二○人」與一二一到五百人」各佔三%,而下線人數達五百人以上的領袖直銷商只佔二%,可見多數業者仍處於小本經營狀態,並未集結龐大的組織網。
大體上,年齡愈長、已婚、男性之業者,下線人數較多,可能與社會接觸面較廣有關。
專職者下線人數在二五人以下者佔五六%,下線人數在二六至六○人間佔一八%,六一人以上者佔二六%。兼職人員其下線人數在二五人以下者高達八六%,顯然不如專職者可觀。
與收入相同,下線人數亦與投入時間正比。下線人數在二五人以下的業者,絕大部分每週不超過四個晚上投入。而下線有六十到一二○人者,每週花一到二個晚上者只有三%,三─四個晚上者十九%,其餘七八%幾乎投入每晚或更多的時間。至於下線在五○○人以上的領導人,更有八六%需要每晚或全時投入,也就是說愈肯花時間經營的人,下線人數愈多,而下線人數多,通常也意味著直銷財路較寬。
除了時間的投入,資訊的取得也攸關直銷事業的成敗。一項非常重要的發現是,有八六%的直銷商業者認為非常需要產業的整體資訊,但資訊不足。另外感到「非常需要,資訊已足夠」者僅六%,感覺「不是很需要,且資訊也不足」者亦佔五%,整體來說,感覺非常需要資訊的業者,與感覺資訊不足的業者,都在九成以上。顯示直銷商對大環境的資訊需求甚殷,但卻求教無門。


即使是直銷老兵,對產業資訊的需求還是很高,其中從事直銷五年以上者,感到非常需要且不足者達七八%,比剛入門者的八九%,只稍為遜色一些。從事過的公司愈多,對產業資訊的需求則愈大,其中「遊牧」過三家公司以上的業者,對資訊感到「非常需求與不足」幾達百分之百。可見貨比三家之後,更渴望瞭解行業全貌。
至於最想得到的資訊種類,「以各直銷公司產品及制度介紹」佔六一%為第一,「國內直銷業發展現況及趨勢走向」佔五四%居第二。前二名都偏重於總體面,第三、四名則與強調個人經營實力有關,分別是「如何發展組織及管理組織的知識與技巧」與「傑出直銷商成功個案報導」,各佔三五%。


另有三二%的直銷商想瞭解「國外直銷業的發展現況及走向」,二五%的人對於「各直銷公司活動告知及報導」感到興趣,「目標設定與時間管理技巧」佔十九%居第七,「產品銷售技巧」十一%為第八名。
從以上我們可歸納出,直銷事業人人可做,但不見得人人做得好。成功的果實不會憑空掉下來,「積極投入」與「努力求知」是獲得成就的必要條件。

《學者看法》


資訊是直銷事業潤滑劑
直銷事業從一九八六年興起迄今已有五、六年的歷史,而這行業對社會大眾而言,就彷彿是一層披著神秘的面紗,不知其然;但就直銷業者來說卻常伴著一份失落感,無法清楚自身的社會定位與評價,所以,「直銷世紀」雜誌適時推出直銷從業人員實況調查的資料,正是幫助產業建立資訊系統,提供直銷產業知己知彼的有利參考工具。
近年來,經濟的不景氣,造成就業市場的萎縮,減低就業機會,卻反而提供了直銷市場的拓展良機。也因為高教育程度者的加入,帶動了直銷業邁向一個嶄新而微妙的殿堂。這群高素質的從業者正如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般,左右了直銷產業的經營形象,及生存期限,如果這群業者能夠正派而持續地經營直銷事業,便可使直銷業不再淪為一般大眾所詬病的「老鼠會」,同時,亦可加速產業的發展。
直銷業的營經模式好比一棵樹,層層枝葉往下拉,所以,只要截斷其中一枝,便會使大多數枝線隨之消失,進而使整個直銷體系無法運作,因此,直銷從業人員對公司的忠誠度勢將影響直銷業的發展,也唯有直銷從業人員對直銷公司具有高度向心力,方能使直銷業導向良性的發展。
八○年代的年輕人個個想創業,卻人人怕風險(怕承擔時間、資本等風險),但又希望自己能擁有王永慶般的財富,於是,大多數想獲取高利潤、謀求自我成就動機的人士,便紛紛投入直銷行列。
在眾多投入的新進人口中,有六七%的兼職人口,其從事直銷工作不足一年,便已迅速發展組織的現象來看,我們可以預期:(一)從事直銷時間愈長,下線人數將愈多;(二)從事者年齡愈長與已婚男性,下線人數愈豐;(三)專職人員因投入較多的精力與時間,故下線人數亦因而增多。
就貨幣所得資料顯示,多數專職的直銷從業人員的月收入為五~八萬元不等,此一事實可釐清以往社會大眾認為從事直銷便是為獲取高利益及“quick money”的錯誤印象。
隨著個人所得的增加,每個人對於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地由生理上的需要轉換成心理上的滿足。換言之,消費者買的不再是溫飽,而是青春、美麗、健康等的心理需求,又因需求的轉變,反倒提供廠商在產品的設計上能夠朝著多元化、差異化,努力製作,同時,視產品需要搭配售後服務的特性,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從事直銷可獲得三方面的滿足。其一,參與者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逐步提升。其二,對於行銷管理的技術需求提高,並能加以掌握與運用。其三,從業者對於非物質性財富的追求慾望(如友誼、成長),易獲得滿足。
從事直銷者最大的限制來自於社會大眾對直銷業的認識不清。而減輕問題的方法,可從二方面著手─透過公平交易委員會來教育社會大眾,讓社會大眾明瞭直銷的業務與功能,同時,公委會在立法的精神上亦應公平對待業者,並適時提供明確的直銷法令,讓業者有可依循的方向經營直銷事業。
資訊,是直銷事業週邊重要的一環,正如同潤滑劑般地串連業者的需要。然而,無論從事直銷時間的長短,其共同的困擾都源自於─相關資料的缺乏及專業資訊取得不易。因此,透過產業公會、直銷協會、直銷世紀聯手建立直銷資訊網,包括個別產品的區分與比較、不同行業發展的趨勢分類,定期報導,讓業者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以提供其做妥善的生涯規畫、事業規畫的依據。同時,業者本身亦必須瞭解資訊的重要性,俾獲得資訊時能加以運用。

《知名度排行》


十大直銷公司知名度排行榜
雖然直銷公司對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仍然蒙著一層面紗,但在直銷事業的圈子內,非正式的訊息仍然十分暢通,扮演這項訊息交流的橋樑就是「直銷商」。直銷商在市場上積極拓展組織時,難免會有不同公司甚至同一公司的不同「體系」的相互過招、較勁。於是各直銷公司的制度、產品、訓練手法也自然產生交流。
根據本刊此次調查的結果,在篩選的九六三名直銷商樣本中,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能夠寫出五家聽過的直銷公司,本刊也根據這項調查結果,整理出各直銷公司的知名度排行。


〈知名度調查說明〉
‧問題:請列出五家您聽過的直銷公司
‧答題方式:採填充題,由受訪直銷商自行於空格中填寫一~五家直銷公司名稱。
‧統計方式:依各公司出現次數予以加總,唯答題中有本人所屬直銷公司,則不予計算。
‧統計結果:在九六三個直銷商樣本中,總共填答公司為三四七一,唯其中有一九八項是誤植為產品品牌名或非直銷公司,故實際有效的填答數為三二七三。上榜公司共有九十二家。
知名度不代表合法
為了忠實反映直銷商對其他直銷公司的認識情形,本調查結果的統計並不排除未報備登記或已結束營業的公司。根據統計結果觀察,除了少數具規模的直銷公司曾透過媒體刊登形象廣告外,大多數直銷商對於各直銷公司的認識,係來自個人的接觸或聽聞。總體而言,排名順序似乎與各公司目前或過去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有關。
根據公平會的官員透露,目前報備的廠商中,仍有少數不盡合乎「直銷管理辦法」的規定。就這次調查直銷商列舉的公司來看,更有部分明顯違法且遭取締的變質直銷公司赫然在列,例如已倒閉消失的典型老鼠會「台家公司」,前陣子引起軒然大波的「威擎公司」,以及違規遭取締的「受茂」、「京雅」兩公司。
我們認為,在現階段知名度調查所能代表的意義有限,但這是個重要的起步,未來這一類的調查與研究,將拓展到以所有社會大眾為樣本。
我們期望知名度高的公司能夠自我勉勵,為直銷事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也希望知名度不高的公司能夠不斷努力、自我突破,畢竟,今後直銷產業將進入「資訊化」的時代,在政府、學術界、媒體以及社會大眾的監督下,沒有那一家公司能夠關著門做事,唯有敞開胸懷,發揮專業的精神與做法,才能贏得社會大眾的敬重。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2005年直銷事業調查報告特別報導

「直銷幸福家園」調查報告

1999年產業調查報告出爐

美國國民健食服用習慣調查報告

2007年度調查報告之一

2007年直銷事業營業總額調查報告

2004年10大直銷公司業績調查報告

2009年直銷調查報告專題

挑戰排行榜,拒做數字信徒

十大直銷公司2005經營策略大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