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業在台舉辦大型國際會議調查報告
分類 / 台灣調查
作者 / 南方甫
期數 / 第204期
直銷業在台舉辦大型國際會議調查報告
朗讀:
台灣直銷業眾所期待的直銷產業MICE論壇,於11月21日如期在內湖科技園區協會場館舉行。這一場活動,不只每一位主講者都有精采講題與深刻內容,每一位聽講者也都是直銷行業會議、活動或獎勵旅遊策劃與執行的重要幹部。
備受關注的議題
而不論是主講者的精采發言或聽講者的專注,都充分顯示了台灣MICE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大家都很想從官方的口中聽到,究竟要如何獲得政府更多的資源與實際的補助?另外,幾乎所有人都更想知道,中國安利是如何在各項條件都很不成熟的情況下,舉辦了一次劃時代的「安利(中國)心印寶島萬人行」,以及賀寶芙如何透過台灣MICE有限的條件舉辦一次1.6萬人的國際領袖會議。
對照在論壇現場所做的「直銷業三千人以上大型國際會議(國際年會、表揚大會)活動需求調查」,幾乎所有與會公司都有強烈意願在台灣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獎勵旅遊來看,台灣MICE產業前景確實令人可期。
簡單的說,就是大家都想在台灣舉辦一次令人難忘的會議或獎勵旅遊活動。問題是,台灣MICE產業的概念其實還很不成熟,MICE產業相關業者所能提供的服務與支援也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開創歷史的代價
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不論是中國安利的萬人行或者賀寶芙的國際領袖會議,或多或少都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膽識,而為了支撐這樣的膽識以及膽識背後的歷史性理想,兩家公司都付出了極高的代價。
中國安利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台灣安麗總裁劉明雄在主講寶島萬人行過程中指出,寶島萬人行事實上挑戰了許許多多兩岸現行的法規,因此,就算有膽識,也必須要有萬一無法成行的備案。而他的備案就是另外完整安排一個日本之旅,所謂的完整,就是包括禮品、食宿、交通、會議場館以及會議活動都已敲定,一旦無法赴台,能夠立刻接軌轉往日本。
這樣的備案,當然要花費相當龐大的經費,更麻煩的是,一旦台灣之行成真,那麼就必須跟日方無數業者進行解約的後續工作。
這個備案其實只是寶島萬人行許多看不見的幕後苦心之一,其他的點點滴滴變數,也是令劉明雄及其兩岸的專業團隊吃盡苦頭。也因此,劉明雄在以創造歷史的心情實現了兩岸之間空前的旅遊活動之後,有著無數的感謝,包括感謝老天爺的幫忙,每一個感謝,都代表了一個風險、一個變數,也代表了一個代價。
相對於劉明雄的感性陳述,台灣賀寶芙總經理陸莙函則以比較理性的內容陳述國際領袖會議成功背後的艱辛歷程。
首先是與十一個國家競爭主辦權,其次是時間剛好與台北聽奧撞期,使得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大型場地取得更加困難;然後又碰上了南港展覽館交通動線與停車問題、上萬人的餐飲問題,甚至連場館的基本設備,例如窗簾,都要自行花錢解決。
陸莙函指出,台灣會展產業在競爭力上面還有很多有待提升的空間,至於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她認為鄰近的港、澳、新加坡都是很好的他山之石,上述地區的政府除幾十年前就看到會展產業對國家經濟及能見度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從政策制定上就給主辦單位相當具吸引力的優惠辦法及彈性空間,除了場租大幅度的優惠外,甚至還贊助捷運車廂廣告。這些政府提供的好康,必然有其盤算,基本上,他們認為,會議以外的周邊產值遠遠高於會議本身的場地產值,透過場地的優惠而能夠吸引業者前來舉辦各式各樣的會展活動,可以創造無限的周邊商機。
而台灣卻沒有哪一個單位有這樣的思維與策略,也因此,單單會展場地的昂貴就令人望之卻步了。台灣會展產業或許剛剛起步,但是,在群雄環伺的激烈競爭底下,剛剛起步並不能作為理由,如果不能學習別人的經驗,進而後來居上、青出於藍,那麼台灣會展產業的發展結果恐怕會跟期待有著一段很大的距離。
調查分析──業者的心聲
台灣會展產業的不成熟,也正是此次與會直銷同業最關切的問題所在,也因此,幾乎所有與會同業,在調查中都認為台灣大型國際會議環境與條件並不成熟。
以下是此次調查的結果,本次與會同業共計95人,回答問卷為50份(同一公司多僅一人作答)。部分問題為複選,因此統計數據可能超過100%。
問題一:貴公司未來會否選擇在台灣舉辦大型國際會議?
所有回繳的50份問卷,都表示未來會選擇在台灣舉辦跨國性大型會議。
問題二:台灣會議環境最值得肯定的價值有哪些?
在回答中,超過八成業者認為在台舉辦大型會議對大陸夥伴有高度的話題性;有近六成的業者認為在臺灣舉辦大型國際會議有地利之便。另外,還有少數公司認為在台灣舉辦大型國際會議能展現台灣公司的實力與直銷商的能力。
問題三:貴公司認為台灣大型國際會議環境與條件是否成熟?
很弔詭的是,這個問題選擇否定者竟然與第一個問題選擇肯定者一樣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說,所有參與調查的公司都想在台灣舉辦大型跨國會議,同時,所有公司也不約而同的認為,台灣的條件很難辦好一次大型跨國會議。
參與調查的公司之所以認為台灣會展條件不易舉辦大型跨國會議的原因有三類。
第一類是環境問題:其中有八成業者認為大陸人士來台的程序繁瑣、流程太複雜,有七成業者認為成本太高,有四成業者認為周邊價值(例如會議後旅遊資源太少)不高。
第二類是硬體問題:對於硬體本身,業者的不滿意與不放心充分顯示台灣會展硬體靈活性不足的缺失。其中有九成認為中大型場地太少、場地靈活度不足;而認為場地使用限制太多、場地欠缺國際觀、場地動線不良也都在七成五以上。
硬體週邊也有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場地周邊食宿機能不足與場地交通接駁與調度機能不足的不滿意度都在六成五以上。
第三類是軟體問題:這一類問題主要調查業者是否知道如何向政府相關單位或民間相關業者尋求更多資源與服務。對於是否知道可以向政府哪些單位提出申請取得資源協助與獎勵補助,只有兩成業者表示知道。也就是說,高達八成的業者根本不知道向政府什麼單位提出什麼樣的申請可以獲得較大的協助與補助。
至於向民間業者尋求專業的服務,雖說有錢好辦事,只要花得起錢就不怕找不到專業的協助;不過,還是有超過六成以上的業者不清楚,或者不認為台灣會展專業業者能夠提供充分的協助。
契機與實力
從中國安利、台灣賀寶芙乃至中國寶健等公司的經驗來看,台灣MICE產業的確具有極大的契機,正如劉明雄所言:「對於大陸十三億民眾具有一種放大的魅力。」
然而,有契機也要有實力才能成就一個產業的榮景,否則,如果實力無法跟上契機,最終也只會讓寶貴的契機快速遠去、再難追回。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