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湯蕙華
期數 / 第102期
「痛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朗讀:
內文: 日前陳水扁總統的準女婿曾因痛風的關係免當兵,也引起諸多討論,痛風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痛風是由於血液中的尿酸值過高,沉澱在關節裡所引起的慢性疾病。美兆診所日前公佈2000年近8萬人次的健檢結果分析指出,男性的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中,尿酸偏高佔第一位,受檢男性的尿酸異常比率由1999年的三成七,增加到2000年的四成一。
女性方面,尿酸異常比率也在上升,由1999年的二成二,上升到2000年的二成四,成為女性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的第三位。
尿酸偏高在男性相當嚴重,不論任何年齡層都是如此,女性則是隨著年歲增加而尿酸異常比例偏高。根據統計,國內痛風人口約佔4萬到8萬人,而血中尿酸值過高的人約有100萬人(佔人口的百分之五),看到這麼高的數字,難免不讓人質疑,是不是很多人都有罹患痛風的可能性?事實上,只有5﹪到10﹪有得痛風的可能性。
突發奇痛的「痛風」
古書稱「來快去疾」的症狀為「風」,而「痛風」即是突發奇痛的病症;當尿酸沉積在關節腔到達一個狀況時,就會引起痛風發作,發作時有人甚至往發作處吹風,都覺得痛。.
究竟痛風會出現什麼症狀?可痛得令人刻骨銘心?在發病初期,通常會出現手指、腳趾、手腕、膝蓋等處關節腫脹發炎的症狀,以游走性或跳躍式的攻擊各處關節產生劇烈疼痛,嚴重時連走路都有困難,如同跛腳般。這種以關節痛或關節炎表現的疾病,常被認定為痛風而產生不必要的飲食控制與醫療(也有可能是其他病痛),尋求正確的診斷就相對重要。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許滎鑠表示,痛風症狀大約可分成4階段,第一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第二是急性痛風,第三是緩解期,第四是慢性痛風。所謂,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痛風患者,並沒有任何像關節炎或腎結石之症狀,唯有透過尿酸值作觀察,一般來說,尿酸越高,越可能痛風。根據臨床報告指出,尿酸值大於10mg/dL者,5年內的發作率為30%。
至於急性痛風,許滎鑠指出,有9成痛風門診病人是這類單一關節腫痛的症狀,50%疼痛部位出現在大腳趾,其次為足背、腳踝、手腕等關節,一般來說3~5天可自然消褪。
一般人到了緩解期總以為痛風已經治癒,但許滎鑠解釋,痛風不再復發並非代表痊癒,慢性痛風常發生在20~30歲左右患有尿酸宿疾的年輕人身上,此時期的痛風石會形成於關節、皮下組織及耳輪,此類病患關節已被嚴重破壞且變形,且有長期慢性疼痛的困擾。
尿酸的產生,與普林相關
就我們所知,痛風的產生與尿酸的代謝失調相關;而尿酸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尿酸係與一種稱為「普林」的化學物質相關,人體內的普林,有些原本就是存於細胞核中,有些則從食物的攝取而來。正常的情況是,普林經過肝臟酵素的作用而代謝,後來形成尿酸,再經由腎臟從尿液中排出體外。
如果肝臟的酵素作用過於旺盛,生成的尿酸就會增加;若腎臟的功能出現問題,那麼尿酸的排出量就減少,也就會囤積在體內;血液中的尿酸結晶就會逐漸沉積在關節部位。
許多人都以為痛風與食物相關,其實人體本身代謝產生的尿酸比食物的普林還多。不過痛風病人都有尿酸增高的問題,限制高普林的飲食是在藥物治療外重要的輔助。動物性的食物及酒類都含有高普林,牛奶和蛋類則為低普林的高蛋白質食物,可在限制飲食時做良好的營養補充來源,各類蔬果也通常含有較低普林,可多攝取。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痛風發作第一次後,假如飲食沒有控制好,幾乎都會發作第二次;此外也要避免一些會引發痛風發作的誘因,例如暴飲暴食、空腹喝酒或是外傷與手術,都會刺激關節的急性發炎。
雖說痛風是種慢性病,但只要正確的處理,99﹪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痛風患者若不想被突如其來的痛侵擾,就得耐性培養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與長期醫療,就能享有不痛的健康生活!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