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降1℃老人循環系統死亡率增2%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楊惠君
期數 / 第121期

    降1℃老人循環系統死亡率增2%


朗讀:

研究發現,氣溫是老人死亡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冬天死亡率比夏天高3成,當溫度降至11℃以下時,老人心血管死亡相對危險增逾50%;愈往南部的老人,愈不「耐寒」。
冬天氣溫下降,對許多老人病患又是一大威脅了。國內一項長達10的統計分析發現,當溫度降至攝氏11℃以下時,老人心血管死亡相對危險增逾50%,且愈往南部,老人愈不「耐寒」,高雄地區老人只要氣溫達15℃以下,死亡風險就已增50%。調查也發現,65以上老人心血管、腦中風、冠狀病等循環系統死亡率,冬天比夏天增27.7%到33.4%。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研究所、預防醫學研究所、台大醫院、氣象局及環保署一項「氣象語老年人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台北、台中及高雄的比較」,分析1989到1998年,控制空氣污染等因素,氣象因子與65歲以上老人循環系統死亡的趨勢相關性,建立本土資料;結果發現,氣溫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氣壓則對85歲以上高齡老人影響較顯著,溼度的效應則較小。
研究顯示,在攝氏27到28℃時,老人循環系統死亡率最低,隨著溫度下降,死亡率逐漸上升;而南部老人比北部老人更冷不得。
研究負責人、台大公衛學院環衛所博士班研究生劉怡焜指出,台北地區在攝氏11℃以下,死亡相對危險增62%;台中地區13℃以下時,死亡相對危險增51%;而高雄地區只要15℃以下,死亡相對危險即達50%,可能因為南部地區老人長期處於高溫的環境,對低溫反應更敏感有關。
依季節分布,冬季平均日死亡率最高、相對危險也最大,北、中、南冬天老人心血管及腦中風死亡相對危險,高出其他季節的20.3%、19.8%及18.6%;更比夏天增加30%;27.7%及33.4%。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瑞雄表示,冬天低溫會使人體細胞及體液免疫系統改變,影響血液黏稠度、脂質、交感神經系統及血管收縮,誘發心血管及腦中風。
不過,天氣太熱,也會增加死亡危險。雖然溫度每上升1℃,老人循環系統死亡率會減少2%到2.3%,但若超過30℃高溫,北、中、南循環系統死亡率分別增加5%、12%及13%。國外研究發現,過度高溫也會使血液黏稠度及血脂膽固醇增加。
時值氣溫交替之際,氣溫逐步下降,研究人員也呼籲注意家中老人保暖措施。林瑞雄指出,老人體內循環恆久效率降低,體溫調節系統衰退,對溫度變化無法及時反應,冬天時可盡量待在屋內或以暖氣等保溫設備,減少低溫傷害。
劉怡焜則強調,該研究發現,氣溫對老人循環系統疾病死亡是連續性的影響,在氣溫變化前一週,死亡率即開始上揚,因此,在溫度漸漸下降時,就應做好保暖準備。
※氣溫對65歲以上老人循環系統疾病死亡率相對危險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腦血管疾病
年齡

65-74

75-84

85以上

65-74

75-84

85以上

65-74

75-84

85以上

溫度(℃)

危 險 倍 數

小於13

1.55

1.46

1.24

1.63

1.48

1.31

1.43

1.45

1.97

13-16

1.43

1.31

1.23

1.57

1.37

1.27

1.28

1.24

1.20

17-20

1.36

1.22

1.11

1.45

1.26

1.13

1.24

1.16

1.11

21-24

1.18

1.06

1.02

1.21

1.09

0.99

1.13

1.00

1.09

25-2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9-33

1.09

1.03

1.10

1.21

1.07

1.09

1.20

0.97

1.13

資料提供/劉怡焜

製表/楊惠君
(本文轉載自民生報,作者為......)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複合原料,效果加倍

飲食添「黃耆」,健康不過「氣」

認識藍色病毒─漫談憂鬱症

神奇的黑豆花青素

高齡化來臨,迎接銀髮商機──關節因應原料特集

蟲蟲變補藥

尖端科技新產品──幹細胞保健食品

台灣「納豆激酶」21億市場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座談會

燃脂,你吃對了嗎?

揮別過敏Q與A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