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慈悲心,處處可直銷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黃天中
期數 / 第55期
時時慈悲心,處處可直銷
朗讀:
於教育崗位上服務30多年之後,我常思索一個問題,教育的意義究竟為何?翻開古籍,但見韓愈言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時代更替、社會變遷,昔日對老師的定義也需隨之更改。
教育工作者的新定位
根據個人多年來對教育的心得與領悟,認為學校應該改變過去傳統的權威管教方式,重新建立在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下,成為知識的傳遞者、學生的知己。因此我們可以說:「師者,誠摯、尊重、同理心,亦師亦友也。」
換言之,教育工作是一種快樂的參與,它更是一份慈悲喜捨的工作。以慈悲喜捨的理念作眾生師,朝夕無間的諄諄教誨;作眾生友,從生活中相互體驗,相互提攜;作眾生親,時常給予關懷和呵護。有時要站在高峰頂上振臂疾呼,不管狙擊手的槍口暗中窺視;有時處於深谷,不在乎清水或者濁流,總是默默的包容。
近十年來,我常常應邀到直銷、直銷公司去上課、去演講,也深深的感受到,在直銷事業的大家庭中,彷如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直銷人的領導者也就如同傳統學校中的老師一樣,我們也應因應變遷社會,賦予直銷人教育工作者的新定位。
我的母親是一個終生奉仰尊崇觀音菩薩的虔誠信徒,因此觀音思想對於我的啟發始終深具影響,無論是生活態度、人我相處與工作選擇等方面,慈悲思想一直影響我的思考與判斷,同時因為觀音護佑,總讓我於困厄徬徨之際,幸遇貴人知己,得到多助,就在這些因緣中,讓我體驗到「人人皆觀音,處處有觀音」,因而更加堅定了我個人宏揚觀音思想的使命感。
直銷人的同理心
許多人將慈悲視一種佛家修行的法門,然而我們卻更可以將之視為一種人生的哲理、生活的態度;慈悲即為「感同身受」的意思,以更具體的說法解釋,即為「身同此身,心同此意」,也就是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也就是「誠摯」、「尊重」的感受。
除了誠摯、尊重外,慈悲的另一種境界,即為「同理心」的了解,「同理心」並非「同情心」,而是經過公正的觀察與客觀的聆聽之下,持續不斷的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體諒他人的感受,並且積極地為彼此設想。
我十分幸運且喜悅地為直銷人服務,樂於見到直銷人相互以同理心,關照彼此的倫常精神。若直銷人理解公司的努力,必會積極配合爭取榮譽;公司了解直銷人的需求,不斷尋求更多活動、爭取利潤及進修的空間。
這一切就是我一直提倡的「以直銷人為中心的直銷事業」的原則。我期盼直銷人能真正具有解決問題、創意思考和快樂人格等特質。唯有成熟的人格,在處世上才能具備圓融的智悲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具有創意思考,才能突破既有的設限,綻放出思想的美麗花朵。
在我工作生涯之中體會到的真諦,乃是在於「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而事實上,直銷的事業也是一樣,成功本無一個定論,在直銷人的期許下,早已超越一般傳統的眼光及要求。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什麼叫做「尊嚴的渴求」,只有我們從親身的體認中,才更珍惜得到榮耀後的喜悅,這也才是真正的喜悅。
以服務捨得為直銷盡心
我自小從雙親的言行教誨中,受到中國傳統儒家的忠恕觀念,更因父母的信仰,使我從中揉合觀音慈悲思想,與基督信望愛教義,因此我對於宗教中「服務捨得」的體驗感受更為深刻。
在直銷事業教育的崗位上,我從未將教育視為一種工作、一種職業,而是以一種服務的信念,誠心的、一步步地達成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今日,我極其喜悅能在這對物質過分追求、道德倫理逐漸消失的社會上,找到這片得以貢獻自己愛與關懷的直銷人事業大校園。未來的歲月,我將以慈悲心,願與所有直銷人一起努力,我們不會以目前的現況而自滿,對未來更積極籌畫,將以穩健的步伐與直銷人一起邁向21世紀。在那裡,您我都可以享受新的紀元裡新的感受─時時慈悲心,處處可直銷。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