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女力學苑

用界線守護自己,活出第三人生的自由與力量


分類 / 女力學苑
作者 / 許菁菁
期數 / 第391期

    用界線守護自己,活出第三人生的自由與力量


朗讀:

50歲,是人生的重要轉折,也是重新定義自我、迎接「第三人生」的起點。在這新階段,我們不僅要用心經營事業中的「情緒價值」,更要學會劃出清晰的心理界線,守護自己,不讓他人的情緒與期待左右人生,才能活出自由與力量。

 

 

今年年初,每次與家人碰面時,媽媽總會問我:「50歲生日想要什麼禮物?」姐姐們也會問:「50歲生日快到了,想怎麼慶祝?」我本來沒有特別習慣過生日,但家人的關心,讓我開始思考:50歲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值得慶祝些什麼?

 

迎接第三人生的自我省思

 

確實,50歲代表人生已走過約2/3,是剩下1/3人生的新起點。這讓我想起近年有學者提出的「第三人生規劃」。

 

根據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愛德華‧凱利(Edward Kelly)的定義,人生可分3階段:第一人生是成長學習期,從出生到踏入職場前;第二人生是成家立業期,開始工作並建立家庭;第三人生則是再次成長和學習的階段,通常是55歲以後,依然有空間發展新的生涯與生活。

 

於是,我開始計劃如何迎接自己的第三人生慶祝活動。首先要感謝媽媽,便安排了一場母女沙龍照。這次動用了彩妝師和攝影師的資源,帶媽媽進攝影棚。從梳妝到拍照,前後花了4個多小時。媽媽配合攝影師指導,不斷變換姿勢,雖然邊拍邊喊累,但還是完成了60多張照片。對83歲的她來說,確實耗了不少體力,回家還沒卸妝就呼呼大睡。

 

50歲的我,看著年長的媽媽依然能這麼自在地行動,這本身就是一份難得的人生禮物。這次母女間的互動,我決定要好好保存下來,成為永久的回憶。

 

排行老么的我,也要感謝哥哥姊姊們包容我的依賴。小時候,哥哥或姊姊會因為沒準備好早餐、或沒準時接我放學,而被媽媽責罵。今年生日,我邀請哥哥、姊姊和侄子、姪女一同回宜蘭聚餐,大家聊家常,熱鬧得像過年一樣。

 

中年的選擇 尋找生命的深度

 

當然,也要感謝50歲的自己,有能力選擇想要的生日儀式與活動。第三人生的開始,有家人的陪伴,就是一種值得感恩的知足。這份知足,並非不求進步,而是不焦慮、不內耗,清楚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不慌不忙、安靜踏實地走下去。同時,允許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我知道,我值得。

 

奇普‧康利(Chip Conley)在《中年的選擇》一書中寫道:「無論人們對中年的定義是幾歲,對許多人來說,人生五十才開始。在那之前的人生只不過是彩排而已。中年是內省的好時機,是從靜止走向自由的旅程。中年之後更要尋求生命的意義,而不是像年少時只追求成就感與物質的滿足,此時應該著重內心靈性的平靜與滿足。此外,不要停止好奇與學習,讓生活持續注入新鮮感,同時也要學習擁抱逐漸老化的過程;扮演智者的角色,在生活中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

 

親愛的,妳想以什麼樣的姿態,迎接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又該如何規劃這一段,讓它成為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

 

玲玲的故事 柔軟中堅持的力量

 

3年前,我介紹玲玲加入了王姐的組織,開始經營保養品事業。當時,玲玲剛做完月子,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保母,育嬰假請了半年,面臨著經濟上的壓力,她想找一份可以兼著照顧孩子的工作。

 

直銷事業的彈性正好符合玲玲的需求,她可以根據生活狀況調整工作時間。在媽媽的支持下,玲玲開始學習經營。需要參加團會或課程時,她就先把兒子帶回娘家由媽媽照顧;在家時,趁著兒子睡覺的空檔,她整理學習資料、使用產品,並透過社群行銷接觸顧客。

 

玲玲利用碎片時間累積客源,收入也逐漸穩定成長。去年,她抽到公托名額,兒子8月開始上公托後,玲玲能更完整投入事業。看到玲玲在談吐與人際關係上的進步,先生也轉為支持,遇到晚上有實體組織活動,還會特地請假接送兒子。一步一腳印,皇天不負苦心人。今年第一季,玲玲成功晉升為副理,收入也成長了約1倍。

 

5月中旬,王姐打電話來問我:「菁,最近有跟玲玲聯絡嗎?她家裡發生什麼事嗎?」

 

我說:「沒什麼特別,天天都有她的早安圖啊,怎麼了?」

 

王姐說:「玲玲已經連續好幾周沒有準時參加團會,不是遲到就是早退,總說家裡有事。」

 

我說:「那約個時間單獨見面吧,這種事情在夥伴面前不好說清楚。」

 

王姐回:「有道理,玲玲個性很強,困難和委屈常自己扛著。」

 

王姐是位細心又睿智的領導者,我相信她會有很好的處理。到了6月初,王姐又來電:「玲玲跟我說,她要以兒子的教養為重,事業先放一邊。」

 

「發生什麼事讓她做出這樣的決定?」

 

「她公婆4月從金門搬來永和,跟他們一家同住。婆婆要求她煮三餐、親自接送兒子上下學,和公婆住一起,讓玲玲壓力很大,甚至睡不好。」

 

「公婆不是應該幫忙帶孫子嗎?怎麼會變成這樣?」

 

「是啊,我有分析給玲玲聽,關鍵在她先生的立場和溝通上,玲玲一定要跟先生把想法說清楚。」王姐說:「菁,玲玲跟你有些交情,也信任你,你跟她聊聊,也許能幫她解開心結。」

 

「王姐,玲玲的情況牽涉到家庭關係,外人真不好介入,有時讓玲玲面對走過一段時間,也許可以鍛鍊出她的勇氣,向家人說出她想要的生活方式。」

 

人際間無形的委屈與沉默的痛

 

電話掛掉後,我立刻傳了訊息給玲玲:「玲,王姐告訴我你決定回歸家庭,我們都尊重你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要記得,只有先好好照顧自己,才能給別人真正溫暖的愛。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善待自己喔。」

 

在經營直銷事業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難免會遇到被佔便宜的情況。雖然多半不算嚴重,但那些小小的不舒服卻常常在心裡揮之不去。想要抱怨,又怕破壞了彼此的關係,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同樣的情況也常發生在家庭關係裡。面對長輩的期待,或是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們往往選擇「退讓」或「勉強接受」。可惜,這樣的付出並不能換來更多的尊重。時間一久,無法說出口的委屈堆積成山,要不開始討厭自己,要不就是變得憤世嫉俗。最後,真正受傷最深的,還是那個隱忍承受的自己。

 

勇敢表達界限的3個步驟

 

我們可以怎麼為自己守住界限,不讓他人的意見或言語左右我們對人生的判斷呢?

 

  • 覺察與確認心理界限

心理界限是告訴你:你是誰,而不是誰;什麼是你的,什麼不是你的;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誰,就無法分辨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沒有界限,也就無法保護自己,無法為自己的不適伸張正義,只能忍氣吞聲、怨嘆人生。

 

清晰的心理界限,能幫助你分辨自己與他人的位置,明確劃分資源的歸屬以及責任的所在。

 

  • 勇敢表達自己的界限

諮商心理師余詩盈提出3個練習表達的步驟:

  1. 建立一個心理空間,告訴自己:即使現在無法達成期待,也不代表自己能力不足。
  2. 先理清自己在意或擔心的是什麼。
  3. 釐清想要的是什麼,再選擇溝通或採取行動。

 

界限可以跟別人不一樣,但自己有責任向他人說明。更重要的是,好好照顧自己,才能有能力照顧別人。

 

親愛的,自己的界限自己守護,無需期待他人會來領略你的感受與需求。與其在意別人不懂我的心,不如經營好自己的尊嚴與美好。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744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遇見低谷,勇敢翻身 堅持才有最美的故事

人生的註解

心多大,果實就會有多大

手機號碼20年沒換的,趕快把她找出來

讓顧客心動的 不是價格,而是被你照顧的感覺

看有不看無

媽媽們 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這不是任性失職,而是妳的權利

女人經濟獨立,過日子就有底氣

讓你嘴角上揚的 才是真目標

跟組織病毒說Bye Bye!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