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這3個進程,許多企業還在數位化的階段摸索,在數位優化的階段掙扎,轉眼間已經進入AI時代。10月份的直銷菁英共學營,邀請在科技業有20年資歷的威聯網科技公司總監沈重宗,深入介紹AI科技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更手把手教導學員運用現成AI工具,做出個人形象照、商品廣告以及AI口播影片。
攝影/康霽
「以前我從高雄搭統聯來台北授課,下午2點的課,早上6點就要出發;現在,只要11點上高鐵就可以了。」沈重宗以交通為例,點出使用的工具不一樣,成效就會大不同。
英國電腦科學家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圖靈測試」(Turing Machine),為現正發展的人工智慧科學(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提出開創性的構想,開始了AI的研究與發展。
不久前,AI還只是電影裡的角色,這兩年它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AI可以用來播放音樂、控制家電、學習外語、開車,也可以取代真人成為主播、品牌代言人、歌手、律師、會計師、老師,而攝影、美術設計、文案、編劇等工作,更能透過AI執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2023年,英國柯林斯字典(Collins Dictionary)選出的年度字就是AI,AI已經從未來式成為現在式。
生成式AI帶來產業革命
在各種AI技術中,與一般大眾關係最密切的,就是生成式 AI。沈重宗指出,生成式AI 可以創造新的內容和想法,包含對話、故事、影像、視訊和音樂。這種技術嘗試在非傳統運算任務中模仿人類的智慧,如影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NLP)、翻譯等。透過訓練,AI學習人類語言、藝術、歷史、物理或任何主題,生成式AI會利用這些訓練資料來處理新的問題,比如寫一篇報導或企劃案,甚至能通過大學入學考試。
隨著企業廣泛運用AI技術,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3年的報告指出:未來5年全球將有 1400 萬個工作消失。數據分析師、機器學習專家和資安專家的職缺需求將在2027年前成長30%,WEF也預估,至2027年將有2600萬個文書行政工作消失。
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指出,有了AI,人就不用再工作;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則認為,AI會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已經有數千名員工使用AI工具的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表示,AI工具可以幫助公司開發新品、提高生產力和風險管理,但也存在被不當利用的風險。
AI門外漢如何借力AI省力工作
AI運用對未來工作是福是禍,意見莫衷一是,沈重宗認為,與其擔心被AI搶工作,不如善用AI來做好工作。他指出,目前直銷公司已透過AI智慧客服與聊天機器人24小時提供客服,也能用AI檢測顧客膚質,提供個人化保養建議,並追蹤顧客使用狀況;此外,還能用AI分析銷售資料、預測市場需求,以及做社群媒體行銷、自動化處理訂單與庫存管理等工作。
「以上這些工作,會有懂AI的專業工程師處理,」沈重宗表示,不懂程式語言的直銷人,只要善用現成的AI工具,不用花半毛錢,也能享受AI帶來的成果。
「只要透過精準的指令,原本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AI在1分鐘內就能做好,」沈重宗笑說,懂得善用AI,公司以後可能就不需要行銷、文案與美編了。他以行銷膠原蛋白產品為例,透過ChatGPT生成一頁式廣告文案,再套用到另一個AI網站生成完整的網頁,微調圖片、文字、聯絡資訊,就能用在網站上宣傳。
現場學員限定的內容還有:讓AI生成各種不同個性的形象照、上傳一張照片與文案就能生成個人虛擬主播,代替真人讀出文案內容,以及生成短影音行銷影片的實作,只要一台筆電或一支手機,幾分鐘之內就能做出完成度超過9成的作品,讓所有學員大開眼界,敲碗進階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