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銷售力

為什麼你不買呢?


分類 / 銷售力
作者 / 林裕峯
期數 / 第297期

    為什麼你不買呢?


朗讀:

別再一味銷售強調自己產品有多好,用一句:「為什麼你不買呢?」將麥克風交給消費者(客戶),讓他「站上舞台」發表自己的看法吧,一旦他成了表演者,你就成了扭轉局勢的觀眾,成交也在彈指之間。

 

「換位置就換腦袋了。」

 

經常,我們可以聽到這樣的批評,某某某以前不是常跟我們一起批評主管嗎? 為什麼現在自己升上去當主管後,好像有點翻臉不認人了?

 

但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不論轉換到什麼位置,都「始終如一」,那才奇怪吧!就以在台灣頗有人氣的NBA明星林書豪來說,在「林來瘋」旋風正旺那年,他是紐約尼克隊球員,曾經打趴洛杉磯湖人隊,創造亞裔球員高分紀錄。但3年後,林書豪卻成為洛杉磯湖人隊的先發球員,反過來,要來打紐約尼克隊。他在哪一隊,就要改為幫那隊出力,這一點也不奇怪。

 

業務和消費者本就是對立位置

提到「位置」,一個人既然可以因為位置不同而心境有著轉換,同樣的,若用在業務領域,是否可以靠著轉換位置,轉換態度呢?

 

好比說,如果一個消費者,任憑業務員怎麼對他銷售,他都不買單,那時,業務可能再怎麼費盡口舌都沒用。所謂「方法錯了,再努力一百次、一千次,一樣是錯。」何不改變策略,轉換個「位置」呢?之前的位置,是業務員扮演說服消費者的角色,現在主角換人當,改為讓消費者對業務員報告,他要怎樣才願意買東西,是不是就可能峰迴路轉了呢?

 

讓我們試著應用在生活上,看看「位置」如何影響銷售。

 

聰明的業務員都知道,「觀眾」的心態和「上場者」的心態是不同的。當個觀眾,要幹嘛?當然是要來批評的啊!不然幹嘛當觀眾!所以不論是看電視、看表演,只要站在旁觀者的角色,腦袋自然而然調整到「批判」的頻率,這很正常,就好像林書豪轉換隊伍了,腦袋就會調整到新的頻率一樣。

 

那什麼是看表演呢?很抱歉,在這裡,若你是業務員,那你就是那個「表演者」。看著業務員如何用三寸不爛之舌,如何想方法,就是要人簽約,這真的很有意思。而身為「觀眾」,要盡的本分,當然就是好好地去挑毛病啊!於是儘管這個業務員說得天花亂墜,但你的腦袋就是已經調成「和業務對立」的模式。

 

所以聰明的業務員怎麼做?他會設法讓消費者不要當觀眾,將觀眾換成是「表演者」,位置變了,消費者的「腦袋」自然就變了。

 

因此,任何時候,業務要設法做到的一件事,不是把自己的Know-how灌輸到消費者腦袋,而是希望消費者如何把他的「How-know」(也就是他的認知是什麼),主動傳達給業務員。

 

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情形,當業務員和消費者對談融洽,談到後來,都是消費者在發表高見,表面上,業務員好像沒機會插話,根本沒辦法介紹產品,但實際上,業務員心中很開心,這筆單子十之八九會成交。因為消費者已經站在「表演者」位置,換業務來當觀眾,也就是批評者的角色。但業務當然不會那麼笨,真的去當批評者,他只會手中拿著訂單,在消費者談到興高采烈時切入:「OK,你說的話真有見地,很感恩妳認同我們的產品。小姐,要刷卡還是付現?妳訂的這套家具,明天就貨運到府上。」

 

一句「為什麼」,改變雙方立場

讀者也許就會說:「老師你說得好簡單,但實務上,大家都知道,在賣場,消費者人人都繃著一張臉,防業務員跟防賊一樣,由消費者扮演表演者角色是天方夜譚吧!」

 

當然,消費者不會一出場就扮演表演者角色。如何讓他換位置,說起來也簡單,只要透過3個字就好,就是——為什麼。

 

請注意,絕不是一臉憤青的表情,質問客戶「為什麼」不買。那樣的話,你不但東西銷不出去,還有可能被客訴,甚至登上報紙消費糾紛頭條。

 

而是要以學生「孺慕」的表情,真情地問「為什麼」?這是一個最快速轉換「位置」的技巧,就等同於兩個人在假想的舞台上交換麥克風一樣。

 

消費者一旦被問,就成為「主講者」,一成為主講者,心態可能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選在消費者即將步出舞台(也就是賣場)時,這一招就等同於楊家槍法最經典的一招,叫做「回馬槍」。因為當消費者以為要結束這次會面時,心情整個鬆懈,業務員突然來一招「為什麼」,這時消費者很容易就接招了。

 

業務員:「好吧!今天很高興妳來。對了,在妳離開前,我可以用私人的立場,請教你為什麼嗎?為什麼妳不喜歡我們的這個保健品?」

 

之前一直板著臉的客戶,這時候因為放鬆心情,就直說了:「老實說啊!你們的產品很貴,又不知道效果好不好。」客戶繼續講,越講越順口,然後不知不覺就聊下去,因為客戶已經改變「位置」了,她和業務聊開了。

 

此時,消費者因為已經「交心」了,把不買的底牌都攤出來。現在,業務直接回答她的問題,她再也沒有理由說不買了。再硬拗,也會覺得難為情吧!這時,業務員就可以順利把商品賣出去。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3段邏輯:

第一段:我知道你不想買,那請問要怎樣才會想買呢?

第二段:原來你不想買的原因是這樣啊!

第三段:如果排除這些問題,你是不是就願意買呢?

 

這種3段式邏輯,不一定要到最後才以「回馬槍」的形式出招,那是最後不得已、客戶都快離開時才用的招數。

 

事實上,在對話過程就可以開始用這招,前提一定要是對方主講的情況下。對方不講則已,一講就有切入點,你就可以順勢套入公式:「如果……是不是就……?」

  

下次碰到消費者總是拒你於千里之外,不用再窮追猛打了。想想那個太陽與冷風的寓言吧,業務員愈「吹」,客戶防得越重。反倒用太陽的溫暖,客戶才會敞開心房。

 

問一下客戶「為什麼」,把你原本滔滔不絕說話的位置讓給她。沒錯,換位置就換腦袋,你一定要好好記住並善用這句話。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251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賣點講不清、產品說不動? 缺的不是功能,而是定位

攻心為上的業績3絕招

成就頂尖直銷人,先擁有頂尖直銷心

教育不只在教室 構建與產品教育匹配的運營模式

如何讓客戶倒追我?

從普魯斯特效應找賣點 追憶復古不失為一門好生意

與你的痛苦共舞

你賣的是價格,還是價值

從數據到行動 讀懂銷量與反饋的雙重語言

用微表情搭起成交的橋樑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