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風暴下,大馬直銷何去何從?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6期
經濟風暴下,大馬直銷何去何從?
朗讀:
'97年下半年從東南亞地區開始蔓延的金融風暴,對於馬來西亞造成相當嚴重的衝擊,馬幣大貶、股市重挫、通貨膨脹率上升、預算赤字增加,以及失業率節節上升等種種現象,逐漸浮現,在在挑戰著馬來西亞政府的應變能力。
大馬直銷業者所受的衝擊
馬國政府為了減少貿易赤字、防止經濟過熱,自去年9月起,宣佈凍結所有新直銷公司的申請,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亦於此同時宣佈,減少舶來品進口、暫緩所有漲價計畫,並接著要求直銷公司純粹以銷售當地產品為主,而向國外進口原料、在大馬進行包裝的直銷公司則不在此限。
貿消部更強調,不再發執照給全部銷售進口商品的直銷公司,以及規定所有直銷公司必須在期限內重組,實行本地人和外國人持有股權在7:3的比例,否則將吊銷執照。
這些措施原本都是為了避免外匯流失以及遏止通貨膨脹發生,但卻使直銷業在成本暴增之際,售價卻無法合理調整,面對種種的營運衝擊,大馬直銷業者究竟應該如何因應?
馬來西亞海鷗企業董事經理陳凱希分析,亞洲地區,尤其是東南亞、東北亞一帶的經濟風暴,造成馬來西亞的貨幣大幅貶值,從原本的一美元兌兩塊馬幣,一度跌到四丟八毛八;股市也從2700點,跌落至400多點,股票價格發生崩潰現象。
而馬幣貶值與股市大跌對於直銷行業更是首當其衝,因為直銷中有70%的商品屬於進口產品,馬幣貶值無形中使得產品價格及成本增加,以1美元兌換3塊6馬幣估算,現在卻要交3600萬馬幣,比以前增加1100萬馬幣,整個公司全年的盈利完全被匯兌損失抵銷了。
其次在股市方面,由於馬來西亞股民佔很高的比例,股價指數下跌影響一般民眾的收入,財產幾乎少了一半以上,甚至90%,在這種情況下,民眾購買力便降低,當然也影響對直銷商品的需求。
此外,馬來西亞政府也採取相當嚴格的政策以控制通貨膨漲,針對一些必需品限制其漲價,原本直銷產品是不包括在內的,但由於直銷業每年必須更換一次執,照政府便利用發給執照的權利,限制直銷商品漲價,若業者不遵守就會被吊銷執照。
目前政府規定,任何直銷產品若要漲價都要經過申請,通常通過申請的都是本國產品,外國產品則不予通過;但事實上,直銷業營運成本增加就是來自進口產品,所以這規定是非常不合理的。
陳凱希振示政府也提倡「撙節運動」,呼籲民眾控制購買慾,並提倡購買國貨,而馬來西亞人在愛國心的驅使下,對於政府的號召頗能響應,所以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多不另加添購,進口商品佔產品多數的直銷業,營業額於是受影響而減少。
根據政府統計,'96年直銷營業額高達22億馬幣之多,相較於5年前的8億,增長迅速,顯示市場逐漸穩定。而據個人估計,97年營業額應該還是有不錯的表現,至少上半年很好,而下半年因為貨幣貶值,造成一定損失;不過由於之前的固定存貨,進貨的匯兌損失影響不至於太嚴重,估計去年營業額仍然超過20億以上,至於今年,營業額則不太樂觀。
新生力軍的加入
克緹公司總經理羅子輝認為,除了以上問題外,更多的競爭者加入直銷市場則是另一個影響層面。由於其他行業受到經濟風暴的衝擊也很大,很多傳統事業經營者為了生存,且以為直銷業有利可圖,便加入爭奪直銷市場的行列。
健力世直銷公司總經理吳銘仁舉了一個例子表示,有一傳統產業公司,因無法抵抗經濟風暴而經營產生困難,最後全體員工反而都進入直銷業,對於直銷業者來說,平常日子是不會有這種機會出現的。
他認為,短期衝擊是一定會有的,不過長期看來,其他行業的人,一旦面臨裁員、找工作的困境,或是房屋、汽車貸款的壓力時,便會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以維持生活,所以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人投入直銷事業。
陳凱希也對此表示同意。他認為隨著國內失業比例的增加,直銷業不需要大成本、只要有人脈的特質,最容易吸引投入者,目前市場上就出現了一批素質較高的參加者,如銀行行員等,或許可為直銷業注入新的生氣。「所以直銷在馬來西亞經濟受創之際,除了給年輕人創業的機會外,同時也給了中年人東山再起的機會。」羅子輝表示。
業者的因應策略
羅子輝表示響應政府號召,儘量將產品本地化、採取原料進口、本地包裝的方式,是目前直銷業最直接的因應之道。面對衝擊時,應一方面整頓公司內部,建立組織成員的自我信心,因為此時外界有更多需要尋找機會的人,直銷業者可藉此機會擴展組織;另一方面,提高業績、減輕不必要開銷,也就是開源節流;並將產品儘量生活化,以面對市場消費力減弱的衝擊。
而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就以合併的方式,重新整頓、聯合成大公司,以節省開銷、增加競爭力。
「逐漸降低進口產品的比例也是目前業者可採取的措施之一」陳凱希表示,因為其實大馬政府並沒有要求業者必須立即完全本地化,而是有幾年的緩衝期。因此,業者可逐年將目前高達80%的進口產品減少為30%、20%等,最後便能符合本國產品佔80%的要求。
他建議,首先,重新整頓自己的隊伍,加強培訓、激勵成員,調整市場計畫,讓有心創業者,可以取得足夠、豐富的資源;其次,採取精兵政策,重質不重量,增加對組織成員的要求,以加強組織抵抗經濟危機的能力;最後,產品採薄利多銷,儘量不調整價格,且向法國、美國、台灣、大陸等地的貨源提出減價要求。
吳銘仁認為,此時業者應集中精神於組織教育。因為不景氣下,其他業者以金錢為誘惑的號召確實令人心動,面對此問題,要巧妙地開導組織成員,不要採批評其他業者的方式,而要讓執意離去的組織成員去加入他們想去的公司,但仍然與之保持聯絡,一方面也可進一步了解競爭者的經營態度,最後通常離去的組員會發現,他們並非經營事業而是投機性質的公司,金錢的誘惑只是短暫的。
雙軌制出現
而針對前幾年台灣經濟不景氣時,很多人被裁員後,或是想多一份收入而加入所謂雙軌制直銷公司,是否馬來西亞這邊也出現同樣的情況?相關業者又該如何看待?
羅子輝認為,其實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真正好的公司經得起考驗,市場計畫、業績仍將持續發展;相對的,那些以快速賺取暴利為誘因的直銷公司,如果真如其號召般,相信便會有很多成員加入,公司可以永續經營。但事實上,這些公司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多數二、三年就不見了!但無論如何,這些現象對直銷業都是一種傷害,造成外界對直銷的負面看法。
陳凱希也指出,在政府相關法令尚未制訂前,直銷業已經出現欺騙的案例,造成加入者重大的損失。所以法令制訂後,以快速致富為號召的不正當直銷公司,已經逐漸減少。
但金融風暴發生之後,似乎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而且正在迅速成長。主要原因仍在於有些人想要迅速累積財富以解決經濟困難,加上大馬政府執法不嚴、出現漏洞,所以長期以來,不法業者便以不斷變化經營方式的手段出現。「不過,我們始終相信這種不法的經營方式是無法長久的,唯有真誠、重視專業及商業道德才可以永續經營。」他表示。
吳銘仁指示,其實政府法令都有很明確的管理規定,但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往往一些不太健康的活動便陸續出現;而業者方面則感覺政府並沒有非常積極、具體的行動,因此目前管理的關鍵仍在於執法者的行動。
解決雙軌制之道
至於解決之道為何?陳凱希認為,重點在於執法的態度,而非法律本身,因此除了罰款外,目前政府也計畫採行更嚴厲的措施以遏止。
在已經登記的1,000多家直銷公司中,有300多家並沒有繼續更新執照,所以目前大馬約有750家的直銷業者,其中,直銷有320多家。而絕大多數都是遵守「道德準則」的正當合法業者。馬來西亞直銷協會也會推薦優良的業者以提升同業水準,並成立懲裁庭,聘請著名法官接受申訴案件,公平處理消費者問題。
相信透過這些措施,直銷業將可建立更清新的形象、增加從業者的榮譽感,以澄清社會對於直銷業的負面看法。
吳銘仁則採取「守中帶攻」的策略。「守」就是面對雙向制等快速致富活動公司的干擾時,教育成員了解那些組織的活動內容,給與成員信心,唯有透過加倍的努力以提高生產力;「攻」就是加速賺錢,要把握機會,並以此觀點激發組員信心,讓他們知道目前沒有資格消極,反而要更加積極、加倍提升生產力。
因此,對於直銷來說,每個階段都是一個挑戰與試煉,在馬來西亞直銷市場進入重新整頓之際,其他地區業者無論目前所處環境優劣與否,應以未雨綢繆的態度,吸收大馬業者之應變經驗,以在自身面臨市場考驗之時,穩健通過、全身而退。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