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0億人民幣保健處女市場深深探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南方甫
期數 / 第140期
8400億人民幣保健處女市場深深探
朗讀:
南方甫
大陸健康產業(保健品為主)市場深不可測,有人說今年可以成長一倍為六百億人民幣;更有經濟專家預估到了2005年,大陸健康產業市場的規模可以挑戰一千億人民幣。
如果人口數是一個市場指標,那麼十三億就是一個深具魅力的數字,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平均用於保健品方面的花費占其總支出的2%以上,而在中國只占0.07%,則大陸的保健品市場還有大約28倍的成長空間。
2003年大陸保健品的營業總額約為300億人民幣,如以歐美的消費水平來看,大陸保健品的理想數字應為8400億人民幣。
即使大陸無法在短期之內達到保健品消費占其總支出的2%的水準,如果保健品的消費占總支出的1%,整個大陸保健市場還是擁有42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這個規模是2003年的14倍。
除了市場規模充滿想像空間之外,大陸市場的多變的時間與環境參數,也是這個市場令人著迷的地方。
數不清的時間與環境參數,使大陸市場跟歐美、日本等成熟市場有著極其不同的面貌,變化快、參數多,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也就是生機盎然,充滿機會。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特別容易吸引各型各色的人前來大一試身手,其中有投機客、冒險家、本土企業與跨國外資。
據統計,大陸保健(食品)產業最高曾經創下六千家廠商與兩萬八千多種產品的紀錄。其中雖不乏各型各色的假冒偽劣產品,但也有百分之二十的業者用心經營,打響品牌、締造佳績,進而成為目前保健產品市場的一方之霸。
由於市場誘因太強,參與競逐者眾,大陸保健市場的發展不論是速度還是領域,都快到讓遊戲規則與仲裁管理單位追趕不上,加上消費者尚未成熟,致使整個大陸保健市場看起來有一點亂。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所謂的亂局往往正是機會之所在,乘桴浮於東海的避亂心態,則往往會把大好的契機拱手讓人。
正因為市場太大,變化太快、參數太多,充滿機會也滿佈陷阱,所以有志逐鹿者,更須要有更精準的市場情報,環境認知與操作策略。
為了協助還外華人也有機會在這一個充滿商機卻又多變的市場中取得議席之地,直銷世紀雜誌號召台灣、海外暨大陸本土近八十家見康產業業者,並邀集大陸官方相關單位及學術界齊聚北京,舉辦了一場六天五夜的「國際健康產業營銷論壇」,共同探討中國大陸保健及直銷市場的政策、環境、趨勢與操作策略等等議題。
七月十一日上午九點鐘正式在北京假日酒店三樓會議廳「國際健康產業營銷論壇」正式豋場。
這是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健康產業交流會議,有來自台灣、香港、東南亞、日本及大陸本地近兩百名健康產業企業負責人或高級經理人。幾乎每一個與會團員,對於大陸市場都有一份高度的期待,當然也希望論壇中的每一個講演或探討,能更進一步釐清市場與環境的迷霧。
所以,幾乎從開幕式的第一秒鐘起,一眼望去,全都是一雙雙聚精會神的眼睛。很難相信,這麼大型的會議中,每一個老板或老總,竟都像一個考試前的學生一樣那麼地聚精會神,整整三天十個講演、座談活動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打瞌睡。即使中間休息的空檔,或晚間會外時間大家也沒閑著,趕緊拉住講演的官員、學者打聽內幕;也有人打鐵趁熱,透過這短短的時間跟新認識的團員培養感情,打下近一步交流的基礎。
除了規模空前、團員精神可佩之外,本次活動也是多年來官方參與層級最高的一場健康產業研討交流活動。這一次「國際健康產業營銷論壇」共計邀請到了大陸官方商務部外資司司長胡景岩、衛生部長汪建榮、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吳立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楊豎昆、工商管理局市場規範管理司副司長黎小寬等與健康產業立法、審批、管理業務直接相關的單位主管。
由於論壇舉辦前夕,重慶才發生一起直銷糾紛,媒體稱之為「重慶事件」。因此時機有些敏感,大陸官方來賓在講演上,也都相對隱晦而低調。不過,慧敏的老闆們與高級經理人,卻能夠從看似有點刻板的官方報告中,看出了一些寶貴的情報,這些情報對於往後在大陸市場的佈局與操作,無疑會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市場研討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 賈亞光:
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平均用於保健品方面的花費占其總支出的2%以上,而在中國只占0.07%。
近幾年中國城鄉居民保健類消費支出正以15%—30%的速度增長,遠高於發達國家13%的增長速度,這說明老百姓保健意識越來越強。然而從絕對數來看,中國保健品市場的消費水平還很低。
據有關資料顯示,歐美國家的消費者平均用於保健品方面的花費占其總支出的2%以上,而在中國只占0.07%。
目前中國城鄉的恩格爾係數各為52.9%和56.8%,處於溫飽向小康的過渡階段,而這一階段正是保健品風行之時。
國藥健與康總經理 趙文莉:
炒短線的現象,在大陸叫做打擦邊球,為了達成短期的銷售目的,很多打擦邊球的業者,用盡各種誇大的廣告語言來進行銷售
由於市場熱絡,制度趕不上市場蓬勃的速度,所以大陸上的保健產品市場可以說相當混亂,主要亂象可以分成五大類別。
一,產品水平低、重複多,大陸保健品品目最多曾高達兩萬八千種,但是多數都沒有技術基礎,屬於低水平產品。水平低當然也容易仿效,重複率也就相對偏高。
二,假冒偽劣產品充斥,這個現象是真正有心經營者心頭的痛,不只破獲市場秩序,還可能影響到同類產品在消費市場上的共同印象。
三,虛假廣告滿天飛,炒短線的現象,在大陸叫做打擦邊球,為了達成短期的銷售目的,很多打擦邊球的業者,用盡各種誇大的廣告語言來進行銷售,能撈多少就撈多少,才不管產品的實際功能與售後的責任。
四,無強大研發團隊支持,既是炒短線,當然不可能投資研發成本在產品上面,這種用「廉價杜撰」代替「昂貴研發」的現象實在是市場的禍源。
五,產品兩極分化(很貴或很便宜),市場混亂就很難有一個可循的行情,保健品就出現了漫天喊價的情況。如果用離譜的高價賺不到,用超低的價格來一場割喉戰也不失為混水摸魚的好辦法。
外資司司長胡景岩:
新法中有一個一次性告知的概念,用一次性告知的規定,來避免行政單位的故意刁難
每年外商到大陸的投資額約五百億美金。
其中,由於大陸屬於開琺中的市場,投資成功的比率遠比成熟市場高。對於健康產業,不論就消費面、製造面或原物料生產供應面,外商在大陸進行健康產業的投資,至少具有三大契機。
其一,中國是保健產品的消費地,健康產業產品是消費導向,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快速提高,所以,有一句話說:花錢買健康,送最好的禮品就是送健康。
其二,中國是保健產品的製造地,中國就是世界的工廠,健康產品也可以在中國製造加供,技術、人才、勞力都有優勢,當然用相對低廉的成本生產的保健品也可以銷售到國際上去。
其三,中國是保健產品的原物料供應地,去年七個西藏人到日本百貨公司去招商,在日本造成極大的轟動。日本人當然看準西藏的蟲草與紅花,加點工就可以改頭換面賺大錢。
為了保障外資投資的權益,政府方面也針對保護知識產權與提高行政效率兩方面積極進行改革。
關於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我們絕對有信心做好著作權法、商標法、柏爾尼公約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大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工作。這對於健康產業業者的研發產品,有極大的保障作用。
特別要提到的是,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的決心,七月一日起,中國政府已開始實行行政許可法。如果政府違反規定,企業可以告政府。(比如企業申請設立企業,審批單位要把審批過程透明化。)更重要的是,新法中有一個一次性告知的概念,用一次性告知的規定,來避免行政單位的故意刁難,差什麼文件、差什麼條件,一次說明白。以往說一次跑一趟的情況將會大幅減少。
所以說,整體大陸投資環境,對外資健康產業來說正是最有吸引力的的時候。
法規研討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法規處長吳利雅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自去年九月掛牌,十月十日正式受理申報業務,至今年五月,共受理新產品的註冊申請1160個和變更申請302個
(編者按,藥品及保健品的監督管理,原屬國務院衛生部。但因業務繁重,衛生部乃於去年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質權移交給新掛牌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涉及全民健康,食品藥品間度管理局唯有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才能保障人民。
管理局的主要工作職能有六大項目,
(1.)組織有關部門起草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規;組織有關部門制定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政策、工作規劃並監督實施。
(2.)依法行使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職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承擔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監督工作。
(3.)依法組織開展對食品、保健品、化妝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處;根據國務院授權,組織協調開展全國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的專項執法監督活動;組織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4.)綜合協調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的檢測和評價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監管資訊發佈辦法並監督實施,綜合有關部門的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資訊並定期向社會發佈。
(5.)指導全國藥品監督管理和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工作。
(6.)開展藥品監督管理和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安全管理有關的政府間、國際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自去年九月掛牌,十月十日正式受理申報業務,至今年五月,共受理新產品的註冊申請1160個和變更申請302個。經審查,共批准了703個新產品註冊申請和230個變更申請。
此外管理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對衛生部過去制定的有關保健品審批的法規檔進行了認真的研究所起草的《保健品註冊管理辦法》。目前已通過局務會審議,將於近日公佈實施。正式實施後,將可以提供健康產業一個明確的經營規則。
工商管理局註冊局長 楊豎昆
委託人在選擇受委託人(代理人)的時候,務必特別小心,在委託書上的簽章,更必須謹慎在三。
除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之外,保健品要在大陸市場進行販售,還必須向工商管理局申請註冊。
申請註冊時,如為進口產品,品名須與外文原稱對應,可採音譯、義譯、音合譯,
另外,說明書也是工商註冊管理局受理審批時候的主要參考依據,說明書最少要具備主原料、成分、保健功能(以文件公佈之功能範圍為主)、適應人群、不適應人群(例如兒童或少年)、用量與用法(需根據實驗)、規格、保存期限、儲存方法等就大要件。
為提高審批的成功率,在申請註冊時,建議提供一些有助於註冊的其他輔助資料,例如文獻附件(須註明文獻出處)及樣品。
對於境外企業,申報過程往往是一種舟車勞頓的折磨,大陸官方位了鼓勵外商投資,除了有行政許可法及一次性告知的措施外,也提供境外生產企業委託境內代理單位進行委託申報的作業。
委託申報的主要規定是,每一項產品要有一份委託書,委託書則需載明委託書出具單位(境外生產企業)名稱、受委託單位(代理申報者)名稱、委託申報產品名稱,委託事項與委託日期等等。
委託申報雖可在相當程度上減少境外業者的奔波,但委託申報具有法律效果,如果委託過程中略有疏忽,很可能會造成代理申報後代理人喧賓奪主、主權糾紛,所以委託人在選擇受委託人的時候,務必特別小心,在委託書上的簽章,更必須謹慎在三。
衛生部汪建榮司長
對於不能通過(審批)的產品,企業可以提出申訴;如果還是不能通過,則可以提起行政覆議。
就衛生部的管理角度來看,所謂食品,就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這個定義下,衛生部在食品企業的管理有四大要點。
1.凡從事食品生產經營必須取得地方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
2.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包裝標識、產品說明書內容必須符合規定的要求,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
3.採購食品(原料)必須按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或者化驗單。
4.出廠銷售的食品、食品添加劑必須檢驗合格在中國境內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
食品涉及人體健康,在安全性的考量下,以下類別的產品皆需經過審批。
一,利用新資源生產的食品(以前所沒有的原料),食品添加劑的新品種。(添加劑使用量或使用範圍),生產經營企業再投入生產前,必須提出該產品的衛生評價,衛生部也會將審批的結果向社會公告。提供產品樣品,
二,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盒食品用工具,設備,尚無國家未商標準的,進口單位必須提供輸出國家檢驗資料給衛生部
三,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審批已轉移其他政府部門負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督則仍屬衛生部職權。
申請審批時,通過不通過,決定權則主要在衛生部,不在專家學者。對於不能通過的產品,企業可以提出申訴;如果還是不能通過,則可以提起行政覆議。
如果對行政覆議仍不服,可向北京市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目前告衛生部的訴訟案件有很多,但還沒有發生與衛生部意見相左的各案,主要的因素是,太專業的問題,法院仍以衛生部的意見為意見。
最後,關於境外企業投資,建議以企業名字申報,不要以大陸代理商的名義來申報,以避免出現證書歸屬問題。(這一點與工商註冊管理局局長楊樹坤所見略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凱湘
在立法的角色上面,商務部的立法立場是放的原則;工商管理局的立場是穩的原則,所謂的穩就是穩定,要穩定當然就不能太鬆。
就法律規範層次而言,直銷立法並不是很重要。它是一個有特殊適應範圍的法律層次;因此,新法在位階上應屬於行政部門規章層次。
但是,它又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條件,所以,實際上的直銷立法卻要比它原本所屬的層次要高,介於部門規章與行政法規之間。
中國推進直銷立法的力量,主要是由幾家成功的外資,安利、雅芳對直銷立法,所起的作用也是積極的,甚至是他們替政府部門進行法規草案的設計。
當然,商務部早先已深入對各國的直銷立法進行國鑽研。
這次直銷立法,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相程度的民主化與國際化色彩。立法部門非常深入且用心的參考國外意見,也聽取了國內內資企業的意見。
在立法的角色上面,商務部的立法立場是放的原則;工商管理局的立場是穩的原則,所謂的穩就是穩定,要穩定當然就不能太鬆。也正因為立法過程中各種利益拔河、立場衝突,所以立法會更理性。
當然,這次立法過程中,透明度不夠是最受質疑的。
距離年底立法?台已經越來越近,法規會以什麼面拱跟大家見面,似乎只能靜待。在這等待的三四個月中,比較讓人心急的可能不是實際法規細則,而是整個法規的立法原則,也就是說到底是所謂的「內外資並進」還是「外資先行」。
外資先行有利於施行平穩的過渡,可以避免一放就亂的情況。並通過外資的實際經驗,做為下一步內資直銷規範的基本依據,也可以培育許多優秀的人才,成為未來內資直銷公司的骨幹。
它的缺點是,第一會發生歧視問題,對外資的特權會使內資不平,對未來全面開放後,會有不公平競爭現象。以工商管理局的立場,應該是比較傾向外資先行的原則;但是以商務部的立場,則比較傾向內外資並進的方向。
策略研討
北京商業管理學院副院長 楊謙
溫家寶總理對於創業導向的「重慶事件」有一個批示,大學生連工作都找不到,他給你創什麼業?
保健品在中國大陸擁有無限商機,如與世界接軌,則以人為銷售通路的直銷模式當然是保健品最佳的通路選擇。
不過,大陸有特殊的社會與市場環境,而這些環境因素就成為部分政府單位對於直銷通路採取保守態度的主因。
就總體經濟而言,大陸每年的經貿總額已超過一兆美元,直銷通路其實只是總體經貿數字的一個小單位,如果沒有所謂的特殊考量,開放與否根本不必這麼誠惶誠恐。
但是,從以往發展的經驗來看,「一放就亂」正是直銷特別敏感、政府部門不敢掉以輕心的主要因素。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小的行業,引起這麼大的關注?主要是因為一兆美元的貿易總額、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德國、日本經濟表現,還不能完全解決很多人卻還是連飯都吃不太飽、很多人連基本生存條件都不太足的事實。
直銷原本是窮人小本創業的好機會,但是,往往也是被拿來操弄的陷阱。
簡單的說就是,在耀眼的經濟實力底下,很大一部分的大陸消費者都還不成熟,很容易在直銷事業的操作過程中出現種種負面的問題。
所以,政府部門寧可大力鼓勵連鎖店、特許店、大賣場這種看得到、比較易於管理也不會涉及社會人群複雜心理因素的物流通路模式。
就政府的角度來看,連鎖店、特許店、大賣場這些物流通路,基本上是整合、運用過去既有的資源經過改造的新商業系統。改造後,新模式也許比較有效益,比較有一致性,比較有品牌色彩,但是,不會導致管理監督上的困擾。以連鎖店而言,在政府鼓勵與企業的積極拓展之下,目前大陸上的連鎖店的營業額,已經佔有市場的15%。
同樣是一種具有相當前瞻性的通路模式,比起連鎖店、特許店、大賣場,直銷通路就顯得有一點爹不疼娘不愛了。事實上,九八禁令,倒有一點像是父母親對孩子的禁足令。
這個禁足令可望於年底獲得解除,不過,就像面對一個會闖禍的小孩一樣,父母親總難免對這個孩子多了那麼一點不放心。
所以,禁令的解除並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完全自由自在的在外面活動,也就是說,他的自由度是有限制的。
其中,尤其是對於創業導向的直銷,可能會毫不留情的的被加以禁絕,最主要的是,日式或雙軌制等創業導向的直銷制度,很容易在大陸形成人群的心態扭曲。
溫家寶總理對於創業導向的「重慶事件」有一個批示說:「大學生連工作都找不到,他給你創什麼業?」
就我個人研究直銷十多年的經驗,我認為未來大陸開放直銷,大約會有是個原則。
未來大陸直銷,我認為幹部的培訓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重點。至於大家所關切的海外的培訓經驗,是否可以引進大陸?我的看法是,海外經驗在大陸上過去所呈現的結果是,好的一面跟壞的一面各佔一半,這樣說或許有些不太客氣,但卻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我認為,大陸開放直銷會有四個可能的基本方向:
1,被動式開放
基於WTO的承諾與世界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的遊說及壓力,大陸不得不開放直銷。
2,有限度開放
不是你們現在海外做的都可以進來做,而是有選擇性的。
3,配合式開放
要依照一連串的規定進行申請、審批,與海外所謂報備式直銷法規不同。
4,管制式開放
當開放後出現了一些大陸無法承受的市場或社會問題,可能還會有禁止或某種程度的關閉動作。
上述是四個開放的可能方向,屬於原則性的層面;就實際層面來看,我認為,第一,審批申請條件會非常嚴格,條件夠也不一定有你的機會。第二,未來還會有個先來後到。第三,在大陸只能銷售本企業製造的產品。第四,在大陸的直銷必須是有店舖的。(因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物流環節很弱,比如卡車運輸永遠不足。過去的直銷很多的問題出在物流,沒有物流的支持,在中國大陸很難依照國際直銷規格。)第五,未來直銷所有直銷商,都必須接受政府的職業審查。
國藥健與康總經理 趙文莉
如果能夠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健康方面的專業建議,將是一項達成消費結果的利器。
在未來,中國大陸健康產業將會有幾個主要的發展方向。
第一是,從產品走到保健諮詢,健康產業既然以提供健康為助要訴求,而健康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所以,在提供產品之前、當時乃至之後,如果能夠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健康方面的專業服務與建議,將是一項達成消費結果的利器。
第二是,產品生命週期的延長,長期以來,大陸上健康產業產品由於水平低,仿製容易,實質功能也欠缺科學檢定、驗證,所以一般壽命都相當短暫。在未來,唯有具有一定生技基礎的的健康產品,才能獲得肯定,延長市場壽命,並創造產品的長遠價值。
第三是,行業門檻要提高,當大家都可以隨隨便便就打著保健品的名號各據山頭,則市場永遠也不能健全,對消費者也沒有保障,這也是政府在規範健康產業實祭出門檻限制的主要原因。
第四是,通路細分、直銷比例加大,健康產業產品將不只在藥房、賣場、專賣店連鎖店甚至是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到。而未來直銷通路的比率一定會加大,因為很少通路像直銷通路一樣,可以針對個別消費者的健康現況與需求做出比較詳細、專業的建議。
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
我國國務院發展中心已將發展我國的保健品產業列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當今世界是高度工業化社會,正面臨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危機。據統計,現在已有55個國家和地區相繼進入了老年型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各種老年病的發病率也相應增加,醫療支出不斷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開始承認並鼓勵研製、開發保健品。我國國務院發展中心已將發展我國的保健品產業列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驊獅生命科技董事長熊起龍:
發揚中草藥的智慧,還要能夠自創一個響亮的品牌。
我本人曾經旅居國外多年,發現中國累積數千年臨床價值的中草藥已經廣受世界肯定,美國有百分之七十二的人接受另類治療,其中中草藥為大宗。很可惜的是,目前經營這些老祖宗智慧結晶的,多半是外國人。所以希望我們中國人不只能夠自己發揚中草藥的智慧,還要能夠自創響亮的品牌。
傳智集團總裁李久慈:
醫藥的通路有其專業的通路管道,健康產業的產品則可以是大眾化的一般通路。
健康產業這幾年在亞洲發展及其快速,根據報導,21世紀三個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分別為健康產業、休閒產業及資訊產業。
健康產業的蓬勃,緣起於70年代歐美部分人士的健康意識。當時是一種回歸自然飲食的概念,後來逐漸普及成為一種全民化的運動。亞洲地區,大約在1980年代,才開始有健康產業在慢慢萌芽,並逐漸從正統的醫藥體系分支出來。在通路上也與傳統醫藥通路有所不同。簡而言之,醫藥的通路有其專業的通路管道,健康產業的產品則可以是大眾化的一般通路。在台灣,統一集團透過康是美連鎖店甚至7-11便利商店銷售健康產業產品,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這表示未來健康產業擁有非常寬廣的市場與通路空間。
為什麼整個亞洲地區的健康產業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呢?
中國除了地大物博,市場潛力無限外,也是大部分中草藥原料的主要生產地。
以目前亞洲地區市售保健產品來看,主要分成兩大系統,其一試來自西方的營養保健品;第二類就是以中草藥為基礎的萃取產品。從全球健康產業發展趨勢來看,中草藥的重要性將會與日俱增,所以中國大陸市場當然也就越來越重要。
這一次國際健康產業論壇,除了論壇內有精采的講演、寶貴的情報之外,在會議中無比認真的團員,到了中場休息或晚間時間,也都毫不浪費分秒。只要有機會,就趕緊地名片約時間,比普通的招商會更像招商會。
幾個晚上,飯店一樓的咖啡廳或戶外咖啡座,團員們互相交流的精神絕不輸於正式論壇的時間。根據本刊側面了解,這一次論壇活動中,幾個晚上的交流下來,有幾位團員已經爭取到上千萬甚至五六千萬的合作機會。
還有一些團員,則是利用晚上的時間跟大陸上的朋友或生意伙伴打好更穩定的關係,有團員從台灣一路拎著新東陽的肉製產品,就是要深化與大陸夥伴的關係,為日後進軍大陸布下幾個前哨站。
「今天下午總經理好像翹課囉?」本刊隨團記者在論壇第三天晚上碰到一位團員,在打招呼的時候這樣問。
「沒有啦,因為跟衛生部的官員吃中飯,聊的起勁,所以趕不回來。」這位團員說,十年前認識的衛生部官員,現在已經是司長級。事實上,大陸上現在的官僚體系的主力,已經逐步換血成這一些跟著大陸經濟一起成長的開明派,這些開明派將是未來大陸政策環境的決策關鍵。「跟他們吃吃飯,順便知道一些比較檯面下的消息。」這位團員說:「至少,我這位舊識,不論在觀念上跟人格上都很可以期望,我請他到很貴的餐廳,他卻點最便宜的消費。如果未來中國大陸的官僚體系裡面,多一些這一類有專業有觀念又有一定分寸的官員,大陸市場真的是可以寄以高度期待的。」
「臥虎藏龍、夙夜匪懈」,這八個字大概是這一次健康產業營銷論壇與會團圓的一個基本寫照。
楊謙教授的「管制式開放」論容或有些讓人洩氣;劉凱湘教授的「大放、嚴管說」可能使人有點焦慮;吳利雅處長的「六大職能」或許稍嫌刻板;楊豎昆局長的「代理主權建議」難免教人有些擔憂;汪建榮司長的「四大要點」雖然略顯低調模糊。
但是,臥龍藏虎、各擅本事的團員以夙夜匪懈、無比專注的精神,透過論壇、交流乃至各種招商、拜會,這一次國際健康產業營銷論壇,不只場面上極為成功,團員們也都各有豐碩的實質斬獲。
七月十五日,賦歸之途,團員已難掩多日專注的疲憊;但在疲憊之中,卻有著豐收的喜悅。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