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家寶貝做好健康防護!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張力良
期數 / 第183期
為你家寶貝做好健康防護!
朗讀:
過去大家以為是夏天才會流行的腸病毒,卻在今年首度出現寒冬季節感染病例;截至一月底,重症個案已累積至8例,直逼去年一整年的11例,且都是最兇猛的腸病毒71型。衛生署疾管局提出警告,已兩年未流行的腸病毒,今年不排除大流行,家有五歲以下幼童的家庭,必須提高警覺。
新的一年才剛開始,會嚴重威脅嬰幼兒健康與生命的腸病毒疫情,卻是提前來勢洶洶;繼去年底公佈一起因罹患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後,疾管局在一月又同時發布兩例腸病毒71型重症,1名1歲8個月的男童,先是發燒,隔天隨即發生嚴重抽搐症狀,甚至出現心肺衰竭,生命垂危。另外一名1歲7個月的女童,也在發燒後,出現抽搐症狀,還併發腦膜炎。
種種跡象顯示,這次的爆發非比尋常,疾管局發言人林頂也在第一時間提出呼籲,冬天出現腸病毒重症很不尋常,要求加強地方衛生局及定點醫師通報,更有專家擔心,71型將在今夏大流行!
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腸病毒個案,但以春夏及初秋為主要流行季節。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伊科病毒、腸病毒68至71型及爆發紅眼症的克沙奇A24病毒。
腸病毒71型威脅大 不可不慎
疾管局表示,從近年來腸病毒盛行的趨勢研判,腸病毒不僅病毒型相當多,更早已打破春、秋兩季盛行模式,尤其值得擔憂的是可能引發重症的腸病毒71型,病毒產生變異後,威脅性將更大,其中又以幼童最容易受侵襲,去年11例腸病毒重症患者中就有9例,且不滿4歲,家長及醫療學界都要提高警覺。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便、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 (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感染的潛伏期大約2至10天,平均約3到5天。
1998年,台灣曾有過腸病毒的大流行,之後,依照腸病毒流行趨勢觀察,每年都有或大或小的流行,在2005年最後一次較大流行之後,2006年到2007年,孩童感染症狀普遍較輕微,重症個案極少,直到2007年年底到今年初,突然間出現多起病例,因而引發各相關單位的重視,疾管局亦特別提出警告,三歲以下幼兒最危險,不論在幼稚園或家中都要注意。尤其當孩子出現嗜睡、手腳無力、嘔吐、發燒,甚至不斷抽搐,就要趕緊就醫。
預防之道從常常洗手開始
小小孩們沒有抗體,預備要面對今年夏季腸病毒可能大流行的威脅,家長們該如何因應,才能保護家中的小寶貝?
小兒科醫生表示,流行期高峰,兩大危險感染區就是「公共場所」與「家中」,家長應該避免帶幼童、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孩子進出公共場所,而在家中也別掉以輕心、千萬要注意衛生,否則病毒被大人帶回家中,又親密接觸擁抱小孩,孩童恐怕還是難逃一劫大增感染機會。
接觸孩子前,務必洗手,如果幼兒感染腸病毒,則適時居家照護,以免傳染其它孩子,當出現有持續嘔吐、發燒與抽搐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務必立刻就醫,以免危及生命。
除了勤洗手、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預防腸病毒,還可以從多注意營養和運動增強抵抗力、迅速正確就醫、家中常消毒等方面著手,現在氣候多變化,寒冬過後說不定就來一個「熱春」,腸病毒說不定來的更兇,家長應在平日鼓勵小朋友養成多洗手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
以下相關注意事項,家長們要特別留意:
‧高危險群: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有較高的比率得到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要特別注意。
‧注重用品清潔:特別是兒童玩具應常消毒清洗,不讓幼兒養成咬玩具的習慣。玩具是孩子間互相傳染疾病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帶毛玩具更要多清洗,以避免含有腸病毒口沫殘留於玩具上,降低接觸傳染的機會。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環境的清潔和通風。
‧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的症狀請儘速就醫。
‧陽光暴曬或室內經常的紫外線照射,可以大大降低腸病毒的活性。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食物加熱,內衣褲浸泡,50度C以上的溫度,腸病毒會很快的失去活性及死亡。
‧ 漂白水的洗滌擦洗疑似病人嘔吐分泌物物品地板,提高泳池餘氯,可以迅速讓腸病毒失去活性。
‧ 雖然大部份消毒劑及脂溶劑(酒精)都無法消滅腸病毒,但洗手卻可以大大減少手上可能沾染到腸病毒的量。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從小餵食母乳,可以提高寶寶對腸病毒的抵抗力。
‧避免接觸受感染者: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要與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加強個人衛生:正確並且勤加洗手,可以預防自身感染,和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不與別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餐具。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口鼻。
戴口罩,可以減少腸病毒飛沫的傳播。
‧家裡有腸病毒生病小朋友時,隔離生病小朋友與其他小孩,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家裡的人和生病小朋友都應該加強洗手,尤其是在處理生病小朋友的糞便之後及飯前。
‧不要與生病小朋友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瓶、奶嘴、湯匙等。生病小朋友應請假在家中休息,並且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免傳染給他人。
‧多補充水分,學童應請假(幼稚園大多規定一週不宜上學)在家休息,以免傳染給同學。
‧對家中的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患者應避免與孕婦、新生兒及其它小朋友接觸。
至於怎樣才能真正把手洗乾淨呢?未使用洗手乳或洗手未達20秒,殺死病毒的效果有限。另外,一般家庭都會準備擦手毛巾,只是在手沒洗乾淨、毛巾又沒定期更換的情況下,擦手毛巾反而成為病毒的溫床,若能改用擦手紙巾,擦完即丟會較好。
而衛生局也提供正確的洗手方式,建議民眾每次洗手要合乎「濕、搓、沖、捧、擦」的程序,且要搓出泡沫,洗手時手心、手背與指縫間至少要搓20秒以上,才能達到殺菌效果。
小檔案:
:
注意營養 吃出免疫力
注意營養、均衡飲食,也是預防腸病毒上身的要件之一,要吃出免疫力,需注意:
‧多吃即未經加工精製的食物。
‧吃多種類的蔬菜、水果、全五穀、豆類、果仁種子以攝取免疫系統所需的五大營養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質、維他命和礦物質。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
a)維生素A:維生素A和細胞的完整性有關,能夠幫助細胞對抗氧化,增進免疫細胞的活力,提高免疫細胞的數量。
b)維生素B群:一共包括八種,即維生素B
一、B2、B6、B12、菸鹼素、生物素、葉酸及泛酸,是人體產生能量及促進蛋白質代謝所需要的重要營養素。
c)維生素C和E:已經被證實可以降低自由基危害及上呼吸道感染。
d)礦物質:鐵、鋅和銅對免疫系統的健康都是基本要素。
e)其他營養素:靈芝,靈芝的多醣體被認定為對於維持身體免疫系統健康最具效能的營養素;大蒜,天然抗生素;蘆薈汁,聚甘露醣可增強免疫力。
‧多吃益菌,益菌商品可分為兩種,分別是食品級和藥品級。食品級以發酵乳品為主,含活菌劑量低,但價格和口味容易接受,適合作為日常飲料。藥品級益菌,多做成膠囊,活菌含量高,每顆膠囊至少應含10億個活菌以上才有療效,價格高,應由醫師處方,適用於腹瀉的治療和預防,尤其是孩子因中耳炎或肺炎服用抗生素所引起的腹瀉。
至於0歲到5歲的孩子如何提升免疫力?專家建議,1歲以下幼兒當然是喝母乳最好,尤其是初乳(從分娩到產後12天的乳汁),因其中的免疫球蛋白比率高,可間接提升新生兒的免疫力。另外母乳中,還含有能直接抵禦病原體的物質,像是可以消滅病原體的溶菌、乳鐵蛋白以及白血球;幫助新生兒提高自然防禦能力的抗炎物質、抗氧化物質等。
開始吃副食品的孩子,由於市售米糊、麥糊多半已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只需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如深綠色蔬菜製成的菜湯、菜泥。另為降低過敏風險,建議不要食用「蛋類」製品。
到了可以正常飲食的年齡,則可依6大類食物均衡飲食原則,挑選飲食內容,五穀根莖類可以胚芽、糙米等為主,含豐富維生素B群,可增強免疫力。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