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克己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馬文彬
期數 / 第220期
利他克己
朗讀:
本文我想藉由二位不同典型的日本企業家與夥伴探討「利他」與「克己」在組織發展中的重要性,第一位是日本知名網路新貴,活力門(Livedoor)入口網站的創辦人崛江貴文,另一位是本專欄已經討論過很多次,日本京瓷(Kyocera)與第二電電(KDDI)的董事長稻盛和夫,二位雖然同為企業家,但是一個人認為速度與金錢是萬能的,而另一個卻認為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德性,在利己與利他方面,二人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日本早稻田大學還曾經以「我的經營哲學」為題,邀請二位企業家到同一個課程中去演講(當時活力門違反證交法的事件尚未發生),造成了學生之間激烈的討論:「崛江貴文與稻盛和夫,誰的經營方法正確?」
維持成功比獲得成功更難
崛江貴文大學念的是知名學府東京大學,但沒畢業就選擇創業,開網路公司時他才二十三歲,沒人看好他,有人還笑他的網路公司壽命最多一年。未料,活力門不但度過網路泡沫危機,崛江還成為日本網路新貴的代名詞,據估計他在卅歲時,已有一百億日圓以上的身價。
崛江除了年輕就有傲人的財富之外,其作風大膽、出言狂妄的行事風格也經常搶占日本各大媒體版面。他備受爭議的美式創業手段,快狠準的投資眼光,大膽招搖的經營策略,曾在極短的時間以收購股權的方式,一夜之間強行入主日本富士電視台。我們姑且不論活力門後來爆發的財務危機,以及副社長野口英昭割腕自殺等醜聞是否跟日本企業之間對於崛江的圍剿有關。但追求第一而不擇手段的行徑,不僅讓崛江在年輕的世代頗受歡迎,許多青年人更將他奉為偶像。
稻盛和夫我就不用多做介紹了,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年少時的稻盛,不管做什麼都很不順利,初中入學考失敗,又染上肺結核,根據他的自傳所述,每次當心裡有所期望:「我想朝這個方向走」,結果卻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在一路跌跌撞撞的人生過程中,稻盛體會出「心之樣貌」這個詞(註),了解到一切問題都是自己所引起。一直到切實執行「利他克己」的法則之後,稻盛才成功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創辦第二電電,並創立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京都賞」,每年頒獎表揚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者,不僅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稻盛和夫也被人稱為日本的經營之聖。
以上所述的二位企業家,用他們的人生清楚的告訴我們一件事「維持成功比獲得成功更難」。在直銷的行業裡也是一樣,優秀、熱情又肯努力的人,卯足了勁兒經營組織,加上幸運靠攏,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能獲得成功,但是小小的成功有時卻反而變成危害,使人變得傲慢、自負而毀壞事業;想要致富、成名、過奢華的生活、提升社會地位等動機,在經營事業的初期確實有幫助,但是成功以後若無法在心態上做出調整,保持勝而不驕、謙虛和嚴格克己的意志,想要維持成功恐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將「利他」與「克己」內化成個性中的一部分
稻盛和夫自己也明白要確實做到「利他」與「克己」並不容易,因此特別引用西鄉隆盛的遺訓第二十一及二十二條,勉勵所有在成功之路奮鬥的人們,時時為他人著想,並克服自己個人的欲望與邪念,以維持長久的成功。
遺訓第二十一條(節錄):克己之鵠在論語所云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凡人以克己成,以自愛敗。試觀古今之人物。創業之人其事大抵十之七八能成,至終所餘二三能成之人希……故克己,而於不能聞見處戒慎也。
遺訓第二十二條:克己,臨萬事欲克而不得,故先修身養性而後成也。
整理以上這二條遺訓所述,「克己」的目標在於中國的論語中所提到的「不憑空猜測、不絕對肯定、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獨是」,綜觀古今中外都是因為克己而成功,因為放縱而失敗,創立事業的人七八成都能成功,而能繼續完成剩下的二三成的人則是少之又少。因此,就算旁邊都沒有人在看或聽,也必須告誡自己謹慎虛心。
然而,要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況中,要立刻做到克己並不容易,因此必須於平常的生活中就積極修養克己的精神,如果「利他」與「克己」的觀念僅僅是口頭上的「好,知道了!」,而無法跟自己的血肉融合成一體,內化成為個性中的一部分,一旦遭遇到問題或是誘惑的時候,即使想要抑制自己遵守正道,恐怕也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
在開春後的第一篇文章與夥伴們分享這個較嚴肅的話題,無非是要提醒所有夥伴們,莫忘初衷,在新的一年裡大家都能切實執行「利他」與「克己」的自我要求,這樣一來「搶線」、「削價」、「相互攻訐」等不良的惡性循環也一定會遠離您的組織,預祝各位領袖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註:「心之樣貌」一詞源自谷口雅春的著作《生命的真相》,裡面提到人一生所遭遇的種種都是自己內心的想法所導致,包括疾病也不例外。他表示人生所有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心之樣貌的真實投影。)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