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計劃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謝晨彥
期數 / 第211期
投資與計劃
朗讀:
許多人在遭遇了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後,今年對如何投資理財等議題特別關心。「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投資規畫主要根據客戶年齡、財務狀況及承受風險能力量身設計。投入股市的錢須是閒錢且至少能承受一定比例的波動。
演藝圈有些明星出書提出理財的經驗,也是很好的參考,建議從股票、基金下手,主力股票搭配基金,不炒短線,雖然金融海嘯損失金額高達千萬,但現在又都已經回到本錢之上。建議股票投資占收入的五分之一,至於基金部份則占十分之一。
散戶在開始投資股票時,幾乎都沒有任何投資常識,明牌消息主導全部投資方向,自以為是的結果通常都是大賠收場,如何能在投資的起步階段,盡可能減少損失並累積投資經驗,就必須依靠投資計畫。
長期規畫是降低投資風險的不二法門
投資除了計劃還要下功夫建立基本功,因此計畫應包含資產配置以及投資工具的投資計畫,還有打底的成長計畫。依據《散戶勝經》作者郭際勝的經驗,每天閱讀各種股票投資及經濟的新聞,尤其要看《經濟日報》或《工商時報》。在每天不知不覺的吸收知識中,你已經慢慢的具備了價值投資的基礎觀念。上網觀察各家公司的股價變化、技術面和消息面的關係。長期觀察各種可能的變化,才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景氣循環或公司獲利的改變,多是長期的變化,投資人至少要有最基本的市場觀念,投資理財都是有風險的,長期規畫是降低風險的不二法門。日本股神是川銀藏一生的投資經驗有五個原則,最後一個原則就是──孤注一擲的結果多是失敗。散戶沒有失敗的本錢,避免孤注一擲只有一個辦法,買股票前你必須事先就有長遠的投資計畫。
在建立理財計畫後,了解自己是傾向積極型的投資,還是保守型的理財,其中還包括本人年齡的大小、可以承擔的風險大小等,都在考慮之內。你有多大的風險承受能力,你的錢何時可以進來,何時必須出去?理財不等於投資,投資股票只是理財的一部分而已 。
一場金融海嘯,打亂了不少人的人生步調,在這種景氣混沌不明的時代,要挑到好的投資標的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掌握重要指標,還是能找到適合的市場。根據匯豐投信的建議,這三大指標分別是:股價動能、長期趨勢,以及低本益比。股價動能越強,股價在出現一定的漲幅後開始吸引更多人的注意,進而推升股價繼續攀升。「趨勢向上」的產業更是長期投資必備的條件;此外買進的價格若是越低,將來成長的幅度就越可觀。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南歐事件彰顯美國有比歐元區較強的基本面,花旗認為市場對歐洲財政的不安感,有可能持續推升美元強勢。自PIIGS發生債務危機以來,眾多分析師以及經濟學家一直發出美國經濟可能陷入二次衰退的聲音,不過從美國歷次衰退後復甦的經驗來看,美國經濟要發生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極低。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於眾院預算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看好經濟復甦前景,美國經濟已穩步走出衰退,且必要時聯準會將出手確保景氣復甦,不會讓美國陷入二次衰退。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統計,自1920年以來,過去16次景氣衰退後的經濟復甦,僅有二次再次陷入二次衰退的困境,分別在1920年和1981年。1981年那一次,聯準會主席伏克爾為因應石油危機,上調利率至19%,高利率的環境導致經濟衰退,與當前低利率的情況並不相同。相對於全球股市,美股今年以來一直有較優的表現,主因為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加上政府出手主導金融風暴,目前已無主權債信疑慮,加上經濟數據表現優於預期,有助美國持續成長。
中國可能成為今年表現最亮眼的市場
南歐國家的主權債信憂慮引發全球金融市場不安,摩根士丹利證券檢視各國財政狀況,中國與台灣等主要亞洲國家財政赤字佔GDP比重低於4%、政府負債佔比低於40%,相較歐元區的基本面,結構上的優異性明顯值得投資人關注。富蘭克林投顧指出,後金融海嘯時代各國政府已極力思索以內需取代出口作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主力,加上整體亞洲國家區域內貿易更形熱絡,預期將能降低歐洲國家削減財政支出,可能導致對於亞洲產品需求減緩的衝擊。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四月份預估,2010年經濟成長率中國預估為10%。中國進出口數據表現超乎預期,中國政府官員透露,五月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約6300億美元人民幣,表現穩健。中國五月份出口年增率達48%,零售銷售年增率達18.7%,雙雙優於市場預期,紓緩景氣趨緩之疑慮。中國去年預算赤字為2.8%,相對成熟國家的總體體質優勢相當良好。
由於中國正努力拉抬內需,固定資產投資的成長也相當強勁,加上國際經濟有觸底跡象,信貸供給正逐漸恢復,都為經濟回春提供良好支撐。換言之,貿易進出口最壞的時刻可能已過去,加上市場預估中國最有條件領先全球展開復甦,中國可能成為今年表現最亮眼的市場。
當市場處於極度恐慌之際,投資人往往無法分辨手上部位品質的好壞,反射動作總是「先賣再說」,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呈現恐慌性的贖回潮。只是一旦情緒恢復理性之後,投資人總是會發現,市場原來並沒有想像的糟,因此又一窩瘋的回補手上的部位。與其跟著市場上的投資人殺進殺出,買高賣低,不如趁此機會逢低佈局。目前亞洲國家經濟成長動能優於全球其他市場,加上與成熟國家之間的利差優勢,預料仍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建議投資人於亞股配置可逐步加碼墊高部位,尤其是中國以及台灣。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