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易
韓國公平會於日前發表直銷產業的調查數據,總營業額為約610億台幣(2兆1355億圜,兌換比率為台幣:韓圜=1:35),較前一年成長20%,總算擺脫了近幾年一連串直銷風暴的谷底,但參加人的數字卻再次減少。由於韓國直銷法對獎金發放比率訂有35%最高上限,所以真正從直銷本業獲得不錯收入的人不到1%,種種數據顯示,韓國直銷產業要恢復到2004年1278億圜的榮景仍有一段漫漫長路。
巿場規模成長20%

2008年接受調查的公司數為62家,總營業額610億台幣,與2007年的507億台幣(1兆7743億圜)比較起來,成長幅度達20.4%。2007年對韓國直銷產業來說,是相當慘澹的一年,前十大公司中有五家公司是負成長,而整體業績也滑落谷底。進入2008年後,業者明顯感到經營氛圍的改變,該淘汰的公司在上一波被淘汱,消費者對直銷負面印象也逐漸改善,業績自然而然就提昇。2008年前二十大直銷企業營業概況請參照表一。
前二十大公司囊括九成業績
如表一所示,前十大公司業績為488億台幣,佔總業績的80%,而前二十大業績則囊括了91.6%的業績;也就是說,巿場上雖有62家公司,但嚴格說起來是前20大公司決定了巿場規模,剩下的42家公司分不到巿場的一成。
再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韓國安麗一家公司營業額就佔了整體巿場的32.3%,可以說是超大型公司,第二名的韓國如新到第五名的HI-LIVING,屬於大型公司,第六名的韓國賀寶芙公司到第十名的愛特威公司是準大型公司,而十一到二十的公司則可稱為中型公司,自此以後的公司就幾乎都是極小型公司了,以第二十三名的公司來說,年營業額甚至不到3億,可知其間的差異。
巿場規模的另一個指標是會員數,總參加人數為307.9萬人,前十大公司佔了75%,會員人數不滿1千人有七家,不滿1萬人有25家。
領有獎金的活躍會員數有105.4萬人,前二十大的活躍會員數則高達95.9萬人,佔全體的91%。
參加人減少10萬人,報酬率相差懸殊
由於韓國公平法嚴格限制獎金撥發比率不得超過35%,因此一般公司在設計獎金制度時,為達到獎勵的效果,多將大部份的獎金集中在高階領導人這一個層級上,低階參加人所分得的比率就少得可憐,從表一可以清楚看見其中的差異性。
表一:2008年韓國直銷公司前二十大排行榜 單位:台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