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學術

公平會輔導計劃正式出爐


分類 / 直銷學術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21期

    公平會輔導計劃正式出爐


朗讀:

日前,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召開委員會議,認為台灣直銷業蓬勃發展,到目前為止,已有近四百家報備登記的直銷公司,參加人數超過一百六十萬人次,違法的情形有可能日益增多,決定擬定「直銷事業查察與輔導計劃」加以防範未然,以定期「主動出擊」方式,到各直銷公司檢查。
公平會主任委員王志剛表示,直銷公司增加速度愈來愈快,違法的機率大為上升,公平會的「輔導計劃」主要目標即是要積極地引導直銷公司走上正途,避免違法行為,減少直銷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另外,公平會第三處蔡行道科長強調,公平會對各行業一向都有輔導計劃,防止廠商的偏差行為。像衛浴陶瓷設備業、燈飾業、眼鏡業的定價與售價差距太大,公平會便找業者開座談會,輔導他們推行「不二價運動」,維護消費者權益。這次將直銷業納入「輔導計劃」範圍,是體認到這種行業的發展非常快速,需要更多規範,才不致於影響市場交易秩序。

宣導防制雙管齊下
這次擬定的「直銷事業查察與輔導計劃」,於公佈之日開始實施。執行重點包括了防制違法、檢查輔導、資訊公開及宣導座談會四方面。
1.防制違法:公平會與法務部調查局及內政部警政署共同建立犯罪防制網,以電腦連線及人員佈署防範直銷公司的違法行為,對可能涉及違法的案件,加強調查。一般說來,直銷業者的違法行為有三種。
■未報備:直銷公司在營業前未向公平會報備、登記。
■報備資料和實際情形有差異:直銷公司向公平會登記的文件內容與實際使用內容有不同處。如報備的契約書與參加人使用的契約書不一樣。
■報備事項變更:直銷公司向公平會報備的事項有所更改,未再通知公平會。如增加新產品或獎金制度的更改。
「違法情形若是情節較輕,沒影響參加人權益公平會只會通知其更改,不會加以處罰。」蔡行道科長解釋道。
2.檢查輔導:公平會每月定期派員到直銷公司檢查應放置於各公司的書面資料,包括契約書、參加人次、營業額、佣金及獎金的計算方法等,並檢查營業行為是否違反管理辦法。檢查方式有兩種:信譽良好的公司,檢查前一天告知;認為有問題的公司,採突襲方式檢查。「檢查過沒問題的公司,若有人檢舉,我們還是會複查。」蔡行道科長說「每次檢查都有檢查紀錄,方便繼續追蹤調查。」檢查出有問題的公司,公平會要求他們改正,並加以追蹤,注意其發展,若仍不改正,就會給予罰款的處分。
3.資訊公開:公平會要求業者公開直銷事業的基本資料,計有事業名稱、電話、地址、統一編號等,按季刊登於公平會的公報上,並定期送至地方主管機關、警調單魏及相關協會,以建立情報交流體系。此外,公平會考慮訂定同值性的商品價格標準,並要直銷公司也公開同值產品價格,作為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參考。但何種商品,公平會還在評估,未做決定。
4.宣導:公平會將在台北、台中、高雄開宣導座談會,期望能導正業者的觀念。此外,公平會開辦「公平法研習班」,招生對象為各公司的經理人才,訓練他們成為公平法的專家。據王志剛主委估計到明年元月,此班訓練的專業人才將達五百位。「訓練業者,使其自行解決問題,也是公平會的工作目標。」王志剛主委笑著說到。

有法依據更展潛力
公平交易法已實施一年,王志剛主委覺得,公平法的制定,對直銷業有相當大的影響,它讓直銷的業者在發展事業時,有一個規範可循,有法可依,不致於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因為只要公司有未向公平會報備,靠拉人頭方式賺錢,產品售價不合理及不能退貨的情形,即違反直銷管理辦法,將會被處罰。王志剛主委說:「真正有法律來規範業者,便能減少商業脫序的現象,台灣的環境也會更適合直銷的發展。」
根據公平會的統計數據,直銷的快速發展,使台灣每100人中,就有8.84人在做直銷(加入直銷率),面對這種行銷趨勢,未來公平會工作的重點,仍是保持主動、積極的角色,接受檢舉案,執行輔導計劃,開辦宣導會,希望能與業者充分合作,讓台灣的直銷天地更開闊。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市場風貌變又變,法令舊衣怎麼改?

重建「正當性」:中國直銷產業的「中庸式創新」(上)

製造與輸入「偽藥」之相關法律問題──以藥事法為中心

外國事業在我國從事直銷活動之規範責任

避免受罰,行駛快速道路請繫安全帶

直銷與電子商務整合應用之綜效性評估

直銷商人格特質所屬的社會網絡位置對績效的影響(中)

直銷業採取多重通路之研究

淺談公平交易法對直銷之定義

揭開不法直銷業者的騙術

影音推薦